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洪 贺 涛
珙县运用“加减乘除”算好“民生账”
陈贵洪 贺 涛
四川省珙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工作,全县各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倾力保民生、强力兜底线、全力救急难。2014年以来,珙县结合县情实际,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务实算好“民生账”,创造性推进城乡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截至2015年5月底,专项帮扶1.98万人次,兑现救助帮扶资金530万元。
一、保持定力,用好“加法”,做大救助帮扶增量。“加法”,就是始终保持改善民生的定力,千方百计保障救助帮扶工作落实落地,不断增加特殊困难群众福祉。一是在时间上做加法,科学谋划夯基础。2014年年初,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后,珙县赓即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开展调查研究,县委常委班子集中走访困难群众,围绕城乡特殊困难群体最关切的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六个一”基本思路(一本台帐、一套制度、一笔资金、一套机制、一项工程、一个办法)。二是在政策上做加法,创新突破抓拓展。珙县结合基层调研和测算的实际情况,在医疗帮扶上,降低了救助门槛、提高了救助标准;在教育帮扶上,除帮助低保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外,还将少数民族低收入家庭中就读高中和大学的子女列为帮扶对象。三是在投入上做加法,尽力而为勇担当。一方面,坚决落实市上规定标准,按照县级公共财政收入的1%预算安排专项救助帮扶资金;另一方面,将全县公务支出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压缩了10%,用于补充专项救助帮扶资金。通过努力,确保每年为专项资金注入1000万元。
二、盯紧问题,善做“减法”,削减困难群体存量。“减法”,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盯紧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强力打通救助帮扶“最后一公里”。一是加强领导,着力解决相互推诿的问题。按照“党政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困难群众救助帮扶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组建珙县社会救助帮扶工作联席会,民政、财政、医疗、教育等部门定期参与议事,确保及时解决困难群众反映的问题。二是健全体系,着力解决力量不足的问题。完善救助帮扶服务体系,在县级层面,将“珙县低保中心”更名为“珙县救助帮扶管理中心”,新增人员编制1名,统筹全县救助帮扶工作;在乡镇层面,全县17个乡镇建立“社会救助帮扶管理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24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救助帮扶。
三、科学统筹,优化“乘法”,激活社会救助变量。“乘法”,就是充分发挥示范带头“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一是强化舆论引导,加速新闻媒体的“渗透效应”。以珙县电视台、《新珙县报》为主要载体,综合利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开展帮扶工作相关宣传报道。通过广泛宣传报道,增进社会各界对救助帮扶政策和办事流程的了解。二是孵化公益组织,激活民间社团的“乘数效应”。积极培育和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救助帮扶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截至目前,仅僰乡义工协会就申请救助尘肺病人110余人,帮扶贫困户100余户,累计志愿服务约6万小时。
四、阳光监督,抓实“除法”,保证救助帮扶质量。“除法”,就是健全监督机制,着力清除各类作风顽疾,促进救助帮扶阳光运行、公平公正。一是打造核对平台,促进入口公平。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县编委会专题研究成立“珙县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确保救助帮扶对象认定准确、公正。二是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运行阳光。坚持日常管理和重点督查相结合、部门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原则,由县委县政府督查目标办随机抽样、明查暗访、跟踪问效,加快形成“事前公示、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监督制度体系。
(作者单位:四川省珙县民政局 珙县玉和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