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2015-01-30 17:25李田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9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监督

□李田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烟台264000)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李田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烟台26400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亿人,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强,但网上乱象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存在,致使网上舆论监督的杂音、噪音不时弹出,混淆视听,折损公信。从总体来看,我国舆论监督正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活跃期、兴奋期和冲动期,但同时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人们的焦虑感、忧患感。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是当前新闻媒体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舆论监督的新认识和新判断

高度重视和倡导舆论监督成为我党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提倡在媒体上全面揭露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等。进入新时

期以来,无论就地位而言还是从作用来讲,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尤其是200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有力地推动了舆论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大背景的转换对舆论监督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发展关键和矛盾凸显的深刻变革之中,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主要属于发展范畴而不是生存范畴。一方面,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信息渠道越来越多样,故而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保证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问责日趋强烈,故而对舆论监督工作的公正性、透明性要求越来越高。

党的十八大赋予舆论监督新的高度和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这就充分表明,我们党对舆论监督工作的认识更加全面、判断更加深刻、把握更加有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舆论监督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将舆论监督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加强和健全舆论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舆论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舆论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事实上,关于舆论监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个别媒体早就有倾向和苗头。少数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的过程中,由于对舆论导向的把握不力,新闻取舍不当,致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还产生了负面效应。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没有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下,听信一面之词,被矛盾的一方所利用,甚至被矛盾一方当枪来使;二是思维简单,就事论事,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只问结果,不问原因,不问背景,把树木当森林,把一斑当全豹;三是强行介入敏感问题,不由分说,草率报道,抢新闻,不管能不能报道,报道的时机是否成熟,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引火上身;四是感情用事,把报纸当成自己发泄情绪的工具;五是不考虑社会全局利益,为局部利益说话,使全局利益遭受损失;六是凭道听途说写报道,造成报道失实。

上述种种问题,与稿件采写者和审定者均不无关系。一些记者片面地认为写批评报道容易出名,而且把问题写得越严重,越容易出名。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不惜放大事实,大肆渲染,不管这个问题适不适合公开见报。还有的记者,自认为是正义的化身,对问题不分轻重,盲目写稿见报。更有个别记者,为泄一己私愤,公报私仇,以权谋私。作为审稿者,或碍于情面,或因工作繁忙,或认为报纸有批评报道有“卖点”没有仔细审阅稿件,轻率上版。

一个时期以来,舆论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概如上所举。片面的舆论监督,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正性、公信力、损害了群众利益,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必须深刻反思,认真加以解决。

做好舆论监督的原则和方法

加强思想认识。揭露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批评不良社会现象,是法律赋予媒体的权利。媒体要从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大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认识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严肃法纪、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为党和政府分忧,为民众解难。实施舆论监督是新闻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闻记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因此,报社要适当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采编人员挖掘线索,积极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在要求记者做到依法公正监督的同时,努力为记者开展舆论监督创造条件,大胆为记者撑起开展正确舆论监督的保护伞。

做好依法监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舆论监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工作,也要知法守法,掌控好舆论监督的节奏、时机、力度和效果,绝对不能把舆论监督弄成舆论审判,影响正常的司法审判;绝对不能允许一些媒体记者滥用公权敲诈勒索,败坏舆论监督的名声。舆论监督要突出强调准确监督,以保证监督事实的准确性;突出强调科学监督,以注重监督过程的科学性;突出强调依法监督,以确认监督本身的合法性;突出强调建设性监督,以促使监督结果的有利性。

强化多方沟通。要改变舆论监督难的状况,除了媒体领导和采编人员要克服畏难情绪外,需要多与当地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员工沟通,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

督工作的愿望和目的与党和政府是一致的。因此,新闻单位要广泛宣传,让各级领导机关从维护党和政府威信的高度来看待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充分认识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密切配合,支持报社开展舆论监督工作,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讲究方法。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极高的敏感度,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一要选准着力点。既是广大群众反映强烈,又是各级领导关注的问题;既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又是必须解决且能够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的监督内容,才能让群众关心、领导重视;二要保证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舆论监督的生命。舆论监督所依据的事实,不仅要注重个别事实,更要注重整体事实;不仅要细节真实,更要本质真实。尤其是对于报纸来说,做到真实准确非常重要,因为是“白纸黑字”,一旦出错,影响和损失将难以挽回,所以要分外小心谨慎;三要坚持适时适度和深入采访。新闻舆论监督要想充分发挥作用,把握好度,掌握好分寸。舆论监督不是为了使热点更热,而是要使热点朝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化,是为了促进问题的解决,是为了帮忙而不添乱。所以在量上要适度,不能过多过滥。另外,在采访中,要进行认真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实,要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新闻事实,尽量占有第一手材料,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①徐聪.用法治思维指导舆论监督.《新闻战线》,2015年第1期

②左进云.从胡格吉勒图案看舆论监督的重要性.《青年记者》,2015年4月中

③曾崇明.新闻舆论监督难题破解之道.《中国报业》,2014年5月上

(本栏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大有可为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绩效监督:从“管住”到“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