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信仰培育综述

2015-01-30 03:18:52李国昌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李国昌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江苏南京210003)

党员领导干部信仰培育综述

李国昌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江苏南京210003)

党员领导干部信仰培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学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建立健全制度包括荣誉制度、进出关口、民主制度等;改善文化生态包括依法治理各类媒体、融入中国文化等;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几个方面给出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当前研究最大的不足在没有联系党员领导干部“有权”这一最大的特点进行阐述,这是接下来研究应着力思考之处。

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综述

因此,如何培育党员领导干部信仰已成为我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此问题近年来学界已有关注,但已有研究多从信仰一般的角度来论,对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甚至与群众都未作区分,使得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不够。总体上研究多限于政策、经验层面,理论、学术层面挖掘不够。为了进一步推进该项研究,本文作此综述,以给出当前研究的地平。

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领导干部头脑

1.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1]赵克石认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会因为党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强,也不会因为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升。加强思想改造、坚定理想信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我认为,坚定理想信念实际上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侯惠勤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汇集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精神追求。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必须不断地在学习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升华自己的崇高信念。离开了学习,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更谈不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了。[3](P474)

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学习理论要有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捷径可走,非下一番功夫难以掌握。黄黎明认为,第一,要坚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群众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规律去指导具体的生活和工作。第二,要有历史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和片面理解。[4]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什么?习近平指出,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现在还必须加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另外,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习近平强调,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5]与此相应,笔者认为,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加强党内法规的学习,使他们清楚自身言行界限所在。瞿孝军认为,要把历史,特别是学习党的历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群众观点、宗旨观念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6]这里特别要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学习,这是我们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2.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在哪里教?习近平认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党校一定要把学习理论的氛围搞得浓浓的。[1]王延超认为,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肩负着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光荣使命。[7]汤池海认为,要依托一批革命圣地、历史遗址、遗物展览、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教育。[8]万强认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队实行政治、经济、军事民主。朱德虽然是军长,却同战士伙夫一样,每天也只有5分钱银洋的伙食费,并和普通战士一样,睡的是稻草铺板,盖的是粗布线毯。[9]这些生动诠释了当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生活、工作、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风范。赵克石认为,延安永远是共产党人历久弥新的精神高地。毛主席的菜地、少奇同志的窑洞、朱老总的毛毯、周总理的纺车。在这里党的领袖、高层率先垂范,为理想而战。我国具有这类丰富的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宝贵财富,要善加保护,充分利用。

怎么教?邱吉等认为:首先,共产主义信仰必须与个体心灵有机结合。共产主义信仰如果脱离现实生活、脱离个体情感,其引导作用必然失去针对性。其次,共产主义信仰的高度必须与可操作性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如果共产主义信仰缺乏具体的测量考核指标和技术,那么崇高的理想信念应有的高度就会自然降低,甚至变成空中楼阁。再次,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必须与个体接受内化过程的反复性有机结合。[10]张洪修认为,在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不仅要使他们懂得理论教育的重大社会意义,也要使他们充分认识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对于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作用。既要注意讲深讲透党的基本理论,又要努力讲足讲够经典作家特别是党的领袖所建立的伟大功勋,使人们对党的理论及其创造者充满敬仰、敬佩之情,这样才更有利于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人们的理想信念。[11]现实情况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不重视,疏于学习,受教育不够,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二、用制度护航党员领导干部信仰

1.建立健全荣誉制度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高地,但若没有相应制度规约,很容易旁落。侯惠勤认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一,从超越自我、体现生命无限价值的角度提出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信仰问题,这就是“身后给人们留下什么”。第二,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的荣誉制度,从制度上落实“千杯万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从社会地位和认同上落实荣誉是人民和个人的最大共同利益。第三,从“大利益”的高度建立正反典型的动态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平台,让利益的“社会计算”和“个人计算”能够充分沟通、相互转化。[3](pP475~479)徐志栋认为,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符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行为受到制约。[12]王秋指出,可以通过对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来进行构建,同时也可以将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评价体系[13]。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问题是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状态,能否转化为具体的测量考核指标呢?

2.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

瞿孝军认为,靠制度和规范促进理想信念确立。逐步建立和健全领导干部的党性、廉政、工作生活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6]笔者认为,这里最核心的即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身受法制,严格遵守党内法规。徐志栋认为,要严把干部入口关。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切实把那些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政治可靠、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人选拔上来。要疏通干部队伍出口,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那些背离背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合格党员,要依照党章和党内法规严肃处理、及时清退。[12]当前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入口出口都有待严格,有的不该入的入了,有的该出的还未出。

3.将党内民主落到实处

张洪修认为,党内民主搞得好,党员在党内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他就能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党的事业看作是自己的事业,把党的目标看作是自己的目标,把奠定这一事业基础的思想看作是自己的思想。也只有这种时候,广大党员才能发自内心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施“立体化关怀”,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调优化党内关系,决不是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对于党内的错误思想和言行,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教育的要教育,决不能放任自流。[11]笔者以为,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关键一环。当前,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党内民主常常流于形式,有的甚至连形式也没有。

三、营造与党员领导干部信仰相契合的文化生态

1.依法治理各类媒体

习近平指出,对那些恶意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造谣生事的言论,一切报刊图书、讲台论坛、会议会场、电影电视、广播电台、舞台剧场等都不能为之提供空间,一切数字报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博客、播客、微博客、论坛等新兴媒体都不能为之提供方便。对这些言论,不仅要在网络上加强控制,而且要落地做人的工作。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必须教育引导,要建立责任制,所在地方和单位要切身管起来;对造谣生事的,必须依法查处。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对网络意见领袖,要加强教育引导,好的要鼓励,不好的要管束,不能放任自流。要建设一支强大网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当今种种非主流思潮,自由主义、民主主义、虚无主义等通过多种媒体散播,意欲混淆视听,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另外它们又常常与西方反华势力沆瀣一气,别有用心。网络是他们加以利用的最主要平台,对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不仅如此,还要善加利用这一切媒介来推广我们的意识形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

2.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中国文化

习近平认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任何科学的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1]这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瞿孝军认为,学以立德,俭以养德,行以彰德。[6]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我们传统伦理精神有诸多契合之处,如民本思想、大同世界、和合精神等,我们应注意挖掘并利用。

四、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徐志栋认为,要从密切联系群众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从真抓实干做起,不尚空谈,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从艰苦奋斗做起,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要从发扬民主做起,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自觉接受监督;要从廉洁从政做起,时时处处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要从健康的生活情趣做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12]瞿孝军认为,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抗得住风险,经得住诱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6]

周涛认为,要保持谨慎心态:慎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慎初,克服侥幸心理,守住初次。慎欲,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淡泊名利。慎微,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慎独,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慎友,亲贤能,远小人。慎好,严格控制自己的嗜好。慎终,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14]这里最核心的是慎欲,其他各“慎”,其背后莫不是个欲字。欲便是私欲,耳目感官之欲,欲向外求,沉沦欲海将使人丧失内心。而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谋福祉,人民应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心目中的上帝,对人民要有敬畏之心,所以不能不慎欲。侯惠勤认为,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只有通过自觉的方式,即自觉结合自身实践、自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自觉地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否则绝无可能。[2](P474)中央组织部曾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之后又推出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杨善洲、沈浩、李林森等。他们的事迹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当前研究现状点评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信仰培育研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联系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是“有权”,因此众多论述与此相关不大,更没有深入剖析权力对党员领导干部信仰的影响,因此所论很多脱离了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实际,为“虚论”。笔者认为,党员领导干部信仰第一要将其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强调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第二要深入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保证民主用权,用权为民。第三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成为其生命的构成。以上三点从社会存在的角度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要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党员领导干部这样去工作和生活,大体上他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反之,在理论学习、教育上花再大的功夫,在制度上却有缺陷,致使其行为不端,偏离马克思主义航向,此时他再怎么讲信仰马克思主义,事实已非如此。这不是说理论学习教育不重要,实际上这应该是首要的工作,也会对党员领导干部实际的工作、生活起巨大的引导作用。但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党员领导干部因其角色特殊,不能不更加限制。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遏制权力的负面作用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更要防止权力异化。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赵克石.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N].学习时报,2013-07-08(1).

[3]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黄黎明.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问题探究[J].科技信息,2013(26):116~117.

[5]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N].人民日报,2012-11-20(1).

[6]瞿孝军.新时期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2013(6):7~12.

[7]王延超.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性质特征和绩效评价[J].理论学刊,2011(11):21~23.

[8]汤池海.共产党人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学理论,2012(33):13~14,27.

[9]万强.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觉践行[J].党史文苑(下半月),2011(2):11~14.

[10]邱吉,李文苓.试论信仰及共产党人信仰的形成机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2):65~69.

[11]张洪修.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面临的现实矛盾与对策研究[J].理论学刊,2012(5):28~31.

[12]徐志栋.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前线,2013(7):37~39,47.

[13]王秋.社会转型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实证研究[J].理论学刊,2012(6):42~46.

[14]周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永葆党在思想上的纯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5):54~57.

责任编辑:钱亚仙

D261.1

A

1008-4479(2015)06-0059-04

2015-03-16

李国昌(1977-),江苏淮安人,男,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