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萍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践行礼仪与时偕行
杨萍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礼仪之美正如一缕春风,承载着核心价值体系,能吹散社会上的乌云浊气,吹走人们心头的阴霾迷雾,带来健康社会风气和良好道德风尚。随着中国梦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复兴中华文化的今天演绎我泱泱大国之襟怀与气度,践行礼仪时不我待。
【关键词】礼仪;践行礼仪
礼仪之美正如一缕春风,承载着核心价值体系,能吹散社会上的乌云浊气,吹走人们心头的阴霾迷雾,带来健康社会风气和良好道德风尚。随着中国梦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复兴中华文化的今天演绎我泱泱大国之襟怀与气度,践行礼仪时不我待。
“践行”意在强调礼仪的实践性、应用性。“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门应用科学,如果不说不动或只说不做,就成了雾中看花、水中望月、缘木求鱼。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当我们举国欢腾喜迎四海宾朋时,当数以万计的志愿者服务于大街小巷时,我们期待用行动实现宾至如归的最高礼遇,这就是善解人意。善解人意强调换位思考,强调体贴他人,强调及时帮助。怎能忘记当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震惊寰宇时,亿万万“微尘”不约而同从善如流捐款捐物;当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时,中国4万亿资金既撬动了本国的内需更拉动了世界经济,给全世界带来信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又一次使我们感悟到祖训“舍得”的深刻内涵,没有“舍”哪来“得”?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礼仪就是这样在践行中表达着和谐、在真情中传递着文明。多一个手势,就多一分体谅;多一点耐心,就多一种关爱;多一点分享,就多一分温暖。只要我们人人跨出文明一小步,中国必将向前迈出和谐一大步。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英国作家塞缪尔·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一书中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远见卓识和品格高下。”
一个人的教养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一种人际交往的资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素养就是一系列的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应从为“人”处“事”开始。以诚信为核心的做人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立身社会的基本素质,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前提。
习惯很容易相互影响,它具有传承性,无论好坏,一旦成了气候,就会上升为“社会的习惯”社会风气,甚至可以变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行为“标签”。所以,摒弃陋习、重新建立一种好习惯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
古人讲“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老子》),今人言“细节决定成败”,践行礼仪关注的就是一个个细节。
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有个招商引资的代表团去荷兰访问,团长最后说这次招商引资非常成功,感谢大使们,回去会向领导报告。他离开后的下午,荷兰人就给我来电话,说:“这个团长下次再来荷兰,我不再接待。”我不解,说:“不会啊,他不懂外语,要说冒犯了你也不可能啊。”他说:“他伤害了我,当时我进来时,这个团长接见我,他握着我的手,眼睛却看着下一个人,最糟糕的是,他居然还和下一个人说话,那他到底当我这只手是什么。”这个团长带着圆满成功的喜讯回国了,可他却不知道这圆满成功的背后他却失去了一个朋友。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以举手之劳的小事看深情、见奇效。王夫之指出:“智者,知礼者也。礼者,履其知也。履其知礼皆中节,知礼则精义入神,日进于高明而无穷。”在当今世界,欲成为智者也必须学礼、懂礼并善于用礼、行礼,做一名高尚、高雅的现代人。
礼仪是道德的载体,是人生道德的具体化。在西方,人们把礼仪、道德、法律并称为三大守护神,礼仪位居其首。拿破仑·希尔认为,世界上最廉价的而且可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特质,就是礼仪。礼仪具有自律性的特征。自律即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若是没有对自己的首先要求,人前人后不一样,只求诸人、不求诸己,礼仪就无从谈起。礼仪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在实施礼仪的过程中,应树立起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
我国曾有一家拥有近6000名职工的国有企业,当时濒临破产的危机。为改善状况,几经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家资金雄厚,具有国际声望的日本企业做合作伙伴。经过双方长时间艰苦的谈判,终于可以草签合约了,全厂上下为之雀跃。可就在签约仪式要正式举行的第二天,公司领导因故到达签字地点的时间比双方正式的约定晚了10分钟。当他们走进签字大厅时,只见日方人员早已衣冠楚楚地排成一行,正在恭候他们的到来。中方领导请日本人坐上签字台,没想到日方的全体人员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向他们鞠了一个大躬,随后便集体离开了签字厅,搞得中方领导莫名其妙,因为迟到10分钟对他们来讲实在不算什么。事后,中方收到日方的一份正式信函,其中写道:“我们绝对不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没有任何时间观念的生意伙伴。不遵守约定的人,永远都不值得信赖。”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我们的陋习岂止一个“迟到”而已,践行礼仪的确需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儒家以“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认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孔子认为“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重要准则,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认为“人无信不立”,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始终作为一种“善德”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诚信之光始终普照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
当我们企盼诚信的回归时,广大企业界也深刻地认识到“诚信立足、诚信立人、诚信为本”的力量。认识到诚信用是企业的核心成本,诚信是企业的腿,是企业走进社会、走出国门、走向未来的先决条件。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如果做不到诚信,就永远跑不起来、飞不起来。诚信就是财产,有诚信就有一切。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事业受挫还可以爬起来,还有复兴的机会,而一旦名誉扫地、丧失信用,就永远也不得翻身。
《礼·乐记》云:“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国语·周语上》云:“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国语·周语上》)当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建造信用体系”时,践行礼仪无疑成为尚方宝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践行礼仪的号角已经吹响,愿礼仪之邦的襟怀和气度永存神州大地!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2008年10月9日.
[2]国际在线,2006年8月17日.
[3]青岛新闻网,2008年8月11日.
[4]杨萍,詹荣菊.社交礼仪与形体训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作者简介:杨萍(1967-),女,教授,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