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费逵的选题跟踪超越策略研究
——以《辞海》《四部备要》的出版为例

2015-01-30 15:21庄艺真
中国出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辞源辞海百科

□文|庄艺真

陆费逵的选题跟踪超越策略研究
——以《辞海》《四部备要》的出版为例

□文|庄艺真

中华书局的成功选题,有不少是陆费逵采用跟踪超越策略,对商务印书馆的好选题进行跟踪、借鉴,使之在吸收的基础上得以改进、提高,并获得成功的选题。陆费逵虽跟随商务印书馆的成功选题,但不机械模仿、不盲目跟进、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从开发新的读者群以及满足读者多种需求的角度,重新定位,谋求改进、力求超越,出版了大量的精品力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些成绩既是经济效益,更是文化贡献。与当前出版界盲目跟风出版、重复出版相比,陆费逵的选题跟踪超越策略及成功实践尤其值得学习借鉴。

选题 跟踪超越 陆费逵 中华书局 商务印书馆

陆费逵是我国近代著名出版家,于民国初年创办中华书局。他创办中华书局时,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已有十几年发展史,无论在资本、经营规模、人才等方面都是中华书局所不可比拟的。但在强大的对手面前,陆费逵不甘示弱,以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使中华书局后来居上,与商务共同被誉为民国时期的“双子星座”。中华书局的成功,首先在于选题的成功。成功的选题,既给中华书局带来了经济上的丰厚回报,又为中华书局赢得了千金难买的好口碑。综观中华书局的成功选题,有不少是陆费逵采用跟踪超越策略,对商务的好选题进行跟踪、借鉴,使之在吸收的基础上得以改进、提高,并获得成功的选题。《辞海》《四部备要》《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等众多书刊,都是陆费逵采用选题跟踪超越策略的成功实践。本文以颇具代表性的《辞海》《四部备要》的出版为例,对陆费逵的选题跟踪超越策略及实践进行研究,对于今天的出版人加强选题管理、遏制盲目跟风、推出精品力作有现实意义。

一、密切关注,确定好选题

中华书局成立时只有资金2.5万元,仅为同期商务资金的1/30,而创办者陆费逵的个人影响力也远不及商务掌门人张元济。虽然开办之初,中华书局抓住历史机遇,以编印民国新教科书为起点,成功地在出版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开办当年营业额就达20多万元,但要想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后来居上、与实力雄厚的商务分庭抗礼,仅靠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除了继续开创新选题,陆费逵及其团队密切关注商务的出版情况,及时掌握商务的出版信息及市场反映,从中确定好选题。

1907~1915年,商务开创性地编辑出版了《辞源》。《辞源》以词语为主,兼收百科词汇,开创性地按近代科学水平解释字词,强调实用,注重溯源,极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出版后颇负盛名,畅销全国。为了在同业竞争中取胜,陆费逵与时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的范源廉、《中华大字典》主编徐元诰商量决定编纂《辞海》,欲与商务一决雌雄。

1913~1922年,张元济利用涵芬楼收藏古籍善本的便利,靠着自己及商务的良好信誉,积极向国内外藏书家借用古籍善本,在兼顾版本与实用的辑印方针下,精工影印了《四部丛刊》。这是影印古籍的空前举动,影响很大。看到《四部丛刊》得到认可,陆费逵有心跟进,不让商务专美于前,于是着手策划、编纂出版《四部备要》。

二、不盲目跟进,稳扎稳打

陆费逵跟随商务的好选题时,不亦步亦趋盲目跟进,不着急一时一刻,而是稳扎稳打,先仔细分析、寻找对手的不足,进而从开发新的读者群以及满足读者多种需求的角度重新定位,谋求改进。

追随《四部丛刊》的出版步伐,陆费逵决定整理出版《四部备要》,但他并不盲目跟进,毕竟市场有限,而且在版本学研究方面,当时中华书局尚没有人能胜过张元济,中华图书馆也没有像涵芬楼那样收藏着古籍善本,若贸然跟进定无胜算。陆费逵稳扎稳打,先仔细分析彼此的优劣势,从而发现了《四部丛刊》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从内容上看,《四部丛刊》的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四部丛刊》选用的古本大都是未经校订的宋元本,免不了鲁鱼亥豕;二是《四部丛刊》虽然强调“版本与实用兼顾”,但讲求古本的它基本不选用明清学者校勘、考证过的注疏本,给一般读者带来阅读上的不便,因而实际上并不实用,毕竟讲究版本的近代读书人为数不多,能读通古本的也不多。从形式上看,《四部丛刊》利用照相影印技术刊行,不够清晰,而且成本较高。除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之外,从读者定位上看,《四部丛刊》只适合讲究版本、研究古籍的读书人用。这些高价的影印本,有效地替代了读者不易得到的古书版本,便于研究者研究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加以查对,但不太适合作为读本使用。针对《四部丛刊》的不足,从开发新的读者群以及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与实用的角度,陆费逵确定了改进提高的做法。一是“求通行善本,汇而集之”。为了增强实用性,满足一般读者阅读古典文献的需要,《四部备要》在版本选择上不一味地追求珍本、孤本,而是从便于读者使用的角度主要选用了较为流行的带注释的善本,特别是清代学者精校精刻本。二是“以聚珍仿宋版刊行”。聚珍仿宋版“款式古雅,字体优美,古香古色”,排印古籍特别漂亮。陆费逵决定采用聚珍仿宋技术排印《四部备要》。三是“廉价发行,以广传布”。选本注重实用,用仿宋体排印,价格便宜,陆费逵事实上做到了稳扎稳打、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从而使《四部备要》获得成功,虽比《四部丛刊》晚出两年,但出版后销路很好。

三、力求超越,让读者多一选择

陆费逵关注、跟随商务的成功选题,目的不是争利,而是为了在同业竞争中争胜,最终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精神食粮。因此,在跟随商务选题的出版实践中,他注重学习借鉴商务的成功经验,总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力求超越,让读者多一选择。

《辞海》编纂工作始于1915年,陆费逵有心让它超越《辞源》,但因1916年洪宪覆没,共和再造,范源廉和徐元诰重入政界,致使《辞海》编纂工作进展不畅。始终将出版物质量放在首位的陆费逵不急于求成,为确保出版质量,他致力于找寻能胜任的主编。1922年,他发现舒新城是位能主持词典编纂的好手。于是,从1922年到1928年,7 年7次真情邀请舒新城担任《辞海》主编,终于感动了舒新城。舒新城接手后,对《辞海》的先期稿子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旧辞太多新辞太少,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于是提出“体察用者之需要,恰如其所需以予之”的编纂新方针,在陆费逵的大力支持下,从内容和体例等方面实现对《辞源》的超越。一是增收小说、戏曲中常用的俗词俗语。《辞源》史无前例地将词作为语言里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进行研究,不再仅只对字进行解释,既合乎语言学规范,也更便于读者使用,但它因循传统观念,未收录小说、戏曲中的词语。《辞海》的编纂者们取长补短,从宋、元、明、清时期的小说、戏曲中搜集常用的俗词俗语,作为《辞海》新补充的一部分词目。二是增补《辞源》出版后的新词新语新义。《辞源》出版后,社会变化大,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新义。《辞海》的编纂者们从报纸和新出版的重要杂志、图书中搜集新词新语,补充收录到《辞海》中,使《辞海》收词比《辞源》丰富。三是开创了“百科性词典”体例。《辞源》收词兼顾百科,但释义时只是给了简单定义,未作百科性解释。《辞海》不光收词兼顾百科,而且对词语的解释达到了百科性要求,从而开创了“百科性词典”体例。四是引书不仅注书名,还注篇名。《辞源》录书证只录书名,不方便读者查考。《辞海》引书不仅注书名,还注篇名,为读者提供了更多便利,而且在每一词条之下,大都先作解释后录书证,体例上比《辞源》更一致。除内容和体例上的超越之外,《辞海》的编纂者们还坚持按专业分工修订编写各类词目,并请专家审阅把关,从而确保了质量,得到读者的肯定。1936年问世后,“各种版本行销在100万部以上”,远远超过了《辞源》。《辞源》古代文史方面的内涵多些,《辞海》则以现代知识性词语居多,两本辞书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卖点,因而各有各的市场,可谓是相得益彰,最终是使读者受益,让读者多了一种购买选择。这与当今出版界存在的“一窝蜂”重复出版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宣传推介,赢得市场

发行领域是出版同业竞争的主战场之一。跟随他人选题成功与否,只有经发行走上市场后才能得到检验。跟随商务的成功选题后,陆费逵尤其注重利用报纸等富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介,与商务展开市场争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对《四部备要》的宣传推介。

《四部备要》出版后,陆费逵在《申报》等上海大报上与商务展开针锋相对的宣传攻势。商务宣称:“《四部丛刊》照古本影印,不像一般排印本之鲁鱼亥豕,错误百出。”陆费逵就在广告中说,《四部备要》“包含经史子集一万一千余卷,分订二千余册,二十四史均在内。若用影印,在五千册以上”“据宋、元、明、清善本,尤多采清代精校精刻本,无欠页缺行之弊”“聚珍仿宋版印,非特影印所不及,亦远胜木版”;还说《四部备要》经十三四遍校对,“无鲁鱼亥豕之误”,“不像影印古文,有的以讹传讹,由于印刷油污,‘大’字变‘犬’字、‘太’字等等,贻误读者”。虽说校次多达十三四遍,但对于一部2亿多字的古籍丛书来说,排印校对之难不言而喻,有一些校勘方面的错误在所难免。针对商务在广告中暗指《四部备要》有排印错误,陆费逵别出心裁地在《申报》上刊登广告,征求《四部备要》校勘,承诺“正误一字,酬银十元”。这一举动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不仅扩大了《四部备要》的影响,而且得以为再版时纠正错误,使《四部备要》的质量得以提高,从而为中华书局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为《四部备要》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陆费逵在中华书局采取选题跟踪超越策略,虽跟随商务的成功选题,但不机械模仿、不盲目跟进、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从开发新的读者群以及满足读者多种需求的角度,重新定位,谋求改进、力求超越,出版了大量的精品力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些成绩既是经济效益,更是文化贡献。与当前出版界盲目跟风出版、重复出版相比,陆费逵的选题跟踪超越策略及成功实践尤其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科研院学术期刊部)

[1]吴永贵.民国出版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2]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华书局编辑部.回忆中华书局[M].上海:中华书局,1987

[4]冯春龙.中国近代十大出版家[M].扬州:广陵书社,2005

[5]张之洞.书目答问卷5[M].上海:中华书局,1981

[6]汪家熔.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7]喻建章.我在中华书局十六年[J].出版史料,2011(4)

[8]汪家熔.还谈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J].中国编辑,2004(2)

[9]荆世杰,周其厚.民国两大书局的古籍出版之争[J].广西社会科学,2007(4)

[10]申作宏.陆费逵的同业竞争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5(4)

[11]汪家熔.近代出版三巨头:选题想得早还要做得好[J].出版发行研究,1999(6)

猜你喜欢
辞源辞海百科
《辞海》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总结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情况
乐乐“画”百科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和《辞海》的性质
探索百科
超有趣的互动百科
《辞海》编纂的困境
《辞海》和《辞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