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昌娟
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任昌娟
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性神经症及双向情感性精神疾病。由于恢复期患者思维开始逐渐恢复,行为向正常转化,能理智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身心状况,患者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增多,如生理需要、社交需要、自重与被尊重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等,为预防意外事件及病情复发的发生,需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充分利用精神科专业护理知识体系及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支持系统,优化患者的个性,帮助其调整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佳的心理状态是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彻底恢复的关键所在。
恢复期;精神疾病;心理护理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已上升至重要位置,尤其是恢复期精神患者。精神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下大脑功能发生紊乱的一种疾病,其发生、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极大。精神疾病患者恢复期病情常反复发作,消极情绪可影响其病情发展。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恢复期精神患者的心理特点[1]。
1.1焦虑、抑郁、悲观及前途毁灭感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上受人歧视,所以当病情缓解进入恢复期自知力恢复时,知道自己所患的为精神疾病,特别是首次发病的患者,易表现为心理焦虑、抑郁寡欢、悲观绝望[2],一些患者情绪低落,对未来感到迷茫,失去生活信心等。
1.2因患病时精神异常所带来的悔恨与羞耻感 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时,常发生异常行为和失态表现。当病情恢复后,患者会倍感悔恨与羞耻,并对他人与自己的谈话和对自己的态度异常敏感,担心被歧视。
1.3担忧病后不能适应社会[3]在承受身体疾病痛苦的同时,还因社会舆论,使精神疾病患者承受着社会和精神创伤的双重压力。已婚患者怕离异或忧虑子女处境,未婚者怕找不到合适的伴侣,对身边的人和事猜疑且躲避,身心孤独,遇事易退缩,与现实社会相背离,甚至有些患者还会因恐惧而不能适应正常生活。
1.4因患病心理压力导致孤独感 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深感沮丧萎靡,有强烈的孤独感、挫败感和无助感[4],孤僻且自卑,心理压抑,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淡漠麻木,甚至可出现对抗暴力的不良情绪。当恢复期患者出现上述心理特征时,若不及时防范和加强护理,易发生自残、自杀、用暴力伤害他人等意外[5],所以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避免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根据精神疾病的症状特点及心理特征,应保护患者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帮助其学会自我克制情绪及提高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精神刺激的接受能力[6],保持愉快心情,预防疾病再次复发。
3.1充分鼓励和支持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言语表情及行为等,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谈话时注意力要集中,态度要诚恳,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耐心倾听其陈述。热情对待患者,帮助分析其长处和优点,鼓励其面对困难,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3.2有效启发和诱导 ①对于反复追忆其发病时异常表现、充满羞耻感和悔恨的患者,护理人员须语言诚恳,态度谦逊温和,耐心地向其讲解精神疾病知识,帮助其分析病情,以消除顾虑。②对于因生活受挫折而消极悲观、忧心忡忡的患者,应诱导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帮助其提高处理个人与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能力。③对于过度悲伤的患者,首先应对其进行巧妙的引导,使其能够宣泄释放出心中的压力,耐心倾听其忧虑,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身心得到解脱。⑤对于病情已基本恢复、顾虑已消除、情绪较稳定的患者,可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规律,制订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复发。
3.3妥善安全保护护理 自杀是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该心理状态一般存在于绝望、悲观及有羞耻感等心理有障碍的患者中。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警惕和防范有自杀史及极度抑郁的患者,尤其是由一级重症护理改为二级护理的患者。如认真收集刀具、绳带等各种危险品,巡视检查门窗,做好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对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做好护理交接,给予其连续性心理护理导,以消除其心理障碍。
3.4药物心理护理 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对服药往往有以下心理:①认为已痊愈,不需要再服药;②服药后不良反应导致其出现恐惧心理;③担心长期服药影响正常生活;④担心药物损伤其身体器官;⑤担心受歧视;⑥担心家庭破裂;⑦担心思维与正常人不同等;⑧停止服药后,疾病再次复发[7]。护理防范对策:①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明白除疾病本身外,导致疾病再次发作的原因具有综合性,能否坚持服药是关键所在。②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以实例说服患者;③充分发挥“生物—心理—社会干预”综合干预系统的作用,向家属宣教坚持治疗和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精神病预后的主要因素,讲解该病相关知识,使其明白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对保持患者良好社会功能的重要性[8]。
随着社会竞争和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复发时有发生。如何减少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复发,其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到尊重和理解患者,掌握其心理动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防止疾病复发,嘱其保持良好心态。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尤其在护患沟通中,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促进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关键[9]。护理服务应使患者感到受重视和被尊重,护理人员应保持态度和蔼、语言诚恳,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重塑完整人格;了解和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鼓励其参加体育活动和各种文化娱乐等康复活动;指导家属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避免不良刺激,充分认识坚持治疗重要性,减少和防止疾病复发。
[1] 徐文炜,姚建军.精神分裂症认知康复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2):112-115.
[2] 周文霞,李显文,何贤晨,等.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方法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J].卫生研究,2007,36(4):515-516.
[3] John C.Self-concept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degree attainment[J].Higher Education,1986,15(1-2):3-15.
[4] 陈冲,刘铁桥,陈洁,等.自我概念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调节效应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37(4):196-197.
[5] 喻东山.单相抑郁复发率的动态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207-208.
[6] 黄其春,何淑芬,兰淑芳.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5):426-428.
[7] 程良,李峥.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99-700.
[8] 李峥,王志英.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教育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81-484.
[9] 朱熊兆,罗伏生,姚树桥.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21-124.
R473.74
A
1673-5846(2015)12-0173-02
辽宁省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沈阳 110168
任昌娟(1968-),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