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新媒体时代的版权保护 需要跟得上时代的技术和法律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面对新媒体时代愈演愈烈、习以为常的“抄袭”现象,在三起新闻侵权的道歉声中,版权问题又火了一把。既然烧起来了,就别让一场雪泼灭。
今年1月,至少发生了三起新闻侵权道歉事件:
界面说自己侵权了,总裁华威道歉,并“指责”网易、搜狐、凤凰、和讯、金融界、东方财富网等侵犯界面版权的行为。虽然略像软文,但华威隔天就发布了第二则致歉声明,他表示,界面无法保证不再犯侵权的错,但请所有人监督,一旦发现,致歉声明会一直写下去。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发帖《罗辑思维,你讲点职业道德好不好?》指出,罗辑思维用了他的两篇文章却没有署其姓名。几个小时后罗振宇在名为《缺了德,赔个罪》的道歉帖中高调道歉,除了要补偿王路稿费,还罚自己一天不吃饭。对一个胖子来说,这真的很难。更真诚的一点是,罗胖还呼吁逻辑思维社群中法律工作者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传播知识与产权保护这个大命题。
财新网发布维权声明,指出《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号抄袭财新网独家报道。随后《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何伊凡发文道歉,正视“未经许可,但转载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的行业陋规,并向盗取自家文章的《每日经济新闻》发出“道歉挑战”,希望这个寻求行业自律的小小火种传递下去。随后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接受道歉,鼓励共同维护版权,合作共赢。
至此,用乐视网互联网应用事业群运营总裁高飞的评价总结:“发展至今,虽然大家的版权意识进步显著,但侵权事件还是频繁发生,对于版权的操作依然需要深度学习和规范。”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和自媒体疯狂爆发的当下,被一封封道歉信打脸的,除了涉及侵权发布内容的媒体,更甚者是依然借各种理由行侵权之实的平台运营者,以及一些毫无版权意识的自媒体。
媒体的版权纠葛不禁让人想到了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每每毕业季,这句话就会特别流行,学校为应对抄袭,均要求学生在交毕业论文前,签署一份《论文原创性声明》,用道德约束抄袭侵权。而在2007年之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面对交上毕业论文的学生,导师们总会略显得意地说,现在有论文检测系统,谁要是抄袭,我一定会发现!
如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维普网等知名的论文数据库都提供论文相似性检测服务,另外还有PaperRater等一些研究开发论文检测技术的系统提供商。在文本数据库加工技术、数字资源版权保护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比对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之下,论文动态语义跨域识别检测成了一件简单的事。警示、减少论文抄袭现象的同时,对原创者也是一种尊重和保护。
新媒体时代的著作权保护是不是也需要有配套的技术跟进?除了技术,著作权法是否能够跟上新媒体发展的脚步,而不被撕裂出新的漏洞?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的。十几年前,门户网站对传统媒体的冲突引起一次对版权问题的大规模讨论;如今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态的产生,再次对传统媒体及原创者带来冲击,引起版权论战。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在2009年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财富的流通和分配方式。每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产生,都会将原来的平衡打破,需要用法律手段重新调整各方面的关系,直到实现新的利益平衡。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那么当下,如何用法律手段重新调整各方面的关系达到利益平衡呢?
除此之外,一些公众运营平台是否也有必要出台一系列规范遏制、严惩侵权……微信公众平台正在公测的“原创声明”功能可谓是著作权维护上的一次努力。据了解,其《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也会越发严格,做到对于抄袭、假冒等侵权行为“零容忍”。
知名微信公号“新榜”(新媒体排行榜)也已发出“征集微信号抄袭剽窃举报”的公告,“接受原创者对侵权行为的举报,一旦判定属实,侵权账号将被除出新媒体排行榜所有榜单的样本库,直至其有实质改正”。这的确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新榜”深知,保护原创版权知易行难。其间关键是令原创者心寒的高度不对称:原创账号产出优质内容需要大量脑力和时间,而侵权者只需瞬间复制粘贴;原创者还要反复沟通大量举证,维权成本高收益低。这一切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有关,再加上传统版权制度确有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之弊,千头万绪,常令原创者望洋兴叹。
以上这些问题,希望本期专题的报道,能够引发更深层次的讨论,让媒体版权保护的“法与理”更为完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