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机制转换研究”课题组
新结构新产业新优势新动能
“浙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机制转换研究”课题组
浙江正在发生一场关系未来发展的经济结构重大调整,结构调整与转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浙江经济发展的未来。如今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渐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如今此消彼长、新旧增长动力逐步转换,已成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新增长的主导力量。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期,要牢牢把握发展规律和趋势,抢抓新机遇,全力打造对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产业支撑力量
去年以来,浙江经济在稳中求进中不断构筑新的增长基础,明显表现出不同于以往、不同于全国的稳走向好增长态势。浙江增速换挡比较平稳的背后深层次地反映出新常态下增长转型带来的新变化,反映出结构调整率先深化、增长动力率先转换的阶段性成果,表明具有浙江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已见曙光。虽然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不断蓄积的产业新兴力量在经济增长中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关键是结构转型和提高生产率,核心就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优化升级,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规律和趋势,抢抓战略新机遇,全力打造对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产业支撑力量,实现发展升级,推动浙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进入新常态之后,随着需求结构和要素资源禀赋条件的深刻变化、“互联网+”影响的日渐显现,结构调整正在出现重大的突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此长彼消的转换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强化,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已经成为新兴支撑力量
服务业主导趋势更加明确。相比于工业的低位徘徊,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10年快于GDP和第二产业增速,服务业投资增速连续7年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近年发展势头更是稳健。今年服务业发展增势持续,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比GDP增长快3.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增速快5.9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继上半年首次超过50%后,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至50.1%;服务业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高达66.4%。在三次产业中,“三产持续超过二产”,服务业的第一大产业地位已基本确立,浙江步入了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结构转型新态势正在加速形成。而省内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一些城市,如杭州市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0%,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81%,有力地支撑了杭州时隔3年后经济重回两位数增长(10.2%)。
新产业加速成长。在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年持续提高,工业产业结构高端化、产品结构优质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0年的23%上升到2014年的34.1%。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7%和6%,明显高于规上工业增幅,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9.4%,同时新产品产值率首次突破30%。“机器换人”已成趋势,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正在成为投资新热点(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群体开始涌现,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从服务业看,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增长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20.4%,对GDP增长分别贡献1.22、1.55个百分点。
新业态、新经济蓬勃兴起。当前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盛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业态新经济等呈现井喷态势,平台经济随之崛起。2014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8%,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网络零售额4721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省内居民消费2560亿元,增长33.7%。今年前三季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同比增长337倍,远高于外贸出口增长……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兴起,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创新趋势更趋明显,部分制造企业已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众包研发模式。而“互联网+零售”催生了快递产业的飞速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快递业务量达到24.2亿件,增长53%。浙江“互联网+”下新业态、新经济已居全国领跑者的位置,正在快速重构产业形态格局,并在更广的层面上形成新的生态,进而成为国内新经济培育方式和新商业模式的输出中心。
新主体继续快速生成。简政放权的纵深推进、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及“众创空间”等支撑平台建设,市场活力与创新热情持续迸发,新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生发。浙江近两年新增企业135万户,年均增长16.4%,平均每41个浙江人有一家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设企业17.1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42.5万户;截至9月底,全省在册市场主体456.7万户,增长12.6%。在互联网革命下,这一轮创业创新活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断推动高端生产要素的区域聚集,催生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在杭州,涌现出以高校系、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为主要代表的创业“新四军”,崛起了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像云栖小镇围绕信息经济和智慧产业,发展数据挖掘、互联网金融、APP开发等产业形态,集聚了一大批创业团队。
(二)历史地看,新的产业崛起、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总是伴随着新的科技革命发生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产业升级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重大机遇。只有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以重大发展需求为牵引,在创新活跃、附加值高的产业领域寻求新突破,培育与新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高增长行业,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才能为增长动力转换提供强劲有力和恒久持续的支撑力量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的新机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出现了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交叉融合、深度渗透、群体跃进的技术创新局面,大量新兴产业和业态蓄势待发,互联网、生物与健康、高端制造和清洁能源技术成为新产业新业态出现最密集的四大领域。新一波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创新浪潮正在引发制造模式革新、产业形态创新、生产组织方式重建,如消费互联网逐步走向产业互联网、德国力推“工业4.0”等,并将构筑全球工业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识的崭新未来。未来5到10年技术突破、业态创新还将进一步模糊产业边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而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也孕育着新一轮国际分工,我们面临深度发掘进一步“走出去”的巨大潜力和移位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历史机遇。
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潜力释放带来的新机遇。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内需结构正向相对的高收入、高支出、高品质需求转型,居民消费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加速升级,追求个性、安全、健康的新消费需求浪潮开始出现。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特别是中高端需求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推动着制造方式、物流方式、服务方式的变革,刺激、带动与新一轮消费升级相契合的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的产业增长点形成。目前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品牌消费、养老健康消费、教育旅游消费已成气候,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六大消费工程(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这将促进消费模式、消费结构升级。要牢牢把握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时代潮流,牢牢抓住消费需求释放的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结构的服务化进程、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层面一系列新规划、新政策和新一轮改革带来的新机遇。近年来,国家推进产业升级、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力度明显加大,产业规划、产业扶持政策密集发布,特别是今年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李克强总理在10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自去年11月以来国家发改委陆续发布落地11个重大工程包,其中今年新推出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四大工程包。“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重点开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惠民、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及产业创新能力等六大工程建设;“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聚集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六个领域。而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结构性减税、建立创投引导基金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大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浙江迎来实现产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2013年开始,浙江深入推进“四换三名”;2014年,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七大产业正是一批充满创新能力和符合转型升级需求的“产业新增长点”,是具有显著优势的领先型产业、新兴产业、前沿产业,将成为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把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信息产品制造等产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而回顾2013年被国家确定为“两化融合”综合试点省,201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2015年杭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从“两化融合”、信息经济到“互联网+”,浙江已构建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新经济范式。如今浙江已是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云上浙江”、数据强省呼之欲出……浙江已迎来了实现产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省政府还专门设立省级产业基金等,力争用3年时间全省建立1000亿元以上的政府产业基金,形成政策支持的合力。
(三)尽管近年浙江新的产业增长点快速发展,但新产业新业态等依然处在成长之中,还在蓄积力量。要把一批新兴产业、一批新的增长点培育成主导产业、主导力量,唯有保持定力,推进重大改革、制定重大政策、实施重大行动,加快战略融入、创新驱动、资本融合,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
要更加重视发挥“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作用。互联网已成为众多领域和产业发展变化的革命性因素,浙江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的跨界融合上已取得了积极进展。要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出为契机,充分发挥浙江互联网应用创新的基础和先发优势,加快研究制定浙江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突出“互联网+”与七大产业联动,推进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新形态,借势借力推进转型升级。
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持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两化”深度融合是“浙江制造”升级的关键。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部署,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以全方位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通过互联集成和大数据应用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不断提升“浙江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特别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加速向“工业4.0”升级,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升级。
要牢牢把握服务业大发展趋势,加快形成较高水平的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关键是创新机制、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制度保障不足、市场开放不足、要素保障不足等难题,推动浙江在服务业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实施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服务业重点行业培育等计划,不断巩固提升浙江在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要更加突出抓好产业平台、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引领未来发展的产业集聚高地和区域创新体系。突出以平台集聚要素、以要素催生创新,构筑产业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顺应创业创新浪潮的新趋势,打造一批具有先行示范效应的新型众创空间平台,建立“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要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创建,把小镇打造成为聚合资源、集聚要素、提升产业的新高地、新平台。优化提升产业集聚区、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推进有条件的高新园区向创新园区转型。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谋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继续集聚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和电商平台。
要积极探索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的管理模式与激励政策。继续简政放权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研究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政策,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和转型升级互促共进,引导民间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向新兴领域拓展。如加大财税政策对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大规模、高强度技术改造和产业创新;进一步降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市场准入门槛和创业门槛,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发挥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农业发展投资基金杠杆作用,推动市、县(市、区)政府加快建立政府产业基金;大力发展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鼓励基层结合新产业新业态的战略定位推进改革创新,培育、引进新兴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家以及创新性人才。
执笔:杨祖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