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2015-01-30 02:59刘志明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民生群众

□ 刘志明



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 刘志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习近平系统阐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原则要求,初步形成了他一系列反映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的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习近平 民生 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1]习近平立足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反映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的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具体地说,习近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

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明确提出,“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2]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更是强调要着眼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3]

具体地说,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习近平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强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在充分论证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又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根据城乡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覆盖面和加大资助力度;建立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补生活费制度;建立中小学生营养监测机制,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餐计划,尤其要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营养水平,等等。

(二)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习近平指出,就业是永恒的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每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一是要集中精力抓发展,二是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实,三是劳动者要转变观念。[4]

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实,必须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为此,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要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要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要完善并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改善创业环境;要健全创业培训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创业培训课程;要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跟踪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示范性的创业孵化基地;要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要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弘扬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创业典型,营造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创业氛围,等等。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习近平郑重表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5]

实现习近平提出的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质量水平。

具体地说,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要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疾病防治工作需要,逐步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完善重大疾病防控、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要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及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体系,等等。

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按照“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社区”的要求,加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协作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法人治理机制、补偿机制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等等。

在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要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整机制,完善基本药物报销办法,建立健全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健全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等。

(四)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6]

为此,要建立各级财政保障性住房稳定投入机制,扩大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要完善租赁补贴制度,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要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提高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快解决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问题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要采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等。

(五)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3年4月,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就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强调要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低保、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习近平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作的说明更明确指出,必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3]

(六)更好完善各项维护群众权益制度

习近平强调,“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7]

习近平关于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权保障机制。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全社会都要热爱劳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8]

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权保障机制,要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使劳动者的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要保障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等等。

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份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9]

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要着力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都能得到制度性保障,要着力促进残疾人状况改善和全面发展,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决策之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强化责任、健全制度、落实到人,推动有关方面形成合力,妥善加以解决。对损害群众权益的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10]他特别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7]并要求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同时表示“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7]他还郑重表示,“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11]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思路

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这一工作思路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民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体现了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深刻把握,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一工作思路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个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将一定能开创一个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局面。

“守住底线”就是要形成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我们的国力财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由于我们国家大、各地发展条件不同,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突出重点”就是要对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进行倾斜,就是要把党和政府工作重点、政策支持重点、财力保障重点,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

“完善制度”就是要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尤其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引导舆论”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为此,必须妥善处理理想和现实、需要和可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吸取一些国家“福利病”的教训,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自身奋斗的目标。同时要鼓励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创造和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成功机会。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原则要求

习近平明确提出了以下两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的原则要求。

一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习近平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12]

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首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因为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要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民生保障改善,“尽力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生产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要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要千方百计统筹抓好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方面的工作,列出具体清单,分类分步解决。因为民生改善既能有效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其次要坚持从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决不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要坚持“量力而行”,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不刮风、不攀比、不吊高群众胃口,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搞限时限刻的承诺,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提出过高目标,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拉美、中东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教训表明,不切实际的高承诺、高福利、高债务,要么是失信于民、政府垮台,要么是债务累累、财政危机,这值得我们警惕。

二要把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作为生命线。我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民生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允许以维护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所谓“提高效率”来破坏保障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公平正义,而是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自己全部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推进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努力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创业公平,努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保障每个人的发展权利,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同时,还致力于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织牢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但是,无庸讳言,现阶段也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仍然不够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还存在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侵害人民利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果不抓紧解决这些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不下大力气解决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如同习近平所说,“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3]他还指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14]他同时也强调,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3]

[1]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四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4-1-1.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N].人民日报,2011-2-24.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8.

[4]习近平.就业是永恒课题[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831/c1024-22757349.html.

[5]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N].人民日报,2013-8-21.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 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N].人民日报,2013-10-31.

[7]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5.

[8]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4-29.

[9]习近平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强调 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挑战 更加坚强地为实现梦想努力[N].人民日报,2014-5-17.

[10]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11]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改革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N].人民日报,2014-1-9.

[12]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 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发展 持续努力保障改善民生[N].人民日报,2013-5-16.

[13]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1).

[14]习近平.希望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N].新华每日电讯,2014-1-30.

(责任编辑:杜洪梅)

D60

A

1243(2015)06-0011-05

作者:刘志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政党政治、全球化与第三世界。邮编:100732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民生群众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多让群众咧嘴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