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蕾
(酒泉日报社,甘肃酒泉735000)
讲好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新媒介环境下地市级党报如何讲述“好故事”
□韩蕾
(酒泉日报社,甘肃酒泉735000)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还特别用了一个很有群众特点的语言,叫要有“两把刷子”。“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是要于平凡之中见到不平凡,讲述身边平凡人的不平凡的故事,这应该是新媒介环境下地市级党报记者工作的重心与着力点。
2014年7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人,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
年轻一代获取资讯的渠道大多依靠网络等新兴媒体,而报纸的读者群已呈现老龄化。有人戏称“如果谁还在看报纸,就说明他已步入中年”。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使用率(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
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及多元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地市级党报必须要讲好地方故事,让故事的主人公成为报道的主角,占据版面的主要部分,惟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介环境下让受众想读、爱读。
每每谈及大学生,人们总是冠以“天之骄子”、“人之龙凤”的称号,如果是硕士生或博士生,人们可能更会投以赞许的目光。但如果在一个温室大棚里,有这么一群硕士生,天天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还要采集作物的植株,更要测量植株、称重作物,干的活比种植户还要麻烦、复杂,您会作何感想?可能您会觉得这些硕士生有点浪费生命,但事实上他们是在收集作物生长的数据,筛选适合设施农业园区作物生长的基质,同时完成他们的硕士毕业论文。
在酒泉肃州区沙河非耕地农业园区,就有这么一群硕士研究生,常年驻扎,每天、每周、每月在做不同配方基质发酵试验,待基质发酵完后,再把基质填充到新建的大棚中。他们通过收集不同基质培育的作物生长情况,筛选出更适合该作物生长的基质,以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够将自己在学校研读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论文,不能不说这是一件有创新性的事,更何况是在西北偏北的酒泉来完成。
当温室大棚遇到硕士研究生,当正常农业生产遇到学校试验,必定会发生聚合反应。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酒泉日报》的记者深入酒泉肃州区非耕地日光温室,与这些硕士生畅谈,了解他们的不平凡之事。同时,将这群平凡的硕士生所干的不平凡之事作为缩影,来影射酒泉市科技支农、惠农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
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个故事,《酒泉日报》将酒泉市农业、科技蓬勃发展的现状反映出来了,而且读者也想读这样有故事性的报道。
让新闻故事有温度,触及读者内心深处,让读者与故事发生共鸣,是讲好故事的关键点。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让故事的主人公回归平常,写出小人物的酸甜苦辣,避免将故事人物戏剧化和神化。
酒泉市是国家“两西”农业建设和甘肃省中东部贫困地区移民接收安置的重点地区,目前,大概有15万移民。以前一提及移民,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落后与贫穷,还有就是移民的失学儿童。可就在2014年5月记者在基层采访之时,一个人,一件事,一所幼儿园,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移民群众的那种“刻板印象”。
故事的主人公叫马有苏,是一位从临夏东乡县移民到玉门市小金湾乡的移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当地扎根下来。一年夏天,马有苏开车路过本村时,发现村旁的路边停了个三轮车,一个小孩在哭,另一个小孩直挺挺地躺在地上。马有苏下车一问,原来是吃塑料袋中的馍馍时,不小心把塑料袋套在头上憋住了气。他赶忙帮孩子取下塑料袋,还喊来地里干活的家长。如果再晚一些,孩子肯定就没了。马有苏心想,要是能建一所幼儿园,不但能让家长放心,还能让乡里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学前教育。
就是这所“小金湾民族幼儿园”,让马有苏投入了280多万元。家里的钱全花完了,现在还欠着20多万元,让他由百万富翁变成“百万负翁”,但马有苏并没有因为欠账而后悔,他看着移民的娃娃都能从小接受教育,打心底里高兴。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读者并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具有可读性的故事,讲好故事,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故事,讲出故事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应该成为地方党报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