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南疆三地州民族融合型城镇化思考

2015-01-30 03:17王国飞王贵花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南疆民族团结

王国飞 王贵花

(中共喀什地委党校新疆喀什844000)

民族宗教研究

推进南疆三地州民族融合型城镇化思考

王国飞 王贵花

(中共喀什地委党校新疆喀什844000)

民族融合是南疆三地州城镇化的特殊使命。城镇化对民族融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进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带来了不同民族人口的集聚,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要从国家战略、科学定位、整体规划、对口援疆、兵地融合、民生建设等层面统筹推进三地州民族融合型城镇化建设。

南疆三地州 民族融合 城镇化

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人口居多,资源丰富、文化多元,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族成分复杂,自然环境恶劣。三地州的发展与稳定,事关全疆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民族融合是实现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实现民族融合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最佳平台,民族融合型城镇化是促进三地州各民族交往交流、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最终实现三地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路径。

一、促进民族交往、交流是南疆三地州城镇化的特殊使命

城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乡村因素”向“城镇因素”转变的过程。高佩义(1991)指出城镇化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1]城镇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过程:农村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和集中的过程;生产要素在城镇和乡村之间的配置发生变化,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的过程;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改变的过程。综上所述,城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的转型过程,包括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等诸多内涵。[2]

南疆三地州城镇化的特殊使命在于在人口流动中促进民族交往与交流、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不断增加融合因素。国际上和我国内地省份城镇化过程往往更多考虑的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的建设规划问题,而三地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结构,决定了其城镇化首先要考虑的是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维护边疆安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地州生活着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众多民族。截至2012年末,三地州总人口为683.53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30.61%,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43.40万人,占三地州总人口的94.13%,占全疆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7.3%。这种多民族聚居,带来的是三地州的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共存,维吾尔、塔吉克、回族、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汉族差异较大。多民族共生、多语言共存、多宗教交汇、多文化交融,是三地州城镇化进程中的显著特征。城镇化进程会推动人口高度聚集和利益的分化,如果人口结构、民族结构、宗教信仰结构不合理,或收入分配在民族间失衡,则很容易产生民族问题,处理不及时就可能引发社会动乱。[3]因此,喀河流域的城镇化既具有一般城镇化的特征,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特殊使命。

当前,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暴力恐怖活动呈多发并向全疆全国外溢态势。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所说:“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融合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团结就失去了安全底线,离开这个安全底线三地州所有的建设可能将收效甚微。比如当前中央和自治区倾力打造的南疆重镇喀什,如果仍按照传统思路,一味追求“物的城镇化”,以GDP和税收为指挥棒,忽视“人的城镇化”,没有把城镇化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惠及当地上”、“增进民族团结上”,城市建设的越好就越有可能成为藏污纳垢的避难所、暴力恐怖活动的栖息地,甚至可能成为暴恐活动的重要目标。

因此,在南疆三地州这样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多宗教并存的特殊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中,在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既要尊重差异性,保护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又要着眼于民族融合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最终通过城镇的大平台实现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城镇化对南疆三地州民族融合的影响

当前南疆三地州城镇化对民族融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各乡村的巴扎、乡镇、县城、城市、已有效推进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带来了不同民族人口的集聚,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一是城镇化促进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使各民族间共同因素不断增多。城市作为一种现实的物质形态,实质上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形态,“其在物质文化上表现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在精神文化上表现为自由、休闲、时尚、竞争等。”[4]长期以来,南疆三地州由于地处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镇化率较低,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宗教氛围浓厚,社会相对封闭,少数民族群众积极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的意愿和动力不足。而现在,城镇化发展的利益诱导和驱动,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离开了乡村,开始了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方面从农村走出去的人员不断增多,另一方面,进入的群体也逐步增强了这种流动的驱动力,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往城市。

二是城镇化促进不同民族人口的集聚,形成民族杂居的格局,为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前提。城镇化这种兼具生产与生活的理想生存方式,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从南疆三地州民族居住格局来看,喀什市、和田市、阿图什市等城市民族杂居比例最高,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有不同民族居住;县城一级民族杂居比例次之,县城少数民族人口居多,有一定数量的汉族人口;乡镇一级少数民族人口占有绝对优势,只有少量汉族人口;农村则清一色都是少数民族人口,呈单一民族聚居。当前,在国家和援疆省市的有力支持下,三地州城镇化呈加速态势,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群众打破了过去地域上的封闭和间隔往城市与县城流动,城市与县城多民族杂居格局进一步加强,各族群众有了更多的在一起劳动、学习、生活的机会,从而使民族交往、交流以至交融成为可能。

三是城镇化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碰撞、互动,增进各民族情感认同,为民族融合提供了内在动力。集聚是城镇化的最主要特征,相应地也必然产生文化的集聚。“现代城市业已表现出更多的文化异质性,形成多元文化的聚集态势则是不争的现实。”南疆三地州有众多民族,各民族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城镇化使各民族的不同文化汇集于城市空间,增强了各民族不同文化的接触、碰撞与互动。在文化的接触、碰撞、互动中能够增进各民族间彼此的了解与理解,从而认同或汲取其他文化进而增强情感的认同。“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人们对特定文化的一种正向支持态度,包括对特定文化的认可、自觉归属以及表现于行为上的支持和拥护等。”文化认同对实现民族融合的意义在于,在民族融合的众多因素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有利于克服狭隘的民族偏见和防备心理,增进信任与友谊,有利于促进民族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南疆三地州民族融合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选择恰当的城镇化路径对实现南疆三地州的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以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审视三地州民族融合型城镇化道路。南疆乃至全疆问题的解决绝不仅仅是南疆和新疆自身的事情,而是一件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特殊政策,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加以着力解决的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如果说民族融合型城镇化是实现三地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区情要求与必然选择,那么当下就需要“举全国之力,集全党之智”,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三地州城镇化道路进行战略部署和高端推进,提高宏观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第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三地州城镇化道路进行科学定位。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2013年中央专门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会后又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南疆三地州要紧紧抓住中央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历史机遇,结合自身民族人口状况,为“新型”二字进行科学定位。对南疆三地州而言,这个新型城镇化首要的就是民族融合型城镇化,要通过民族融合型城镇化道路,解决三地州历史上形成的固化的民族大封闭大聚集的状况,要坚定地迈向通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要在城镇建设、规划、管理中,牢牢树立“民族融合”的理念,打破过去形成的单一的“汉族小区”、“民族小区”。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实施优惠政策,放宽落户限制,吸引外来务工者在三地州城镇就业、居住、生活,扎根。

第三,要从三地州的区情出发,做好整体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要结合南疆三地州的实际进行统筹规划,不能画地为牢就地实现城镇化,要结合三地州具体情况进行产业、人口与城镇的统筹布局,要合理布局好大中小城市,要把人口容量大,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较好的地方建成民族融合型城镇的典范。比如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喀什建设成为“令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羡慕的光芒四射的西部明珠城市”,完全有必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喀什市建成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典范,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四,要把对口援疆作为推动民族融合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对口支援省市尤其是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可以依托产业转移承接的方式在三地州建设“飞地”性质的特色城镇,把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意识、管理水平带到三地州,这些“飞地”带来的的税收和GDP可以与三地州进行分成,这即解决了东部土地、环境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又解决了三地州经济发展中的遇到的特殊困难。尤为重要的是,这些特色城镇可以成为民族融合的平台,通过大量吸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定居,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市场意识和知识技能,使他们尽快融入到现代社会之中,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第五,要重视兵团在建设民族融合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推进兵地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科学处理屯垦和维稳戍边、兵团和地方的关系,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兵团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至今在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上仍具有重大意义。兵团城镇化是三地州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口构成上看,兵团汉族人口占有绝对优势,这对于改善以少数民族人口居多的南疆三地州的民族比例具有重大意义。从空间布局分布上看,兵团各师(市)团场呈点、块状嵌入在南疆各地,与地方犬牙交错,有利于形成各族群众一起劳动、生活、学习,共同维稳、致富的环境,有利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兵地融合是建设三地州民族融合型城镇化的重要补充。

最后,实现民生建设与民族融合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民生连民心,民心系稳定。南疆三地州要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产业支撑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三地州工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国家要加大产业倾斜政策力度,鼓励中央企业和内地企业往南疆三地州投资兴业,从而为三地州各族人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通过老城区改造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使三地州各族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和谐共处。在此过程中,要紧紧依靠三地州各族群众,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把南疆三地州建成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马炜泽]

[1]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36.

[2]陈柳钦,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化动力机理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5).

[3]李华斌,边疆安全视角下新疆城镇化研究[J],兵团党校学校,2011

C956

A

1674-6287(2015)01-0035-03

2014-11-18

王国飞、王贵花,新疆喀什地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南疆民族团结
近四十年来国内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民族团结之歌
南疆木棉红似火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南疆最美是春天
普通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产物
筑梦南疆
南疆干部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