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浅谈蒙古族民歌的发展与传播
郑树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蒙古族是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其以“音乐民族”和“马背上的民族”而闻名于世。蒙古族民歌作为一种音乐类型,充分地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情感和草原的热爱与情怀。蒙古族音乐在它独特的音乐类型和音乐方式的基础上,以宽广的情怀和草原文化与时俱进地发展,实现了传统音乐风格向现代化音乐风格的蜕变,进而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与传达力,还更突出地表现了转变之后蒙古族新民歌的价值与传播。文章将对蒙古族民歌的文化、特点、发展与传播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以鉴赏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蒙古民歌;新民歌;蒙古族音乐;音乐类型
蒙古族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历史沧桑的变化,进而产生了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为蒙古族民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从而蒙古族文化和蒙古族音乐开始了大规模的传播与发展。因为当时蒙古族的强大才成就了现在的蒙古族文化和蒙古族音乐的地位和影响力。
蒙古族的民间音乐浩如烟海、自成体系,数千年一直绵延于今天。草原民歌旋律优美、平和流畅,悠扬深远。蒙古族音乐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还有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麦唱法。在当前社会发展局势下,蒙古族音乐和蒙古族民歌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是因为蒙古族历史的厚重悠久,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草原、向往美好的精神和崇高的信仰。其歌曲就像蒙古族人民的心和辽阔的草原一样宽广无边、波澜壮阔。
蒙古族民歌亢长悠扬、优美动听的旋律往往能带人进入一个身临其境的世界,舒展宽广的节奏能让人感受到色彩斑斓而宽广无边的草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民歌有着和其他民族的民歌所相似的地方,都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历史的感悟感知,表达方式都是自然纯朴的。当然,蒙古族民歌又有它独特的一面,总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歌形式形态久远
蒙古族本身就有着厚重的民族历史感,这个游牧的民族有着英雄的历史,实力也相当超然,那么蒙古族的音乐也伴随着它们的历史逐层加厚,沉淀下来的都是民族的精华,欢歌笑语、悲伤哀怒都在每一首悠扬的歌曲和音乐之中。经过后来的发展,民歌体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它们始终保留有原始的精华,加上它们对传承和保护的重视,蒙古族民歌久远传唱在整个草原,足以见得蒙古族民歌源远流长,生命力之强。
(二)别具一格的演唱方式
如果你想要真正了解蒙古族民歌,从情感深处去感受它,那么你首先要去了解和聆听蒙古族民歌独特的唱法。蒙古族民歌的魅力所在不光体现在曲风旋律上,更重要的是,当你在现场、在辽阔的草原上听到歌手为你演唱时,你才会发现它的独特所在,虽然人人都会唱歌,照猫画虎谁都会,但是你真正地去理解和诠释这个作品的时候,我想没有几个人可以完成。它的歌曲中往往会有蒙古族一些独特唱法出现在里面,比如呼麦、长调或者一些独特的假声等,它不是人人都可以完成的。这些特殊的演唱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声音,使你久久陶醉在其中。为什么说好多蒙古族歌手的声音是天籁之声呢?这就是它的独特所在,蒙古族民歌的独特所在。
(三)情感细腻丰富
民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其作品的渲染力度自然就非同凡响,蒙古族民歌也不例外。蒙古族民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感情细腻,音乐所刻画的人物内心思想丰富,音乐富有感染力,歌声真挚意诚。人们表达情感、抒发情怀的方式就以唱歌来代替,因为蒙古族民歌从实际生活中来,又是从内心发出的声音,唱给听众的感染力自然就非同一般。
提起草原的游牧民歌,大多数人们仅限于书本和电视媒体上的了解,总会用“粗犷、豪放”等字眼来形容,却不知它们也有“情感细腻、多愁善感”的一面,粗犷豪放时是那样的酣畅淋漓,多愁善感时又是那样的动人心弦,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生活的追求、爱恨情仇都是那样的分明。之所以如此,蒙古族民歌才流传到今天,内在情感的抒发更多地表现到了民歌里。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发展越来越好,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音乐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古老的方式改变到现在独具一格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相结合的一种音乐形式。蒙古族民歌也从一直以蒙语为基础渐渐开始被汉化,与流行音乐结合到了一起,接着中国刮起了一股强大的最炫的民族风。新民歌的产生更好地推进了草原文化和蒙古族音乐的发展,一代一代的蒙古族歌手随即出现,新民歌也随之变得强大起来。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来自草原的声音,新民歌改变了一贯以传统演唱方式的蒙古族民歌,让大家更简洁明了地了解到歌曲内容和歌曲表达的情感。
时代进步、科技发展、蒙古族新民歌的开端改变了以往蒙古族民歌的曲式结构和情感表达。以前的歌曲是忧多乐少,而现在是乐多忧少,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热情奔放,达到了形象和意境、流行和民族的完美结合与统一。下面我们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新民歌作品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新民歌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而看出民族的重要性。一首好的作品可以源远流长,不断被后人传承下去。早期的蒙古族民歌作品都是以蒙语为主的,那时候的民歌传唱度不是特别广,也只有在蒙古族里被广大牧民传唱。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蒙古族的民歌作品也渐渐被汉化。现在大家听到的蒙古族民歌大部分都是以汉语为主的,这样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更重要的是可以被大家传唱下去。蒙古族民歌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表达了生活情感,有的赞美了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有的表达了亲情和亲密的友谊,有的则展示了人们对命运的思索。
新民歌出现以来,全国各地几乎都能听到来自草原的歌声,从路边的小卖店到各大娱乐场所和商场都可以听到这样的音乐,很多作品都被大家所肯定与接受。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在人民大会堂里一首《鸿雁》唱到了世界,受到了国外友人的一致好评,这充分地说明了新民歌的重要性和它存在的价值是不可取代、不可流失的。
(二)新民歌的作品与分析
新民歌的作品数之不尽,很多作品都被大家广为流传。例如上述所说的《鸿雁》,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忧伤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主要表达了对草原、对家乡的思念,这首作品的原作本来是描述亲人欢聚一堂、合家欢乐、载歌载舞的一首歌曲,主要创作背景是因为一群怀着梦想长年漂泊在北京的蒙古族青年,经常回不了家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想念家乡、思念草原,为了表达对家乡、对草原的感情而创作了这首作品。为什么要唱鸿雁呢?因为人们常常说鸿雁传情,这首歌为的就是让鸿雁传达这份对家乡、对草原的思念之情。从歌词开头,我们可以分析到“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说的就是草原上清澈的湖水和秋天里枯黄的草,还有那以游牧为生的亲人们在拉着忧伤的马头琴;紧接着“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苍茫的天上有鸿雁在飞翔,不管它飞到哪里,心中的故乡永远都在北方;之后是“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长,草原上春意暖”,更强烈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即鸿雁要飞去北方了,请带上我对草原的思念,歌声飘得远、琴声拉得长,草原上春天已经来了;最后段落唱到“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亲人们欢聚一堂,把酒言欢,痛饮到天亮。这首作品唱出了千千万万在外漂泊、在外打拼的人们的心声,表达了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情到之处,总使人潸然落泪!
新民歌自出现以来,一直不断突破创新,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蒙古族歌手,正是有了他们精彩的演绎,才使得蒙古族新民歌更好、更直接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草原人民群众的热爱与传唱。好的文化需要好的发展,新民歌一直在摸索创新,无论是曲风还是歌词,都真正体现了草原的辽阔。
新民歌的出现,将部分蒙语汉化,加大了它的传播范围;曲风上融入了新的流行音乐元素,更加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传唱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再加上新民歌在电视荧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蒙古族民歌的传播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价值决定了它存在和延续的必要性。所以,蒙古族民歌需要全面系统地得到保护和传播,才能更好地发展。
民歌的传播任重道远,没有新的东西出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民族音乐就会逐步走向灭亡。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文化生态变迁以及文化全球化对蒙古族民歌的发展是挑战,更是契机。时代的特点被深深烙印在蒙古族新民歌的音符中。新民歌既保留了蒙古族民歌的原有特点,又吻合了时代的发展。蒙古族民歌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容小觑,我们必须对它进行保护,促使其广泛有效地传播,才能使蒙古族民歌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世相.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2]乌兰杰.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3]邓光华.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莫尔吉胡.蒙古音乐考察纪实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6]博特尔图,哈斯巴特尔.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郑树鹏,男,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声乐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