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惠
(亳州晚报,安徽亳州236800)
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李惠惠
(亳州晚报,安徽亳州236800)
新闻标题是对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在报纸这个巨大的信息源中,东方网的高国营先生就提出:“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如果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会从‘新闻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这句话形象地指出标题在新闻报道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重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其一,可以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不管是消息还是通讯,其中每条新闻都有它的观点、中心,这时标题的揭示作用,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人们在浏览报纸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一定仔细阅读每一条新闻,若有一个醒目的文字和标题,瞟上一眼便知道消息的基本内容,是详看、略看,心中就有数了。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面孔”和“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吸引读者阅读,新闻报道才会有价值;反之,若标题平淡,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新闻报道写得再好,也没有意义。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引人入胜,活跃版面。新闻要吸引人,首先要通过标题这个“向导”,引领读者进入意境。这不仅在于新闻内容的重要,更在于新闻标题对新闻事件用了客观公正的提示,使其具有诱惑的作用。新闻标题,不仅可以通过遣词造句来发挥它的内在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标题形式的变化达到活跃和美化版面的作用。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活跃和美化版面,可以引人入胜,增添美感,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其三,抓住读者,提升竞争力。报纸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同时报社也需要创收,而好标题对报纸的发行量具有关键性的提升作用。读者翻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好标题能够引起受众的阅读欲望,达到最有效的传递效果,还能增加报纸的销售量。零售读者往往是被一条好的标题吸引,从而决定购买报纸的。可以说,好的标题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有效提升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其一,新闻标题以报告事实为主。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标出新闻事实。新闻主要是报告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一般对事物发展过程不作详述。这就决定新闻标题重在叙事,即使是就实论虚的标题,对必要的事实也应有所说明。
其二,新闻标题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动态。标题不仅要报告新闻事实,而且对事实的表述要体现出一定的动态,即告诉读者事情的发生与发展。通讯标题则不一定如此。通讯标题对事实的表达多数呈现的是一种静态。
其三,新闻标题形式具有多样性。新闻标题除单一式结构之外,还大量采用复合式结构。新闻标题往往是通过主题、引题、副题的配合,向读者报告新闻的内容,指明其性质和意义的。通讯则一般不使用引题,在副题运用上多数只用来说明作者写作本文的对象、意图以及采写的方式。
既然标题如此重要,那么对于报纸编辑而言怎样才能制作出好的标题呢?
准确真实,题文一致。传递新闻信息是报纸标题的主旨传递信息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功能,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要告诉读者你报道的这条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概括能力,善于把报道内容中最主要、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以准确、简练的语言体现在标题上,从而使读者一看标题就能马上知晓报道的大致内容。新闻标题要确保准确真实、思想健康,不能为了哗众取宠,就偏离事实,欺骗读者。
新颖生动,不落俗套。利用缤纷的修辞手法能让标题“靓”起来,不落俗套。提起修辞,人们一般会认为只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其实不然,为了吸引读者,增强新闻标题的美感,可以适当地采用某些修辞手法。需要说明的是,不管采用哪种修辞手法,首先必须准确、规范概括新闻的内容或主旨,在此基础之上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才可以使文章具有吸引力。
如引用是最常见的手法。引用主要通过文意兼美的名言佳句,给人美的享受。引用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直接引用,属于借用,一般引用诗词,如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
除了引用,比喻也可以让标题靓起来。如《书犹药多读可以医愚》,这条标题的亮点就在,将“书”比作“药”,用“书”这帖药来医“愚”,可谓新鲜。
除此之外,像回文、对比、对偶借代、比拟、双关、仿词、对比、反复、设问、拈连等,不一一列举。只有充分发挥汉语修辞的技巧和优势,在不生搬硬套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素整合,才能让受众感到语言之美和标题之亮。
凝练简约,明快上口。标题制作要善于概括,在锤炼字句上下功夫,以最少的字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因此,编辑记者要有惜墨如金的心理、以一当十的愿望、删繁就简的功夫、标新立异的诉求。同时,好的标题还应通俗流畅、朗朗上口,艰涩怪异的词汇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另外,要让标题明快活泼,还要善于运用动词,缺乏动感的标题就会呆板、乏味,了无生气。在汉语中,动词被称为语言的“味精”,是最活泼最富有生命力的,让标题“动”起来,就是要在标题中巧妙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做出生动活泼、动感十足的标题来。
总之,标题要做好、做活、做出个性,很不容易,毕竟是“截稿压力下的战斗”,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供编辑从容推敲,需要平时的积累和修炼。只有对每条新闻稿件进行具体分析,想方设法突出每条新闻自身的特点,方能做出清新亮眼、可圈可点的标题来。■
(本栏编辑:古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