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40(2015)05-0008-06
收稿日期:2015-09-12
作者简介:傅国良,浙江警察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浙江省警察协会副主席,本刊编委会副主任。
*此文根据傅国良同志在2015年浙江警察学院暑期中层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改编。题目系编者所加,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考察时,对浙江工作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总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浙江调研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公安机关的生动实践,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守纪律、讲规矩、听指挥”教育活动,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我校打造公安本科院校升级版、努力实现在“十三五”期间全面走在全国同类公安本科院校前列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校的工作提出“看清路,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选对路,走在前列再谋新篇;走好路,干在实处永无止境”三句话的要求,与各位中层干部共勉。
一、看清路,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主阵地。目前,包括24所公安本科院校在内,全国共有36所公安院校,拥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近15万人,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行业教育体系。认清形势、看清道路对我校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一)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机遇。
一是全面深化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今年2月,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目标任务,公安部也将出台《公安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及相关改革方案。从前期的一些会议精神和文件草案中可以看出,公安高等教育将更加强调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更加强调人才培养质量、更加强调院校与行业融合、更加强调教育现代化,将重点推进公安院校招生入警机制、统筹利用公安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安新型智库建设等改革举措,这为我校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科研与公安实战相结合的合作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指引。
二是高等教育新一轮提升发展的机遇。今年5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我省高等教育新一轮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协同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推动我省高等教育新一轮提升发展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6位,10所左右高校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要求。公安院校也是其中的一个类型,希望到2020年,我校也可以成为这10所院校中的一所。同时,《若干意见》中提到的实施“重点高校建设计划”“一流学科建设工程”“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计划”“高校教师国际交流计划”“本科高校访问学者计划”和建设30个左右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目标规划,都为我校提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机遇。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今年6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公安教育符合职业教育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也属于广义上的职业教育。国家和我省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对我校而言也是一次机遇。其中,省政府印发的《实施意见》有很多举措与我校长期以来坚持的办学模式、提出的办学理念是相吻合的,比如“推动‘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与我校的校局合作、共同体建设,“切实推进‘双证书’制度建设”与我校的执法资格、救护资格等证书考试,以及“聘任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担任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任务,并按专兼职教师总数的30%左右比例予以落实”“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将企业实践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业绩考核范畴”“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策划课程和教材开发,共同协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组织考核评价”等,都与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有互鉴互补之处,我们要继续坚持并大力弘扬,在先行一步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提升水平上遇到的挑战。
一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带来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强调推进法治专门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这为我校建设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宝贵的空间,也对我校更好地服务公安事业发展大局、加快警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兄弟院校奋勇前行带来的挑战。今年7月,我带队去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和江苏警官学院调研“十三五”发展规划,目睹了兄弟院校的飞速发展,对兄弟院校在校区建设、教学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留下深刻印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紧紧围绕“森林+警察”的特色办学,在教学科研成果上,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计划、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林业局等厅局级以上项目119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项;在师资队伍方面,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名师各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1人;在服务实战方面,利用“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鉴定中心”和“测谎实验室”,受理各类动植物和交通肇事等刑事、民事案件数千起,完成近百起案件的心理测谎,使专业教师直接融入一线执法环境;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围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侦查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创新”教学改革课题,创建具有信息化特色的侦查实验实训中心,建成国内一流的侦查专业实践教学场所。此外,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特警专业也很有特色,被誉为“中国特警的摇篮”。
江苏警官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明晰,注重与实战相结合,实现教学贴近实战、培训融入实战、科研引领实战。江苏警官学院建有江苏现代警务机制研究中心、警察文化研究中心、民国警察史文献中心等研究机构,大力加强公安智库建设,在全省40多个公安机关设立了科研基地和科研工作站,有效服务领导决策和基层实战。江苏警官学院还建有国内第一个指纹主题博物馆——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和国内唯一的民国警察史博物馆,民国警察史博物馆90%的藏品都由学校老师个人收集、捐赠。在办学设施和实验室建设上,江苏警官学院注重与行业的共享,分别与江苏省公安厅网络安全总队和技侦总队联建网络安全与技侦实验室,与江苏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合建实验室。江苏警官学院的图书馆也很有特色,设计理念先进,功能布局科学,管理服务规范精细,阅览环境一尘不染,建设规模堪比一些小的城市图书馆,成为学校标志性建筑。此外,江苏警官学院教师职称申报标准也较为严格,对教学工作既有量的标准,又有质的要求,教学质量考核未达到标准的,取消申报资格。
兄弟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亮点,对我校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正视双方的优缺点,争取发挥优势、补足劣势、全面赶超,是我校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瓶颈。
一是优质人才资源短缺。公务员招录模式让很多高精尖人才无法被我校录用,加上激励保障措施受公务员体制所限,我校高层次人才和学科专业领军人物少之又少,成为我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一大瓶颈。
二是办学硬件条件局促。我校滨江校区在校生人数已远超校区建设时的规划数,各类教学实验用房十分紧张;我校临安校区由于分批规划、分批建设,在整体布局上较那些一次性规划建设到位的高校有一定距离。
三是科学研究依然是我校的软肋。“十二五”期间,我校提出科学研究要围绕“高端前沿研究”和“服务公安实战”两个主攻方向。现在离“十二五”结束还有4个月左右,科研处作了一次统计,“十二五”期间,虽然实现了国际权威检索期刊上都有我校教师论文的目标,但总数只有779篇。虽然有了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仅比“十一五”期间多了5项。而反观教师数量,“十二五”期间我校引进了100多名博士、硕士,两者很不相配。
四是实验室建设不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高校实验室是实现科研创新的基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阵地,是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实验室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我校实验室条件不足,有空间不够的客观原因,更有规划布局上的主观原因。
五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各级各类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早,但这几年被其他高校赶上甚至超越了。学生座谈会也多次反映,我校的教务系统滞后,学生选课难、查分难。
二、选对路,走在前列再谋新篇
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升级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升本后,经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按计划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合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基本实现了省公安厅党委提出的“走在全国公安院校前列”的目标。未来五年,我校要打造从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到新型公安本科院校的升级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提质升级,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全力实现今年年初省公安厅党委提出的“全面走在全国同类公安院校前列”的奋斗目标。
(一)打造公安本科院校升级版,努力实现“五个提升”。
一是办学理念要提升。要从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现代教育理念,以更加开放融合的理念来办学。要从“两个融入”提升为“三个深度融合”,主动与公安事业发展大局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度融合、与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深度融合。“融合”是“融入”的升级版,是打造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
二是发展思路要提升。从学历教育和民警培训并重,向做精学历教育、做强在职培训、做深科学研究、做实服务公安,促进四者协调发展转变。
三是培养目标要提升。按照《关于深入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要从“突出应用、能力为重”向“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拓展,我校的教育教学要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后劲,并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四是教师能力要提升。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各类教师岗位培训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和个人学习平台;鼓励系部和教研室更好地履行教师培养职责,构建校、系、室一体的教师能力培养体系;采取内培外引等形式,积极培育学科专业领军人物,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
五是硬件条件要提升。实验实训室建设要突出重点,场地规划要统筹兼顾;图书馆要优化馆藏资源,推进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发挥好公安文献信息中心资源共建共享的功能;要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积极建设智慧校园;要科学规划单校区到两校区运行的管理运作模式,确保两校区协调运行。
(二)全面走在全国同类公安院校前列,必须落实“五个发展”。
一是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内涵建设水平体现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我校集全校教师的力量和智慧研究制定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实实在在的内涵建设。我们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办学中的中心地位,积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不在多、不在全,而在强、而在精,“十三五”期间,在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相关专业建成验收的基础上,力争再建成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业;要改进教学方法,继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推广网络教学;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主动适应行业、区域、国家的需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育人能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二是突出重点,特色发展。数十年的办学实践,我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警务化管理、“三合作两育人”、教育国际化等,在同类公安院校中还是有优势、有特色的。下一步的特色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升级版的。省政府《若干意见》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要按照“分层分类、精准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定位,要按照“不同的建设任务、不同的政策支持、不同的考核要求”,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管理体制、民警训练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每个领域都要找准着力点,挖掘增长点。对此,要突出重点、紧盯不放、抓好落实,以追求特色、打造品牌为重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标准,立足行业、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强化特色,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我校有关部门也可制定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质量标准,经过实践推广,努力使之成为行业的标准,发挥引领作用。
三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坚持我校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统筹考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优势专业与一般专业之间的关系、教学科研队伍与管理服务队伍之间的关系、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之间的关系、扩大办学规模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努力推进我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深化合作,开放发展。以开放的理念为指导,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化校局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所(科研院所)合作、国际合作,大力推进与各级公安机关、警察院校、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深层次合作,努力在警务人才同育、师资队伍同建、理论研发同时、教育资源同享、文化建设同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十二五”期间,是我校开放办学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年,是我校开放办学的提升阶段,就是要从质量、层次、规模、效益上全面推进,让开放的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师生。
五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献身公安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清廉校园、美丽校园、智慧校园创建活动;要建立健全民主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三、走好路,干在实处永无止境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打造公安本科院校升级版、努力实现全面走在全国同类公安本科院校前列的目标,我校全体中层干部在推进学校的建设发展中,要正确理解和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关键词。
(一)改革创新。今年6月,我校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项改革小组,将从管理机制、机构及人事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招考、科研工作机制、民警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近期一些工作也已启动。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校深化改革攻坚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勇于攻坚克难,争取喝到改革的头口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6月,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公安院校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按照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一体化建设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公安特点的智库新模式”。对我校科研机构而言,我们首先要成为我省的公安智库,而后争取成为公安部的公安智库。“十三五”期间,我校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还是要推进科研机构和机制的创新,培养科研骨干,形成团队合力,特别是要依托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公安信息化应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警务技能战术研发中心、东盟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立足公安实战需求,努力打造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培育大成果。
(二)审核评估。“十二五”期间,我校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根据教育厅的统一部署,2018年下半年,我校将迎接教育厅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审核评估关注的是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四个度”。今年上半年,我校花大力气论证和修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要找到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发展需求的适应度。评估工作重在平时、重在常态化。要加强自评自建,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使审核评估真正成为我校迎接新一轮提升发展的大好契机。
(三)应用试点。在高等教育新一轮转型发展中,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发展范式之外,开辟出了创业型大学、服务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多元发展方式,值得我校学习借鉴。对公安院校而言,我们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人才,应用型就是我们的不二选择。特别是当前,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鼓励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内涵。今年7月,我校被省教育厅列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这不仅是对我们长期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肯定,也是对今后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期待。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应用型建设的六大主要任务,即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改革培养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增强创业能力。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规划方案,积极探索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通过学校发展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警务实战相结合、学校师资与行业教官相结合、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等“五个结合”,努力培养高素质公安应用人才。
(四)学科专业。在今年4月召开的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改革座谈会上,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夏崇源指出,要按照“填补空白、形成优势、突出特点、打造精品”的思路,将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优化结构、规范设置、打造精品上。“优化结构”是指加快构建以公安学、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为主体的特色学科体系,打造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规范设置”是指要避免“求全趋同”,盲目申办新专业,冲淡原有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打造精品”是指要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基础,瞄准一个或几个学科,抓住一个或几个专业,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建设力度,在“专、高、精”上下功夫,形成“拳头产品”。这些都是今后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努力方向。
(五)服务公安。我校的人才培养、民警训练、科学研究都是为了服务公安。在教学上,要按照“行业有所需,教学必有应”的原则,科学确定目标规划,建立完善具有实战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更受公安机关欢迎的毕业生。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广大教师及时吸收公安一线的实战成果和鲜活经验,做到教学内容常教常新。公安工作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教师时刻紧跟公安工作的步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真正的收获。此外,我们要更注重通过实习实践等途径,让学生在警务实践中提高业务素养和实战能力。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系部、教师在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上要大调整,有些是颠覆性的。要进一步提升公安业务教师的教学能力,要精心设计实习期间的专业学习内容,努力实现“一警多能、一专多能”。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要请业务部门的领导和骨干来校作讲座,贴近公安实战。学生管理也要围绕方案要求,转变理念、做好配合,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用好时间,并在日常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中有所体现。在科研上,我们要为行业服务,突出前瞻性、应用性课题研究,帮助公安机关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学校派出很多老师赴基层公安机关锻炼,成效到底如何,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系部要调研分析,不断提高教师基层公安机关锻炼的实效。在民警训练上,要按照公安部提出的大力推进“四项建设”决策部署,把“训练全面对接实战、无缝融入实战,不断增强实战本领”作为训练工作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组训,创新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搬到训练场、搬到实战地。今年3月,公安部依托我校成立全国唯一的警务技能战术研发中心,就是希望我校能在警务技战术研发上先行先试,将研究成果在全警训练中推广运用。
(六)国际视野。当前,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我校必须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否则,就会与时代脱节,被社会淘汰。成立国际学院也是基于这一考虑,就是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做精做强做大国际化教育。一是要扩大合作的范围,拓宽合作渠道,让更多的师生有机会长见识、增才干。二是要不断提升合作交流的层次,使我校能与知名的国内外高校合作,使教师能与顶尖的专家交流。三是要注重形成合作交流成果。召开国际会议、出国访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带动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实现有内涵的教育国际化;四是要更加注重双向交流。任何交流只有是双向的、互利的,才有生命力,教育国际化也是如此。在鼓励学生走出去的同时,也欢迎国外的留学生到我校留学,留学生来了不仅要学汉语,还要吸引他们攻读学位。
教育国际化对我校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我国教育教学的传统习惯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但国外和国内名校的课堂,多数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如何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挑战最大的是教师。教师过去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现在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因为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教师,提倡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育国际化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颠覆。
(七)培育名师。“十二五”期间,我校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11222”计划,极大地扩充了教师队伍的数量。接下来,我校的重点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要将剩下的编制名额着重用于引进一批在各自领域真正有建树的高精尖人才,让他们引领某一学科或科研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争取培养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公安系统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同时要依托公安部“双千计划”,推动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业务骨干来校任教,组建联合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教师。驻校教官的工作有些系部做得好,有些系部做得还不够,各系部在驻校教官的管理使用上要动脑筋、想办法,把这支队伍用好。近几年,学校层面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培养力度非常大,但青年教师人数众多,学校层面的培养不可能覆盖到所有青年教师,这里就要靠系部多关注、多关心,要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系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关于青年教师的成长,这里有一个“煤球理论”,我们把人才比作煤球,一个煤球丢到燃烧得很旺的炉子里,一进去就能发光发热,如果丢到一个冷炉子里,还要找柴火把它引燃,等炉子烧热了,煤也烧完了。“十二五”期间,我校引进了百余名新教师,希望各系部领导一定要注意过程培养,把人才放到热炉子里面。另外,对具体一个人来说,还是重在启用。我校的教师干部,如果进来后就把他晾在那里,既不是冷炉子也不是热炉子,而是丢在煤窝里面,那煤永远也不会发热。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烧”起来,创造条件给他一个初速度,初速度越快这个人就成长得越快。因此,希望各系部对新进来的教师要关注,要给他初速度,创造机会送他到外面去,或者让他参与到大的课题研究中去,扶持一下,把他的初速度拉起来,他很快就能成长成才。他成长成才了,学校的学科专业也就有了希望。老教师同样是学校的宝贵财富,系部要关心好、引导好,鼓励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
(八)自主学习。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反映我们的学生后劲不足。为什么会后劲不足?一是理论基础不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二是专长不专,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突出;三是不善于接受新事物,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学校而言,就是“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既加强通识教育,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又注重专业能力,通过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对公安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确保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预复习时间比例在1∶3以上。这些问题,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有很大改观。学校还将在治安学专业中建立实验班,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善于接受新事物,只是习惯于老师教什么他学什么,真要自己学就不行了。毕业后,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就会逐渐被工作所淘汰。
把时间还给学生之后,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引导。从生源上看,我们的学生入校的分数并不低,但为什么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动力不足了?关键还在引导。引导不是强迫,引导是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要反思学生中出现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问题,对坚持原则的老师要力挺,要支持这些老师的工作,老师要教书育人。学生的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不仅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行。现在有很多学生赴国内外学习交流,他们中不少人取得了一定成果,可以说是学生中的“精英”,我们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介绍经验、分享知识,以点带面、推动学风。如果一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有老师在旁边点评,指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鼓励在场有兴趣的同学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氛围浓了,这样的次数多了,多多少少总能带动一批同学。而这些由兴趣引发的学习,才能真正深入持久。所以,自主学习就是给那些有能力的学生以时间和点拨,给那些能力稍欠缺的学生以指引和动力,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蒋国长)
⚪“枫桥经验”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