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报道要以解决问题为宗旨
——浅谈地方党报如何进行批评报道

2015-01-30 17:25郭艳菊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9期
关键词:内参清洁工三亚

□郭艳菊

(三亚日报社,海南三亚572000)

批评报道要以解决问题为宗旨
——浅谈地方党报如何进行批评报道

□郭艳菊

(三亚日报社,海南三亚572000)

批评报道往往被认为是“负面”报道,会给地方政府和企业“抹黑”。讲究批评报道的采访技巧,才能既不得罪职能部门,又让正义得到伸张。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4种可以参考的方法,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采写方法,宗旨是把问题解决,惩恶扬善。

地方党报 批评报道 宗旨

批评报道往往被地方政府认为是“负面”报道,会给地方政府和企业“抹黑”。因为受到地方政府的新闻管制,所以地方党报在批评报道方面往往作为不大。但对一张想走进群众、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地方党报而言,批评报道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如何在政府和普通读者之间,或者在采写阻力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是地方党报理应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笔者作为一名地方党报《三亚日报》的采访中心负责人,在数年的新闻报道生涯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联合部门完整报道

地方党报往往有比较优越的政府部门资源。在日常“安全”的报道中,记者们结识了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往往被政府部门视作“自己人”。在批评报道中,妥善利用这一优势,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记者在接到报料后,先要核实事件的真实性,到现场去全方位了解情况,确认属实后,打电话给相关主管部门,告知报料问题,询问事件的处理方案,并说服部门进行执法,记者要求随行。在发稿时,可以大篇幅报道乱象(问题)、执法现场、部门提醒等所有的元素,一次性地解决问题,形成报纸当天的“看点”。这样的采写过程,把批评报道转而成为展现部门积极执法形象,既解决了问题,又能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感谢。同时新闻报道的可看点增多,资讯更多,服务性更强,实现了报纸、部门、读者的多赢,很好地承担了社会责任。

2012年7月17日,海南《三亚晨报》(即如今的《三亚日报》)接到报料,有人在南田农场销售伪劣化肥。记者立即驱车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在证实了消息后,记者立即联系三亚市农业执法支队,该支队非常重视,很快也从市区赶到南田调查处理,随即又带着记者赶到隔壁县的英州、隆广等地追查假化肥的行踪。

一波三折的情节,让稿件更具可读性。最终两地执法部门联手,查获了一个巨大的假化肥窝点。而记者最终报道《三亚陵水联合执法追查假化肥》,不但详述了现场的惊险,也借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之口提醒老百姓:买化肥不要贪低价。

棘手报料不追求“独家”

常常有报料涉及土地、贪腐、环保等棘手问题。之所以说棘手,有的是因为直接牵涉到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采访可能被叫停,也有可能涉及到傲慢的纳税大户、大企业、强势人物,导致采访受阻。但事关重大,明知不报不但不能说服报料者,也不能说服自己——媒体、记者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对于此类影响到民心、民生的大事,报道不能不做。

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并且彰显自身的实力和资源,往往喜欢标榜某篇报道为“独家新闻”。但对于上述的棘手报料,出于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考虑,本报一般舍“独家”而求抱团。原因有两点,一是很多媒体的记者相约一同去采访,不但声势浩大,被采访对象不敢轻易进行人身攻击;二是党报因为其特殊属性,容易被各级领导“打招呼”叫停,多家媒体全力的话,即使党报被叫停,别的媒体的监督仍然会在。

2015年6月28日,多位网友报料本市某重要高校学生毕业前被要求交罚款才能离校,罚款没有明确的依据。值班主任初步评估稿件可能会被公关,就派记者通知同城媒体跑同口线的记者们联

系,第一时间抱团奔赴现场采访核实情况。涉事相关人士给报社领导打招呼,想叫停采访。但同城媒体都在,事件依然可能发酵。报社就此说服该人士,学校要第一时间给媒体一个明确态度和整改时间表。

最终,学校主要领导当即召开会议,就不正当收费处理了一批工作人员,并向学生保证,把不合理收费退还。媒体的监督有效,该事件得到圆满解决,获得报料者的好评。

稿可以不发问题要解决

笔者所在的报社有一个理念:做批评报道对于党报来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博眼球,也不是显现党报的威力给别人难堪,其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地方的文明进程,承担起社会责任。

鉴于此,每逢有读者报料,我们的记者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情况。证实如果存在害国害民的不正当乱象,我们要求记者不管报道能否发出来,先把事实摸清楚,把证据拿到手。而在被领导叫停报道时,我们一贯的回应是:稿件可以不发,但读者反映的问题一定要整改,并且要明确整改日期。

2015年6月某日,因为台风来袭,三亚一清洁工在打扫街道时,被一园林公司修理景观树的作业车蹭伤。该清洁工被送到医院治疗。之后就赔偿问题双方标准不一,清洁工报料到《三亚日报》。记者了解完纠纷后,想再问问律师,一篇稿就准备上报了。结果当晚园林公司找人托关系致电报社,表达了不想让此事见报的想法。报社在评估后认为,本案例重点在于解决该清洁工的赔偿维持日后的生计,对众读者其实借鉴意义并不大,可读性也并不突出,所以给出回复,希望尽量提高赔偿标准,妥善安置好清洁工的生活。园林公司答应称,一定拿出更大诚意,通过双方协商解决问题,保证让清洁工满意。如果做不好,下次愿意接受媒体监督。

两天后,记者再次拨打报料者的电话,已表示赔偿标准已经达成,他感谢本报的协调,他不但得到了保险公司的一笔赔偿,还得到所在单位的用工承诺,园林公司的赔偿也已到位,问题已经解决。

内参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有的报料牵涉到民生,但因为是历史遗留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或者报道出来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引起普通市民对政府的积怨和误会,恶化政府改进工作的环境,这时,地方党报或可遵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做报道,转而写内参。

实际上,内参更容易为地方市委、市政府所接受。一般一件优秀的内参稿件,往往会直接呈送给关键的决策者,也更容易引起所报道问题的重视,加速问题的解决。《三亚日报》为了鼓励记者写内参,总编辑给出了优厚的稿酬。一件优秀的内参,如果直接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按照最优质的深度稿给予加分。

总之,鉴于地方党报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监督和促进作用,它应该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讲究技巧,把优势发挥到最大,把劣势降到最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也为老百姓的利益呐喊,圆满承担起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内参清洁工三亚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忙碌的清洁工
清洁工
内参报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出圈”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提高站位意识 发挥参谋作用——湖报集团办好内参的几点思考
浅谈基层记者如何采写高质量内参
环境清洁工
『贵州小三亚』——罗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