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论 道 德 风 险
王小锡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210097)
[摘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中潜藏着的并可能出现的与道德有关的危险境况即为道德风险。负道德、亚道德、零道德、无道德理念或社会状况下均存在着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要减少或消除道德风险需要有针对性的高效的综合治理策略:增强防患于未然意识,不给缺德行为滋生的土壤或生存空间;加快经济与文化发展,壮大抵制道德风险的力量;实现道德制度化和制度道德化,由制度限制并铲除产生道德风险的土壤;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提升国民道德境界,增强抵制腐朽没落道德的能力;完善法制,有效打击形成道德风险的投机行为;建立应对道德风险的应急机制。
[关键词]道德;道德风险;道德治理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8-12
[作者简介]胡鞍钢(1953-),男,浙江嘉善人,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由外国经济学学者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当时主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的不讲道德的损人利己的危险行为。“道德风险这一概念起源于保险业”,它“泛指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危害委托人利益而不必为其承担责任的行为”[1]78-79。而后主要出现在金融学和经济学界等,各自的解释均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要么宽泛地把经济风险均理解为道德风险,要么狭窄地把道德风险仅仅理解为缺德经济行为,甚至有的文章干脆把可能出现的社会及其道德问题与道德风险等同,等等。其实,道德风险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它应该是指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中潜藏着的并可能出现的与道德有关的危险境况。
道德风险概念是指讲道德或不道德有风险,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险涉及道德的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前后两者都可以涉及,但主要是前者。道德风险在我国学界暂时还没有作为常用词被应用,在一些学科领域还比较陌生。不过,道德风险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危害,它将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和制度效率的降低”、“市场运行机制的失灵”、“社会道德秩序和社会公平的破坏”、“法律和制度约束机制的软化”等等[1]87-88,因此有必要正视一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道德风险问题,认真分析形成道德风险的原因,提出切实规避道德风险的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
道德风险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负道德下的道德风险。负道德即负能量道德*负道德即负能量道德,指的是与正道德相对的一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德是中性词,道德有讲道德与不道德之分、新道德与旧道德之分,这样一来,负道德即负能量道德是存在的。不过,我们的语言习惯中,一般指的道德就是正道德即正能量道德,也就是讲道德。,也就是不讲道德。不讲道德当然有风险。按理,不讲道德形成不了风险,因为,明显不讲道德的行为是得不到人们的认可的,除了人性扭曲的社会,缺德行为一般是没有生存时间和空间的,人们决不允许以缺德来获取个人的私利。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人性确实遭到扭曲的时候,社会道德判断力和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的能力比较弱的时候,不讲道德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就有风险。事实上,一般情况下,行为者不讲道德是不会预先公告的,而且一定是隐秘的,因此,这样的不讲道德行为的危险性更加可怕。经济领域封锁不该封锁的信息、发表虚假信息、价格欺诈等等,其所带来的后果不只是当事者之间的利益竞争及其利益互损问题,而且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源头。如在金融活动中,道德主体违背合同、契约,不能守信、承诺、尽责的失约风险;思想不诚实,披露的信息不真实,弄虚作假,欺骗他人的失真风险;违背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不一视同仁,没有透明度的失公风险;违背忠诚事业、尽职尽责的原则,工作不努力,或不作为、无效作为的失职风险;等等,不仅扰乱金融业务,更将动荡社会[2]。可以说,负道德即不讲道德与风险同在。
第二,亚道德下的道德风险。亚道德即为社会道德状况不理想但也不是恶德流行,换句话说,崇尚道德没有蔚然成风,但不道德现象也没有形成气候,善恶态度不明是人们的基本道德生活态。在这种社会道德状况下,道德风险来自于人们的“道德麻木”或“道德冷漠”症。这是因为,一些缺德者为了一己私利,往往利用社会“道德麻木”或“道德冷漠”症下的对缺德行为的熟视无睹和麻木不仁,不惜损伤他人和社会利益,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久而久之,社会会被引向负道德状态。同时,一旦人们患上“道德麻木”或“道德冷漠”症,他们自身也将可能消极、堕落下去,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更大更广泛意义上的道德风险。
第三,零道德理念下的道德风险。零道德理念即是指不认为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道德问题,认为在社会生产或生活的某个领域或某个时段不存在道德问题。前者诸如我国经济学界就有学者认为,经济和经济学不存在道德问题,经济就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物质的和数量的概念,还说经济学家研究和谈论道德问题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后者表现在一度时期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时代就基本上排斥了道德的存在,认为讲道德与讲阶级斗争是矛盾的,当时的道德风险就是人性、人伦关系、价值取向遭到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其实,这样的零道德只是理念上的,实际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排除不了道德内涵的。伦理学常识告诉我们,有人和人际关系的地方就有道德问题存在着。然而,零道德理念的风险是巨大的,它让人们不关注道德,甚至主张社会不要讲道德,这样的道德风险是害己、害人、害社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社会一定是恶者乘机更恶,善者受气受累的社会。
第四,无道德下的道德风险。“无道德的道德”是后现代主义道德,是“一种鼓励异调与杂音、追求相对与变幻、强调当下体验与情绪解放的游戏化和审美化的道德”,“因此,后现代道德不可能再有普遍伦理的要求,更不可能承诺任何形式的绝对价值原则和伦理规范”,它信奉主观随意性,主张身体的快乐的道德,没有既定的价值信念和理想[3]。这“无道德的道德”实际上是一种相对主义的道德,其理念和行为的发展甚或泛滥,社会将失去基本道德准则,人们将承受经常不断的“道德灾难”。所以,“无道德的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不道德,类似于“负道德”,前后两者的区别是,“负道德”的表征就是缺德行为,而“无道德的道德”是理念上在排斥普遍伦理道德要求的基础上,认为“是道德的道德”,这其实是社会道德风险的代名词。
二
形成道德风险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理论“缺场”,理念“缺位”。道德风险在社会生活中早就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道德问题,但是,理论研究的滞后,使得人们没有能力深刻认识社会道德风险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这就会在人们的理念上出现模糊不清的状况。以至于许多诸如假药问题、网络谣言问题等等的当事人有恃无恐地害人害己害社会,而其他社会成员则要么旁观、要么就事论事轻描淡写,没有把这些社会道德问题看作潜在危害极大的道德风险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严重的社会道德风险且没有有效地规避和解决举措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私利至上主义。如果说道德风险来自于道德知识缺乏,那还可以理解,并容易补救,但是,私利至上主义者,把自己的私利看得高于一切,甚至有不惜损伤他人和社会利益而获取一己私利的思想,那么,道德风险会接踵而来。而且,事实上,由于私欲碰到机会就会膨胀,因此,“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只要有可能,就必有置任何伦理道德于不顾的残酷的获利行为”[4]。近年来我国的有害食品的不断出现、置法制和他人人身安全于不顾的矿难事件的频发等等,均为私利膨胀而导致的道德风险。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自己企业的利益,明里或暗里争夺客源或资源,在争夺过程中互相压价,把企业利润降到最低限度。如果说客源是在国内,那受益者是客源方或者就是消费者,这在一定意义上还不失为是件好事,毕竟肥水流在自家田。如果客源方是国外的,那就是典型的因内部不讲经营规则的道德风险。
第三,社会生产或生活信息的不对称。因为信息了解和掌握的不对称,使得一些投机分子要么钻法律的空子,违法行事;要么利用信息优势,欺诈垄断,损人利己;要么发布虚假信息,以讹传讹,抬高自己,贬低同行;要么误导消费者,造成生产生活资料配置出现畸形状态,等等。前几年出现的毒奶粉案,就是三鹿集团等相关企业利用顾客对“三聚氰胺”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不了解和管理部门漠视生产流程及质量控管的缺位而导致的道德风险。其实,制度上保证诸如政府信息公开、各类财务信息公开、社会生产或生活信息公开等等,将会在最佳社会状态下避免道德风险。
第四,文化认知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以致道德觉悟不尽理想。由于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认知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人们对现代道德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再加上道德普及工作同样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以致道德普及率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得人们的道德辨别力和善德接受力的程度不太理想,对腐朽没落道德以及缺德行为的抵制力有时表现得比较弱。更有甚者,一部分人对缺德趋利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缺乏基本文化认知水准和道德良知的所谓的 “网络大V”和“网络大谣”们,要么明知而缺德,要么趋利而缺德,要么求虚荣心而缺德,等等,而且在缺德面前没有羞耻感,反而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个别人更恬不知耻地感觉自己“做大V像皇上”。
第五,道德教育尤其是羞耻心教育的力度不够。我们的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方法和手段,没有把道德教育当作系统工程来研究和把握,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甚至忙于“救火”。道德实践体系更是理念不清、安排不当,有的地方甚至基本没有科学系统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至于道德教育中的羞耻心教育的主动性也十分缺乏,导致道德风险几率增加。诸如一些城市随地吐痰要罚款,若干时段以来,经常出现被罚者拿出大钞不要找零,当即再吐几口痰;还有的不劳而获,挖空心思地诈骗钱财,等等,这样的例子,其实都是缺乏教养的丧失羞耻心的严重缺德行为。稍有些羞耻感的人是不可能拿名誉作赌注,去做伤天害理的缺德事的。
第六,社会没有形成完善的对道德与不道德行为的褒奖和惩罚机制。由此,道德风险不仅不能遏制在萌芽状态,而且有时道德风险存在险情加重的趋势。生产和生活中的假冒伪劣产品不时涌现,地沟油、毒食品等等有害人们身体健康甚至性命攸关的恶行也屡禁不止,这些都与道德与不道德行为的褒奖和惩罚机制不完善有关。更有甚者,诸如搀扶医治跌倒老人、无偿救助遇难之人等善行往往得不到社会和他人的广泛理解和支持,甚至还反被怀疑和指责,这就加重了社会形成道德风险的隐患。
要减少、减弱或避免道德风险,以上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三
为避免道德风险,当前的策略是要从具备清晰的理念和切实的举措诸方面展开:
第一,增强底线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所谓“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5]。因此,从认识和避免道德风险的角度来看,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在考虑和筹划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要有道德风险预测,力保守住道德底线,决不让缺德行为有滋生的土壤或生存的空间。
第二,加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快了,不仅仅是增加了社会财富,更在于能加快文化发展的速度,加快人们思想的解放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一个文化程度和道德觉悟不高的社会,产生道德风险的机会会更多,抵制道德风险的力量会更弱。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充分说明,因为经济发展了,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大大促进了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社会道德风尚始终在不断地改观,所以,产生社会道德风险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
第三,实现道德制度化和制度道德化。避免道德风险不仅仅靠教育,在现有复杂社会条件下,即在人们的文化认知水平和道德觉悟还不足以有效排除社会道德风险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把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限制在科学的制度框架下,由制度来限制和铲除产生道德风险的“土壤”。然而,科学的制度需要道德引导和参与,唯有道德制度化和制度道德化才能将道德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甚至降低到零。
第四,加强道德教育活动。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问题是如何加强道德教育。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像普及法律一样来普及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为原则的科学意义上的道德,让全体国民真正认识道德的应该,实现道德自觉。不知道道德和道德作用的社会一定是精神落后的社会,也是危险和可怕的社会。因此,道德教育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首要任务。当然,在坚持普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同时,应该加强道德实践体系建设,让全体国民在有针对性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提升道德境界,增强抵制腐朽没落道德的能力,并以此遏制道德风险的形成。
第五,完善法制。道德风险的形成往往是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造成的投机行为所致,唯有立法和法治才能有效打击、遏制形成道德风险的投机行为,也才能把人们的行为限制或纳入到法律所允许的难以形成道德风险的轨道上来。完善法制的同时要注重法治建设,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形成。当然,完善法制需要依据科学意义上的道德,唯有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才能有科学而有效的法制理念和法治手段。
第六,建立应对道德风险的应急机制。一旦道德风险产生,应该有多管齐下的应急机制:一是要坚决打击严重缺德行为,彻底中断产生道德风险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及时有效制止道德风险程度的继续增强;二是要及时公开与道德风险有关的信息,要在正确处理道德风险过程中得到最广大民众的共鸣和支持;三是要及时理清各种道德理念,立场鲜明地反对道德风险行为中的腐朽没落道德观念,坚持并宣传与避免或排除道德风险行为相关的崇高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郭建新,等.财经信用伦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梅世云.论金融道德风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15.
[3]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34-35.
[4]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40-4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80-181.
〔责任编辑:常延廷〕
国情国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