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服务大局
-----对浙江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谋新篇的几点思考

2015-01-30 09:05:31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吕晓澜
浙江国土资源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浙江省资料管理工作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 吕晓澜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资料档案馆 陆 浩

开拓创新 服务大局
-----对浙江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谋新篇的几点思考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 吕晓澜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资料档案馆 陆 浩

地质资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2008年省政府第250号令公布的《浙江省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办法》2012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批准在萧山区建设省地质资料中心,历任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汇报,2004年以来省厅制定出台地质资料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达12个之多等,都是各级领导和部门在不同时期对地质资料工作重视的体现,地质资料工作在浙江省全体地质资料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全省地质资料汇交量进一步增加,汇交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面完成的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项目,实现馆藏资料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开展的钻孔数据库建设、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启动实物地质资料收集工作、积极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管理试点工作以及省地质资料中心新大楼建设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各项地质资料工作成效显著,位于全国前列。今年以来继续不断取得新成效。

1.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有新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汇交并通过验收合格的地质资料352种,其中19种已按期转交全国地质资料馆。据国土部统计,上半年浙江省汇交率高达81.3%,远高于34.2%的全国总体汇交率,名列全国前茅。截至今年9月底,省地质资料档案馆馆藏地质资料总量达10830余种。去年全省31个汇交单位中,主要地勘单位汇交的地质资料质量较好,返工修改少。

2.地质资料利用工作有新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共为813人次提供1058份次19265件次的地质资料服务,其中数字化地质资料738人次、961份次、17446件次,复制光盘70张,246份报告、17307件,复印纸质地质报告54份报告、3672件。主要利用单位和部门有地勘单位、科研部门、协会学会、大专院校、矿山企业等。其中服务重点和民生项目70个,服务715份次,931件次,占地质资料利用率的88%。

3.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有新成效

积极推进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制定《浙江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2013-2015,》,印发《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浙江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任务书的通知》,浙土资厅函〔2014〕315号,召开了全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圆满完成2014年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完成所有剩余10000个钻孔。浙江省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成绩较为显著,共有在线目录10703条、报告2840档、电子文件25779件。其中在线总电子文件排列全国第三位。新增在线报告410档、电子文件2408件,排列全国第三位。平台累计访问量为43910次,其页面访问量与独立IP访问量分别排列全国第三与第二位。

4.实物地质资料工作有新成效

2014年完成浙江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剖面钻探岩心采集、入库工作和部分稀少标本和岩心收集,完成嘉兴市的地面沉降孔岩心、龙游黄铁矿区部分重要钻孔岩心、遂昌西坑萤石矿钻孔岩心等3000余米的收集,扩充实物地质资料临时库房约300平方米。今年前三季度收集了“浙江省页岩气初步调查评价钻孔”和“浙西地区古生界页岩气资源调查与有利区优选项目钻孔”的实物资料,目前已进入整理期。通过几年的推进,整个实物地质资料工作已逐步进入常态化。

二、浙江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存在新问题

虽然浙江省的地质资料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和收获,也要清醒地看到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还存在中长期规划、制度配套、人员配置、地质资料欠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缺少新规划

过去几年,全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没有落地,中长期发展目标不明确,缺少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导致全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作疲于应付、被动盲目,缺乏前瞻性、系统性、统筹性等一系列问题。

2.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呼唤新制度目前浙江省出台的部门规章制度中包含了接收、保护和利用的部分制度文件,但是地质资料管理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够健全,造成地质资料汇交信息不畅、汇交质量不高,资料信息资源分散、服务能力不够强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3.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缺乏新力量

个别单位领导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在新形势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人员配备不足,身兼多职人员变动快,专业素质不高,地质资料管理经费少,场地、设施老旧等。目前省地质资料档案馆与厅信息中心合署办公,事业编制26人专门负责地质资料管理的只设地质资料档案科,在编人员只有3人,人员力量远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4.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存在新问题

部分地质资料汇交人对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不够重视,不清楚汇交资料的义务,没有依法履行汇交义务,存在汇交不及时、汇交的地质资料质量不高等新问题。近年来,全省有1145个项目欠交地质资料,其中,探矿权项目125个、采矿权项目为79个、工程勘察项目157、一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784个。

三、浙江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

1.从“四个全面”的新要求看

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战略思路和战略布局清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环节是经济健康发展,大家都知道,经济建设离不开地质资料的支撑,因此,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看,加强浙江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紧迫而必要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等指标的权重,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这些要求的落实都离不开地质资料的支撑,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看,加强浙江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紧迫而必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我们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也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必须执行。

2.从“十三五”的新要求看,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勾画出未来五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与此同时,全省上下各行各业正开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三五”期间,必将对地质资料的供给使用提出全方位的需求。因此,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服务保障“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要适应和紧跟新形势。

3.从“部省合作”的新要求看

国家地质调查局和省人民政府为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新机制,用五年左右时间提交一批高质量的地质工作成果,为“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地质保障,于今年6月24日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第六条合作内容是,促进地质调查成果转换应用。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统一汇交、管理和利用机制,实现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馆藏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公共化。充分发挥浙江互联网资源优势,建立地质信息数据库打通地质信息全方位服务渠道,探索形成“互联网+”的地质调查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和社会公众对地质信息的辨识度和利用率。随着这个重要合作协议的实施,对浙江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4.从保障服务的新要求看

新的省地质资料中心即将建成使用,建成后的省地质资料中心包括地质资料馆、地质博物馆、实物地质资料库等设施,总建筑面积33970平方米,不但能满足未来30年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需要,而且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的基础设施建成使用,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谋新篇的几点思考

浙江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思路和战略布局,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紧密围绕全省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以“强化汇交、做优服务”为总体工作思路,在谋划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新篇章方面,应着重思考以下四方面工作。

1.要从地质资料规划编制和实施上谋创新

开展地质资料工作的专项规划编制,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在省一级,之前从未有过。因此,开展地质资料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创新工作。在省厅安排的《浙江省地质资料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中,要以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信息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能力为核心,认真分析研究浙江省地质资料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需求,明确浙江省在今后五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地质资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主要的保障措施,为浙江省地质资料保护与开发利用厘清思路、构建框架、确定工作方向,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要做好新建地质资料大楼的使用规划,把握好“二馆一库”,(即资料馆(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地质博物馆、省级实物中心库)的功能定位。要使地质资料新大楼成为既能满足地质资料馆藏需要,又能提供社会化、网络化便捷、高效的服务,具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同时也是充分展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成果的全省科普教育基地。

在编制好规划的基础上,今后的地质资料工作要以规划为向导努力实施规划设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通过规划的实施把地质资料工作水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要在完善管理制度上思创新

要考虑提请省人民政府修改完善《浙江省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办法》,并建立配套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相关制度,把《办法》能真正执行到位,使地质资料工作在更广的领域得到有效管理和应用。

要针对新形势对实物地质资料工作的新要求,建立具有浙江省特点的实物地质资料收集、汇交、验收、保管、利用、服务的管理制度。要包含制定馆藏机构的职责分工制度、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专家认定制度、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规程、地质博物馆(综合陈列馆)标本样品收集指引等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创新。

3.要在管理机制上求创新

通过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管理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向市、县延伸的新机制。去年以来,省厅选定舟山市(市本级)和绍兴市柯桥区为试点地区,探索建立浙江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统一汇交、管理和利用的新机制有进展。目前,这两个地区试点工作推进正在稳步有序推进之中,已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之后还要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扩大试点。试点的目的是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的方法、途径和有效着力点。并要使有关地勘单位也参与并积极支持试点工作,推进专业单位和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为机制创新建立积极氛围。

4.要在地质成果转换利用上促创新

落实部省合作,以推进汇交制度建设和管理利用制度创新为契机,把地质资料作为一种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努力实现地质资料管理的全面覆盖,保证政府和馆藏机构能为全社会提供充分完整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及时将地质工作成果转换为应用,保证社会大众共享地质资料信息的权益,强化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和集群和产业化建设,开发出系列、权威、标准化的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信息产品,提高地质资料开发水准,通过建立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开发可以依托浙江省已建立的科技信息发布平台的地质信息服务系统,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能充分利用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需求,体现出地质资料各项工作其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服务的宗旨,提高地质资料利用水准。

通过创新思考,推进创新探索,在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上不断谋新篇,使浙江省得以在地质资料工作水准上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和社会公众对地质信息的辨识度和利用率。

猜你喜欢
浙江省资料管理工作
《初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18年7期)2018-11-10 03:29:10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18年4期)2018-08-01 06: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