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市媒体民生新闻报道的困局

2015-01-30 17:00:34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周口热线时政

□ 闫 巍

(周口人民广播电台,河南 周口 466001)

当前,民生新闻在传媒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各家报纸、电台、电视台争夺受众的最用心包装和打造的重点栏目之一,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新闻节目之一。比拼民生新闻是地市级媒体发掘市场的核心,也是媒体竞争最激烈的新闻版块,民生新闻在报道中发挥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显著作用。

民生新闻成新闻热点

以河南省周口市的媒体为例,周口人民广播电台开辟了“监督热线”栏目,周口电视台开设了“民生面对面”栏目,《周口日报》《周口晚报》也专门开设了民生报道类的专版、专栏,这些都是当地受众欢迎的栏目。

民生新闻栏目的稿件不约而同地采用两个来源:一是由各个部门通讯员提供线索、时政跑线记者进行加工的实用类新闻,这些新闻主要是发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最新便民措施、市场行情乃至生活常识等等,主旨在于服务百姓生活;另一种则是由群众拨打热线电话提供线索、民生记者(或者突发记者)进行现场回访或事件追踪的投诉类新闻,旨在为百姓排忧解难。其间还会穿插一些由新闻部策划的民生专题,针对涉及老百姓生计的事寻找解决的途径。

民生新闻认识上的误区

在从事民生新闻采编实践中,笔者时常会遇到一些疑问,主要原因是对于民生新闻的认识不到位。

其一,对实用类新闻概念界定不清。到底什么才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为何公交车又开了几条支线的新闻通常上民生类栏目,而某地要建大型立交系统、行人过街系统的新闻又通常上时政类栏目?事实上,民生栏目的编辑一个不可缺少的日常工作就是与时政栏目编辑协调稿件,这说明,尽管民生新闻存在影响范围与受众人群等方面的界定,但实际操作起来,民生新闻容易陷入成为时政新闻边角料的困境,毕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很多时政新闻的内容与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本来就是一个“大民生”的概念。

其二,对投诉类新闻功能定位不清。众所周知,媒体的功能是新闻传播,并具备新闻监督的作用,不能弱化为简报类政府文件。事实是媒体设置的民生栏目和版面,替代成政府职能部门的“传话筒”,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帮助投诉百姓解决了困难,并发挥了呼吁与监督的作用,但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它实际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重叠与浪费,是一种低效率、低产出的行为。这一点,相信所有参与过投诉新闻回复的记者和编辑都会有体会,很多听众进行电话投诉的简单问题,诸如特殊护照如何办理,邻居不断制造噪音和垃圾怎么办之类,其实投诉到政府职能部门会更见成效,如果职能部门一时不能解决,记者通常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写稿转述一下部门的回应而已。

民生新闻操作中的误区

结合在周口媒体的民生新闻栏目中的实践,笔者谈谈在民生新闻采编中经常遇到的困局。

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界定模糊,在筛选稿件上使得传媒无所适从,编辑记者细化中有些茫然。电台作为大众性传媒,近年来年,很多电台都开办了行风热线、政风热线、民生热线等民生类栏目,这类栏目大多分为“民生”和“热线”两部分,在人员配置上设有记者小组和编辑小组。民生记者主要跑社区和涉及民生的部门,主要新闻选题来自于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线索以及听众热线投诉内容。编辑除了编辑日常稿件外,还有责任帮助记者寻找新闻选题,并策划民生专题。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民生题材的稿件和社会新闻稿件具有同质性,其内容和讨论的话题很难界定,使得记者采写后,交给编辑部门筛选,也很难区分。

民生新闻采集资源少。沙里淘金,避免细化成简报,民生类栏目调整的目的,是利用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深入群众、聚集人气。为此,栏目组的记者、编辑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栏目调整后,编辑记者依然感到阻力重重,其中的操作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闻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民生新闻记者疲于奔命,心态不佳。在同一个新闻部门中,时政记者和社会记者占据着绝大部分可能提供的新闻资源,时政记者之间有相对固定的条线分配,社会记者则负责听众提供的突发事件。相比之下,民生记者是被划分在这个有限的资源系统之外的,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新闻选题的提供负有更大的职业义务。事实上,在掌握新闻资源的同时充分调动自主寻找新闻选题的做法是普遍存在的,但在绝大多数人享有新闻资源的情况下,让少数人只能完全“自食其力”,并要求他们出新、出彩,是十分困难的。

其次,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导致民生新闻记者成就感和荣誉感不足。如上面一点所述,民生记者难以在民生新闻版面上有所作为,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热线投诉上,然而,问题同样存在。很多时候,记者为了一桩投诉忙活了半天,结果除了叙述已有事实,很难帮听众提供快捷的解决办法。

记者在社会采写一些民生新闻,其实是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吃喝拉撒和衣食住行的问题,一二三四五写出后,细化出来,往往成为类似政府或者社区的“简报”,也就失去了新闻性,这也是新闻写作的大忌。怎样在深化民生新闻的同时,又把新闻做得有滋有味,具有新闻性、时效性、可读性、服务性,的确是一个难题。这不仅要理清民生新闻的概念和界限,更有深厚的经验和前瞻性准备。

以上几方面的操作问题,当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组织协调以及更科学、更深入的新闻观予以改善,但真正的难点在于这些问题都与本文第一部分讨论的民生新闻操作模式的两个缺陷直接相关,是短期内很难解决的“先天性”不足。只要这两个缺陷仍然存在,原有框架仍然存在,工作内容变动得再大、记者认识得再深刻,操作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猜你喜欢
周口热线时政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0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30:09
二次多阶段不确定系统的Bang-Bang最优控制
时政
当代工人(2015年21期)2015-12-16 16:56:23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