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中国力量 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2015-01-30 16:00孙珉玫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力量新疆民族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受国际的、国内的、历史的、现实的多方面因素影响,“凝聚中国力量”对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更加深远的重大意义。

[D 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5.0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5)03-0046-03

[收稿日期]2015-06-21

[作者简介]孙珉玫,新疆察布查尔县委党校,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安全之大局。由于受国际、国内、历史、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疆一直是境内外“三股势力”进行渗透活动的重点地区。而凝聚中国力量则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

一、凝聚中国力量对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力量是各民族团结和全体人民团结相统一的力量,是物质经济发展硬实力和政治文化发展软实力相辅相成的力量,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往开来的力量。

1.凝聚中国力量是夯实新疆民族团结根基的需求。新疆自古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发展,一方面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形成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新疆文化,另一方面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冲突,国内外分裂势力往往通过对新疆宗教、历史进行断章取义、歪曲和杜撰,或夸张现实民族差异、文化差异,或借机挑起事端制造矛盾,制造文化对立,疏离“五个认同”,以此达到制造民族隔阂、分裂国家的目的。因此,新疆必须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形成科学规范和强大认同,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情感把新疆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激发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无限活力,才能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民族团结根基。

2.凝聚中国力量为新疆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凝聚强大合力。作为民族地区,今天的新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新疆地区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连贯我国西北和国内外重要的桥头堡和核心枢纽,新疆要当好这个主力军和排头兵,当务之急要克服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等短板,这不仅要靠新疆各族人民、各行各业的拼搏努力,也离不开国家和内地的支持。必须汇聚全国各地区、各个领域的力量,增强新疆扶贫开发实效,使各族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激发各族群众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强大合力,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基础。

3.凝聚中国力量为全国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影响新疆稳定与发展的最大现实危害是“三股势力”,特别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蔓延和暴恐活动高发频发,严重影响民族关系和社会正常秩序,不仅阻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也严重危及我国国际形象、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法治德治并举,举全国全民之力,加强地区合作、国际合作,形成打击“三股势力”的强大合力,切实保护各族群众生命财产权安全,使全体人民共享繁荣稳定的发展成果,为我国改革发展创造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

二、当前影响新疆区域凝聚中国力量的主要因素

11..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新疆与中亚地区有9个同源跨国民族 ①。这些跨国而居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宗教背景。这种民族格局和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新疆必然更容易受到国际上“双泛”思潮的影响,特别是中亚、南亚和西亚国家政局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外“三股势力”往往从民族关系入手来实行西化和分化。目的直接影响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诱发跨国民族对国家的离心倾向,危及国家安全” ②。

2.意识形态工作亟待加强。部分基层党组织不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不足,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不健全,新疆“三史”和法制教育缺乏常态化,党员干部在事关社会稳定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青少年、农牧民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不强,缺乏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基层意识形态反分裂反渗透形势严峻。

3.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不足。群众思想观念封闭保守,基层组织教育引导和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不足,各族群众参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基层政府落实惠民政策落而不实,甚至违规操作,中饱私囊,部分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经济人” ③的角色行为,基层组织腐败问题、作风等问题等引发新矛盾,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和凝聚力。

4.国家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实行一系列针对新疆民族边贫地区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在落实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过程中,曾一度忽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与巩固,致使部分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逐渐淡化。马戎教授曾经指出,有些针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保障少数族群政治权利的同时也有可能增强各族群之间的隔阂和竞争” ④。另一方面,援疆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与当地群众共享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的红利,没有充分吸纳当地群众充分就业,很容易引发消极心态和矛盾冲突,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5.经济发展不均衡引发的利益矛盾。兴边富民、成果共享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展。但是新疆与全国、新疆汉族聚居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城市与农牧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仍旧存在较大差距。加之自然禀赋、文化素质等因素,必然导致各族群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机遇不同。这种不平衡性不仅导致发展的恶性循环,也可能导致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民族)产生相对失落感和剥夺感,更为严重的是还容易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影响民族团结、凝聚中国力量。

6、新疆部分区域民族分居模式在客观上弱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已达59.9%。尤其是新疆小聚居现象明显,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分族而居的单一民族人口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 ⑤,这种情况在新疆南部地区尤为突出。这种分居模式客观上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相互融合和认同。

三、凝聚中国力量,推进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工作

1.突出重点,加强创新,实施教育引导全覆盖。第一,夯实基层阵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选拔政治坚强、综合素质强的干部配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创新完善村级党组织、访惠聚工作组、村警务室、武工队“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把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基层党组织手里。第二,建立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全覆盖。在教师、学生、80、90两后青年、农牧民中广泛开展新疆“三史”、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免疫力。广泛开展县乡村三级干部联动结对子、交朋友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在共同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加深感情,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基层妇联组织继续深化“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各族妇女自觉地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牢牢把握主导权。坚持用现代文化、科学理论、客观事实、正确舆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第一,对文化市场清查工作常抓不懈,依法编写宗教常识读本,不断挤压极端思想的生存空间,不断培育和凝聚正能量。第二,坚持优秀文化向基层倾斜。充分挖掘新疆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代流行文化元素,开发丰富的文化产品,打造文化精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庭院和文艺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宽各族群众文化交流渠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文明科学、开放包容的理念,使生活情趣、生产生活方式更加世俗化、现代化。第三,要积极培育舆论引导正能量。加大网络舆论治理力度,充分利用权威媒体、新兴媒体拓展涉疆外宣阵地,掌握国际涉疆舆论制话权。注重引导党员干部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辨和研讨,去伪存真,保持主流。引导青年、妇女、宗教人士在热点难点问题上主动发声、积极回应。

(二)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统领社会治理工作

1.坚持公开透明,奠定官民互信的心理基础。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引导群众参与到基层组织权力运作过程中,并给予制度保障,自觉接受群众测评和监督。规范和完善基层组织村务、政务公开工作的内容及流程,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双语”公开和纪检监察的力度,力求公开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避免流于形式。

2.扩大参与和协商,构建官民良性互动模式。一是健全公共决策群众参与机制。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民生问题,党委政府要加大议题设置力度,通过讨论、对话、协商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决策全过程,有效预防化解矛盾,保障群众权益。二是强化重大民生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民意调查制度,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使评估过程成为察民意、解民忧、赢民心的重要措施。三是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协商对话、评议监督的具体制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过程。

3.坚持综合施策,增强基层治理的实效。第一,立足新疆实际,着眼国际国内大局,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社会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等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加快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进程。第二,党委强化引导部门联动,加强社会协同协作,形成社会治理合力,针对重点领域和群众集中的诉求,搭建排纠解难的综合服务平台。第三,在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础上,按需培育民间自治组织,完善运行规则,还权于自治组织,激活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基层治理的实效。第四,强化依法治理。增强基层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能力。加大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查办工作力度,确保中央和地方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不缩水、不打折扣,使各项惠民政策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三)坚持民生改善,夯实凝聚中国力量的物质基础

1.加快推进新疆精准扶贫攻坚。抓住中央“着力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大机遇,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到集中贫困的乡村和群体,凝聚援疆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人才扶贫的强大合力,积极探索开发式扶贫和产业性扶贫、生产性扶贫相结合的综合扶贫模式,建立健全资金整合、投入和监管机制,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增强扶贫实效。

2.切实解决好重大民生问题。加快推进新疆农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就业潜力,扩大就业容量。认真甄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做好信息服务,立足新疆产业发展需求、群众自主创业需求、企业用工需求抓好教育培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全面提高新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积极探索引才用人留人机制,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有序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和群众在内地受教育、就业、经商、务工、居住的规模,借鉴国外民族地区先进经验,结合新疆“三房”建设和商住区建设有序推进“大杂居,小亦杂居”的居住模式,用更多地微力量凝聚新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强大力量。

(四)深入推进“去极端化”,为凝聚中国力量扫清障碍

第一,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建章立制,规范程序,加强宗教后备人士的培养,建立宗教教职人员正常进退机制,严把入口,放开出口,确保宗教人士队伍生机活力。规范讲经、解经工作程序,提高宗教人士讲经解经水平,牢牢把握讲经坛。依法规范寺管会构成,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序疏通信教公民学习宗教知识的渠道,加强信教群众的普法教育,用宗教正信、正念、正行压缩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空间。第二,严厉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研发建设大数据情报信息平台,提高预知预警预防能力。坚持关口前移,瞄准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目标,强化严防、严管、严控各项措施。加强治安防控专业化队伍建设,强化日常演练,增强维稳处突实战能力。坚持依法治理,群防群控群治,严厉打击,为凝聚新疆力量,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扫清障碍,清除毒瘤,树立声威。

[[责任编辑:何瑞霞]]

社会稳定研究

张宏莉:《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3期/2005年5月,第54页.

张宏莉:《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3期/2005年5月,第54页.

赵大鹏:《当前我国农村群事件的成因及基层政府的预防策略》,《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第5 期22页

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23页.

王宗礼:《对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92页.

猜你喜欢
力量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怀疑一切的力量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