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综述

2015-01-30 03:01徐修竹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余姚市阳明王阳明

徐修竹

(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浙江余姚315400)

第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综述

徐修竹

(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浙江余姚315400)

2014年10月31日,由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协办的第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在王阳明的故乡,浙江省余姚市召开。来自中国大陆、美国、俄罗斯、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一、学术交流

1.以“知行合一”和“良知”为核心

“知行合一”和“良知”是学术交流中的两个核心命题。

浙江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吴光先生认为知行合一说有三个要点:知行是不可割裂的工夫;知行关系是辩证的统一;“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不善之念而达于至善。同时,他还从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社会治理模式、反腐倡廉、诚信施政、促成“人文化成”等角度阐释了知行合一论的现实意义。

宁波市委党校梁一群研究员通过比较陆王“心即理”意旨的异同,阐述阳明“知行合一”。他认为,阳明“心即理”的特点是“主体→本体”的架构,因此,主体(“良知心”)的自我展开,即是本体(“天理”)的呈现,也是主体对自我至善本体(“心即理”)的回归(“复”)。而这种回归活动(“行”),自始至终都表现为对于“主体—本体”二位一体的自我认知(“知”),且为“知”所引导而贯穿始终的自我圆满(“合一”)。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张文修教授通过考察《传习录》中对儒家经典命题的诠释,考证王阳明对以往儒学史研究的方法。他论述了王阳明的心本体论和心学对本体的修正,在心本体论下生命进步的可能性和目的性。最后他指出,王阳明对经典的诠释是和自己的心灵修炼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诠释不是狭义的文字解释,而是真正广义的诠释学。

美国学者乔治·伊斯雷尔则从考察王阳明的政治生涯的角度出发,得出王阳明诉诸暴力,部分是因为他在道德伦理学中运用的比喻中,某种程度就含有潜在的暴力的论点。他指出,在叙述王阳明的政治生涯时,不能忽视当时的历史事件,包括王阳明行动的复杂性,良知的历史性内涵,由此认识良知是如何由当时的文化范式塑造与制约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方尔加先生认为,在本体论方面,良知是作为一种道德的生命力而呈现的,这也是阳明学超越前人之处;而在认知论方面,良知是一种软知识,不能用教条来表达,必须从实践中去体会。

2.注重对小人物、小思想的关注

北京大学秦峰博士通过对江右王门学者刘两峰“致虚立本”的工夫的说明,来呼应王门后学的问题意识。他认为刘两峰的“致虚”工夫以“静坐体认生几”来表现,主要通过利用王阳明的良知与知觉,性情一体的圆融思维,发展了王阳明的戒慎恐惧是本体的说法。

日本东北大学文学研究科三浦秀一教授阐述了王宗沐以提学官的身份进行学术活动的概况,特别是通过参与科举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并着重论述了王宗沐的“不息”思想。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吴锐教授通过考察薛蕙在嘉靖年间的“大礼议”中的政治活动,分析了当时参与“大礼议”的阳明学者以及与阳明有来往之人的态度,指出了“大礼议”在不同学派中产生的分歧,并对阳明学进行了反思。

5.域外阳明学的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崔玉军副研究员以北美阳明学研究为对象,简要介绍了美国新儒学研究的兴起和演变历史,系统梳理了北美阳明学研究的主要情况,对加拿大和美国学界翻译出版的阳明主要著述和研究成果作了基本介绍,并考察了中西比较视角下阳明哲学的一些特点。

台湾佛光大学历史学系李纪祥教授以古代朝鲜儒者曹植的《学记类编》为中心,通过“书名”与“撰/编者”的题名现象,阐述存在于师门与师徒之间的该书的成书与问世,并对该书的不同异本、序文中所出现的信息予以特别关注,指出存在于师徒之间类型的书籍,是师徒两代共同构成的学术场域,反映的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学术沙龙与学术辩论

除常规学术交流外,本次研讨会还安排了两场以自由讨论为特点的学术活动。学术沙龙于10月31日晚在王阳明故居大厅举行,主题为“传习”。来自江西、贵州、福建、湖南、安徽、广东等历史上阳明所到之地的学者和文化保护者代表近20人参加。

会议次日举行了以“阳明与我”为主题的学术辩论,主要围绕阳明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阳明学对当今社会的作用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1.良知与当今现实的关系

吴光从“四句教”出发,认为“无善无恶”说的是心之本体是至善无恶的良知;而“知善知恶”是一种道德的自觉。并指出“向善”一词为王阳明独创,是建立在为善去恶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讨论价值观时,应在改造恶的人性,使其弃恶向善的情况下使用“向善”这一词。

浙江省社科院钱明研究员指出,良知除了本来性之外还有时代性和本体性,对此,每个时代都可以有每个时代的解释。历代大家对良知的解释未必完全都正确,但始终引领着各个时代的潮流,直到现在。在当下社会讲良知,应该鼓励每个人有不同见解。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所惠吉兴研究员认为,阳明的自信是一种道德本体的自信,良知本来就是一种道德判断力,每个人都要有对自己道德判断的自信。他认为现代人的自信其实只是一种伪自信,是为了对抗自己的恐惧而作的虚张声势。

2.当下推行良知存在的问题

方朝晖认为,阳明学是一种在艰苦卓绝的自我修炼上进行的伟大人格实践,但当今学者未必能做到这种自我修炼。当今中国学术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术传统的败坏和崩溃,而重建自己的价值传统,则是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梁一群认为,在以举国体制赶超西方的历史进程中,所有资源都被纳入国家调控范围,其目标是事功性的,而人文理念,久已缺失,传播良知的主体及其活动迄未成型;现代人只把“良知”看做一种道德规范,未能认同阳明以“良知”为一切规范之源出的基本观点,因此不能有作为终极理念的“良知”主体之自我担当意识。

3.当下推行良知所需条件和方法

中国社科院张海晏研究员指出,推行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制度平台。当下要将传统优秀文化得到良性发扬,第一个刚性条件是民主法治下多元文化自由的环境。第二个重要条件是传承阳明学精神的载体,主要的核心力量是百姓日用。他指出阳明精神真正所在之处是在百姓日用之中和人们的心灵深处。需要将内心被遮蔽的角落点化激发,使良知发扬光大。

惠吉兴认为,不能以一种对策性的思维方式来作为使传统文化介入现实生活途径和方式,良知的真正作用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这才是其发挥作用的一个现实途径。因此,不能用急功近利的态度来挖掘阳明学的现实价值。

责任编辑:梁一群

2014-11-12

徐修竹,女,日本京都大学文献文化学专攻、中国哲学史专修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阳明学及明末思想史,日本近世阳明学。

猜你喜欢
余姚市阳明王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真正心平气和
阳明公园畅想——纪念王阳明置县平和500年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论泻南补北不可以治痿取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