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视阈下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新模式探究

2015-01-30 02:43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党校思政政治

张 晶 刘 帅

(武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1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1)

一、加强微博在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互动的必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已经延伸到了网络世界。我国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陈坤教授从网络的工具属性、社会属性、教育属性和传播属性四个方面界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于虚拟社会的认知特点,应用网络传播和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进行同化的信息化教育形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传统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挑战。“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对新媒体技术应用熟练、接受速度快,他们成为当今时代受新媒体影响程度最深的人群之一。”传统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微博作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之一,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但当前高校党校“思政微博”存在形式化严重、互动性差和信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高校党校应全面审视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增强“思政微博”在党校教育工作中与学员形成有效互动的新途径、新办法。

二、微博在高校党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自2009 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来,各高校迅速探索微博作为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阵地优势,把微博与高校党校教育结合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存在互动性差的问题。

(一)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难以突破,思政微博形式化严重

目前,大多数高校党校都建立了官方的“思政微博”,但受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束缚,这些微博过分强调政治诉求和教育对象的服从,被简单理解为政策、通知、理论的发布平台。“这些目的性明确的‘思政微博’并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跟风和仪式化现象严重。”据调查,90%的大学生每天有至少一次及以上浏览微博的经历,且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但“思政微博”的功能及模式单一,忽视了受教育对象的真实需求,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很多高校“思政微博”粉丝数以万计,主要是因为受学校的要求不得不关注,但在关注之后,“利用微博去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博领域成效甚微的原因之一”。

(二)线上沟通的常态化难以实现,评论不能及时回复

微博是一种社交网络平台,交互性强是它的重要特点。但是高校党校“思政微博”重在信息的发布和保证信息的留存,往往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线上交流互动,大学生在微博上提出的问题基本得不到回复。同时,因“思政微博”的实际管理者大多是行政人员,并非专业的授课老师,缺乏相应的理论素养和危机意识,学生利用微博的“评论”功能在相关信息下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难以得到正确、合理和及时的回复,其他同学在浏览评论的同时也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疑惑。

(三)思政微博信息的管理不到位,教育权威受到威胁

高校党校思政教育主要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党校老师以课堂讲学的形式进行,在课堂上,老师能够完全掌控话语权,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持续的引导,以促使学员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但微博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脱离老师的控制,信息的发布和接受都非常自由,减弱了传统的以课堂讲学形式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三、微博互动性的实现对高校党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改进教学形式

高校党校利用“思政微博”这一工具创新教育形式,是时代发展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比如在“思政微博”上向学员提供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政课程,或者以动图、漫画等生动的形式来展现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私信”向学生征集思政教育的新途经,努力将现实中的教室变为网络中的虚拟课堂。这样既可以达到思想引领的效果,又通过新的形式克服了以往集中式的学习给大家带来“枯燥无味”的印象。

(二)理论学习与自由讨论相结合,丰富教育内容

高校党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强调政治需求,大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收,无法主动地反映自己的困惑和实际需求,这种被动接受型的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排斥。利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在“思政微博”上将热点时政话题作为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鲜活”素材,以官方账号鼓励大家积极在微博上评论、转载甚至相互讨论,既保证了思政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互动性,加大了高校党校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也为“清朗”的微博环境带来了一批“生力军”。

(三)短期培训与跟踪观察相结合,保证教育质量

传统的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强化学习和培训为主,缺乏对学员的长期跟踪观察,对他们后期思想状态关注不够。大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从心理到社会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对于外界一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鉴别力。通过微博的“关注”功能,党校教师能够长期关注学员最新的思想动态,学生对于身边社会事件的反应或自身存在的困惑能够迅速被老师察觉,并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和引导,跟踪引导才能够有效保证集中培训的效果。

(四)单向传递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增强教育氛围

传统的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为“主体——客体”的单向活动,侧重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抑制了学员的主动性。随着微博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其互动功能为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发挥学员的主动性提供了广阔平台。教师可以将微博作为思政教育的新根据地,通过“互粉”、“收听”等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打破原有的师生界限,以朋友“粉丝”的身份进行思想引导。一方面,通过微博,学生更容易将内心的想法与老师沟通,打破了师生互动、交流的空间限制;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通过双方“互相关注”功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这种无形的思想引导,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增强微博在高校党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互动性的途径

(一)信息深度化

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这要求“思政微博”的信息内容有价值、有思想、有立场、有连续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成果等专业理论知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仍然是党校“思政微博”宣传的重要内容;对于转发的社会热点问题,党校老师应该给予正确评论,并展现坚定的政治立场;党校“思政微博”还应该避免微博“片段式”传递信息的弊端,对于重要理论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应该有系统、持续的信息上传和及时更新。

(二)内容贴近实际

在坚持信息深度化的前提下,“思政微博”的内容还应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关的学习资讯、生活常识及小窍门等将微博生活化,打通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让微博具有更多的功能与实际作用,能够引起更多大学生对“思政微博”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学校、社会融为一体。

(三)提升管理水平

“思政微博”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它作用发挥的大小。管理者应该是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党校老师,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并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敏锐洞察力,能够及时处理新问题和新情况,能够及时把握学员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具备较强的掌控力。

(四)加强典型宣传

充分利用微博的集聚和明星效应,“思政微博”应加强对校内外优秀共产党员的宣传,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通过“思政微博”广泛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经历,在党校学员中产生引领和示范作用,增强大学生参加党校培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带动他们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陈坤,曹良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与界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2]刘左元,李林英.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4,(5).

[3]李苑静,李琳.微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的新契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

[4]杨秋凤.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36).

[5]刘华戎,戴波,李永勤等.关于高校网上党校建设与实践的几点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猜你喜欢
党校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