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南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四川成都 610074)
论川藏高速公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刘中南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四川成都610074)
[关键词]川藏高速公路;一带一路;规划建设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进出藏区快速通道的建设成为迫切的战略需求。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加快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打通川藏战略大通道建设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建设川藏交通大通道的战略地位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建设川藏高速公路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项目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藏区与全国的交往交流交融。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已逾十年,西部地区尤其是川藏两省经济都经历了高速发展。目前,我国提出实施三大国家战略,其中川藏两省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重要交汇点。长江经济带向西延伸和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联通西部巴基斯坦和印度重要出海口的任务都显得迫在眉睫又异常艰巨,同时,交通、电力等硬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这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俞正声主席多次就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打通川藏战略大通道建设,分别作出了重要指示。建设川藏交通大通道的战略地位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一、建设川藏高速公路是适应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国家加快推进三大战略的实施,其中“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结点和交汇处就是四川。向东,四川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纵深腹地,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坚实后方,是整个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向西,四川是实施“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南部延伸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陆路起点。打通川藏高速公路,有利于东部沿海向内地和藏区经济的渗透和辐射,能促进东中西部物资经西藏到达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能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藏区与内地之间的经贸往来。在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打通进藏快速通道作为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同时,适逢经济转型升级,以交通物流业发展带动藏区,尤其是川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升级,必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另外,规划建设以川藏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川藏综合交通体系,也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向西向南,打通由西部向南亚次大陆出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甚至,通过实施进藏快速通道和延伸318线和加德满都连接线建设,合理运用亚投行成立契机,也可能对帮助尼泊尔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近年来,印度不断在中印边境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新建公路、铁路,鼓励移民,开发资源,调整军事部署,对我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构成巨大挑战。尽快建成川藏战略大通道,尤其是建设川藏高速公路,能够提高运输水平,强化保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巩固国防安全,维护领土主权安全,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印度洋战略稳步实施。
二、建设川藏高速公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现实需求
几百年来,在治理和发展西藏经济社会中,前人总结了两句话,一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二是“稳藏必先通藏,稳藏必先安康”。[1]藏区的稳定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生产力的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致富和稳定的根本,加大藏区及周边多民族聚居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改善各族群众出行条件、促进区域生产力水平提升,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修建川藏高速公路将大大改善沿线区域民生水平、带动沿线各族群众创富致富,抵御各种分裂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的不轨图谋,筑牢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和睦、社会繁荣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川藏、青藏公路从几十年前建成起,就成为了民族团结路、藏区经济发展路、各族同胞的致富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的要求,使得通藏大通道的养护、保通和新建等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回顾川藏公路的历史,1950年,党中央从战略高度作出修筑川藏公路的决定。10余万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用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平均每公里牺牲1人的代价,历时4年建成通车,并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2]。建成以来,川藏公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实现祖国大陆统一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但近年来,随着藏区经济的高速发展,60年前修建的川藏公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货运和旅游运输等各种需求。新形势下,弘扬“两路”精神,坚定信心,加快推进进藏通道,尤其是以建设川藏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现代化物流通道,显得尤为迫切。
三、建设川藏高速公路是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50年代修建的川藏公路,不仅解决了通达问题,也在藏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担负起了重要的物流运输作用,成为了内地通往藏区的重要经济动脉。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对川藏公路的使用远远超出设计负荷。如今,这条经济动脉已经呈现出等级低、基础差的情况,再加之沿途地质灾害频发,虽经不断整治,通行能力仍远远不能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谋划建设新的战略大通道,尤其是建设由西部经济最大省份四川通往西藏的快速物流通道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运力最大的川藏高速公路则应该成为一大批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最重要的任务,率先规划实施。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国除西藏等少数区域外,已经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高铁和民航货运为依托的较为完备的高速运输体系。为进一步促进藏区开放发展,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以交通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快以川藏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为代表的通藏战略大通道建设,发挥交通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的双重功能,形成综合性和立体式的交通网络,畅通与内地经济区的开放互动,缩短由西藏经四川出海的藏区西南出海大通道,联结丝绸之路经济带,把交通建设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大幅提升区域生产力水平,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同时,由于西藏和四川藏区地处偏远、地广人稀、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落后、经济欠发达等,城镇化建设严重滞后。加快以川藏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区域交通大通道建设,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能够加强交通规划、城乡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衔接,更有利于逐步实现区域内城镇化、工业化“两化互动”。促进藏区城镇化建设成为重要增长极,稳步推进农牧区人口向城镇和农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构建藏区城镇空间新格局,提升藏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交通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如今的川藏公路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已经等不及公路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不顾路途遥远、部分路段艰险难行,或驾车、或徒步,或呼朋唤友、或“单枪匹马”,进藏旅游热情高涨。沿途各种旅店、客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藏族同胞敞开胸怀,盛情迎接各方游客,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现有川藏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流、车流的快速增长。加快川藏战略大通道建设,尤其是推进川藏高速公路的建设,必将大幅提升区域通行能力,满足全国各族人民进出藏区的通行需求,实现以交通促交往交流交融的目的。
四、加快川藏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的建议
目前川藏高速公路的理论路线(南线)约2000公里,毗邻国道318线的已建成路段包括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已经于2000年建成通车,而深入藏区的雅安至康定段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二郎山隧道已经于2011年底动工兴建。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约400公里已经开工建设,并即将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剩余待规划修建路段约1400公里。为加快推进川藏高速公路的全线规划建设,还需要从以下几点着力推动。
(一)进一步明确战略意义,尽快把加快川藏高速公路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应从中央层面成立国家级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以国家有关部(委)为主导,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参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力求短期内全面启动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加快推进川藏高速公路建设。
(二)通过创新机制体制以改革心态推进项目建设。川藏高速公路规划沿线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公路桥隧比例高,建材运输距离远,工程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较高。例如,以开工建设的汶马高速公路路线全长174公里,预算总投资287亿元,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桥隧比86.5%,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可谓是最高“桥隧比”。[3]修建川藏高速公路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以目前四川藏区高速公路修建成本1.3亿至1.5亿每公里计算,全线还需1800亿至2100亿资金支持,以十年建设周期计算,每年还需新增约200亿投资。这笔巨大的开支如全部由国家资金支持,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合理运用诸如BOT、PPP等各种修建模式,尝试发行与高速公路项目现金流相匹配的中长期“公路建设债券”[4]和采取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5]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寻求资本市场支持,整合沿线丰富的各种资源,真正形成建设川藏高速公路的合力,凝聚属于二十一世纪的“新两路”精神。
(三)调整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推进川藏高速公路建设。目前,国家高速公路网G4218成都至叶城高速公路成都至雅安段已建成通车,雅安至康定段已经全面开工。G4217成都至昌都高速公路成都至汶川段已建成通车,汶川至马尔康段已获国家批复。有关部委正着手G4218拉萨至林芝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建议加快批复并尽快全线开工建设。但根据目前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G4218康定至芒康(川藏界)段、芒康(川藏界)至林芝段,G4217马尔康至昌都段,G0613昌都至邦达机场高速公路均为展望线,2030年后才能启动实施。而这一线,正是川藏交界区,康区的腹心地带,从目前国道318线和317线的实际通行情况看,车流、人流和物流呈爆发式增长状态,15年后开工建设明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会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尤其不利于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可能会因经济条件差异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国家应从战略角度考虑,加大对在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调整现有的规划安排,将规划为展望线的路段G4218康定到芒康(川藏界)段和芒康(川藏界)至林芝段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早日立项批复并分期分段开工建设,力争短期内有所突破,早日全线贯通川藏高速公路。此外,还应同时升级区域内国省干线、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川藏交界区道路通达的广度和深度。
(四)以交通发展促区域内“两化互动,多规联动”。加快川藏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需同时考虑与城镇、乡村的结合,与区域内产业布局的结合,尽可能发挥以川藏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骨干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效力。而与众多规划结合的过程中,更应该充分与现有的区域交通规划、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新农村发展规划、牧民定居等规划的衔接,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并依托交通运输系统和城市规划体系,合理完善区域内的村镇、站点的卫生服务、安全救援应急保障体系、环境保护体系等,从而实现以川藏高速公路为引领,以交通规划为先导,促进区域内“两化互动、多规联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渊,朱晓舟,康藏公路修筑缘起及其历史作用[J].民族历史,2011(09):26.
[2]“两路”精神让西藏挺起脊背,《人民日报》,2014年9月1日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901/c78779-25575374.html
[3]胡彦殊,李梦媛,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全线开工[N].四川日报,2014—11—5(1)
[4]郑秀妙,方仲民,高速公路建设资金融资方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283(20):108-109
[5]肖来久,孙鹏搏,刘晓梅,田朋,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研究报告[J].交通财会,2009(2):16—28
(责任编辑:孙开庆)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15)04-0050-03
[作者简介]刘中南(1981-),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