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标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作用及当代启示

2015-01-30 02:27颜清阳罗庆宏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标语大众化苏区

□颜清阳 罗庆宏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井冈山 343600)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通俗易懂,易于为大众所理解、接受与掌握,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事实上,早在中央苏区时期,党和红军就用标语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媒介,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早探索和实践。标语①本文所指的标语包括张贴或刷写在墙壁上的口号、布告、对联等文本形式。作为苏区时期我党的重要宣传形式,产生了巨大的传播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许多值得当今借鉴的经验。就此,本文拟对苏区标语宣传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为何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论证苏区标语宣传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早探索形式,而且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从而为我们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一、苏区标语宣传何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迅速传入中国,早期主要在知识分子中传播,在民众普及上,苏区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大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培育和引导的阶段。

本文所讲的苏区时期,是指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红军领导人,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鼓动广大民众起来支援红军的革命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非常重视宣传工作。而在宣传的媒介上,除了报刊、电台、学校,主要是以标语传播为主。

在苏区时期,特别是前期,由于普遍处于敌人严密封锁、经济文化严重落后、信息传播非常闭塞、民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特殊环境,标语这种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受众广泛、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便成为当时主要的传播工具和传播形式。主观上的需要和客观环境的限制,使苏区标语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深刻的根源与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厚的历史根源。标语(口号)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历史上看,标语(口号)具有显著的动员功能,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动员手段。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登泰山,立三丈高的石碑“刻石颂秦德”。后来历代封建帝王纷纷仿效,树碑以歌功颂德。这类石刻标语可以看做是现代标语的雏形,是封建帝王训化民众的一种宣传鼓动手段。中国历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有唤醒民众的响亮口号,如秦朝时期陈胜、吴广提出的“伐无道,诛暴秦”,就是最早的农民起义军口号;北宋末年王小波、李顺提出了“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明朝时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了“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孙中山先生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这些口号都起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由于标语口号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重要传播手段。[1]P19

(二)“灌输论”的理论依据。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提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2]P317据此,1903年列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灌输”原理。随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灌输”这一理论逐渐得到世界上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认可。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认识到,要充分发动广大群众投身革命,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外部灌输进去,使之成为广大民众共同的价值观念。1927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江西宁冈县砻市镇总结中国工农红军攻打茶陵县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时,首次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3]P1261928年10月2日,在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又着重提出要重视宣传工作问题,提出了“共产党是要在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重要思想。[4]P192将群众宣传工作列为与军事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1929年12月,毛泽东又专门为古田会议撰写了《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所以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就等于帮助统治阶级削弱红军的势力”。[5]P96为此,他在《决议》中明确规定,“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认为“离开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红军就失去了打仗和存在的意义。”[6]P86

(三)苏区的革命战争环境。苏区时期,作为革命性质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合法的政治地位。当时,主要的舆论宣传工具,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学校讲台、剧院等,基本上都被国民党所占据。加上国民党的严密经济封锁,又使早期的苏区缺乏大规模出版报纸、杂志、书籍的环境和经费。而当年国民党又开动强大的舆论机器,大肆污蔑共产党。正如1949年8月,毛泽东在《丢掉幻想 准备斗争》这篇文章中写的:“共产党是一个穷党,又是被国民党广泛地无孔不入地宣传为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不要历史,不要文化,不要祖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讲道理,共产共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7]P1485由于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污蔑与欺骗宣传,广大群众非常害怕共产党和红军。就像毛泽东于1928年11月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描述的:“加入共产党是最大的犯罪。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6]P77-78由此可见当年共产党和红军所处环境之艰难!而标语宣传受时间、地点、人才、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比较小,在苏区便于推行。

(四)苏区群众的文化水平整体不高。解放前,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统治阶级又实行残酷的剥削与压榨,老百姓无力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导致整个中国社会文盲、半文盲充斥。到“1949年,全国人口中有80%的文盲,少数民族中文盲率更高达95%,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8]P120在这种经济文化极为落后的条件下,人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如果强行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长篇大论推介给他们,不仅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起到负面作用。而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标语口号则正好契合苏区大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因此,苏区的广大群众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背景,也为标语口号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9]P130

(五)标语本身的特殊传播效果。由于苏区群众整体文化水平偏低,难以掌握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在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大众之间,标语口号起到了沟通的桥梁作用。这与标语口号的特性分不开。标语口号一般是由简短、生动、明确、富有诗意的文字凝练而成,讲究工整对仗、声律押韵、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与传播。如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的龙江书院,是红军军官教导队与朱毛会师纪念馆旧址,在书院的石门上至今保留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副对联(标语):“红军中官兵夫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起居不同”,对联(标语)用通俗、朴实无华的语言把红军和白军官兵的生活情况进行了对比,指出了人民军队和反动军队的本质不同,从而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对白军也起到了政治上瓦解的作用。同时,标语口号具有强烈的感染与激发作用。简短的字句里面,往往凝结着巨大的情感与内在力量,很容易感染受众,激发情感共鸣,得到群众的认同,从而迸发出行动激情,为某种目标而忘我地投入。苏区时期,一句“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口号,就使得广大贫苦农民义无反顾地奋起参加红军,向地主反动武装发起攻击。因此,标语口号的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方便记忆、易于传播、易于感染激发的特点,为苏区时期标语口号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创造了条件。[1]P19

二、苏区标语宣传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作用

标语作为一种动员与宣传手段,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的现实选择。二者可以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标语宣传是手段,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的。从苏区标语宣传内容的选择上、叙述的方式上来分析,可以看出,标语是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形式。

(一)从内容的选择上来看,苏区标语渗透着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内涵

苏区时期党和红军的宣传者非常注意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寓于简单的标语口号之中,以宣传和启迪民众。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苏区标语尽管短小、简洁,但主旨鲜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内涵。从内容上来看,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类型:①标语文本内容主要选自:1.曾宪文,谢敬霞主编《岁月留痕——井冈山红色标语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2.赣州市文化局、赣州市文物管理局编《红色印迹——赣南苏区标语漫画选》,文物出版社,2006年。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标语。代表性的标语主要有:“实行马克斯(思)主义!实行共产主义!”、“列宁是共产党的创立者”、“实行无产阶级领导民权革命!”、“世界革命成功万岁”、“工农专政”、“阶级斗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等。共产党通过这些标语,旗帜鲜明地向广大民众表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是对共产党性质、宗旨与任务的宣传标语。代表性的标语主要有:《共产党十大政纲》、“中国共产党是替工农及一切劳苦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权革命唯一领导者”、“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党”、“共产党是真正为工农谋利益的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机关”、“共产党是穷苦人的正(政)党”、“共产党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党!”。通过这些标语,指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是真正为工农谋利益的政党。从而使苏区人民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从而他们纷纷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执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三是反对地主资本家压迫剥削工农的宣传标语。代表性的标语主要有:《国民党十大罪恶》10条标语中有揭露国民党“抽收苛捐杂税,剥削工农小商”,还有其它的如:“国民党抽收苛捐杂税是剥削商人的,共产党取消苛捐杂税是有利于商人的。”要求“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打倒高抬谷价的奸商!”、“工人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工人组织工会”、“工厂归工人”,认为“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剥削,是中国民权革命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宣传标语,深刻揭露了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让民众一读便懂,从而起来反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与压迫。

四是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标语。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指挥枪”、“思想上建党”等一系列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方面代表性的标语主要有:“打土豪分田地”、“彻底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土地革命、无产阶级只有分了(土地)才有饭吃有衣穿”、“农友们工农们快快联合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欢迎逃跑的群众回来打土豪分田地”、“拥护苏维埃分田给农民”、“要饭吃只有打土豪”、“工农暴动起来分配田地!”、“暴动农民夺取政权”、“暴动实现农民协会专政”。在这些标语的号召下,农民懂得了要想翻身得解放,就得紧跟共产党。从而纷纷起来“建立苏维埃政府、保卫苏维埃根据地、巩固苏维埃根据地”。

五是关于中国工农红军性质、宗旨与任务的宣传标语。代表性的标语主要有:“工农革命军是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革命军才是工农群众及穷苦人民的武力!”、“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红军是真正反帝国主义的武装”、“红军为消灭资本主义而战”、“红军为无产阶级而战”、“红军不拿工农和贫农一点东西”、“红军中官兵伕薪饷一样”、“红军士兵准许说话开会”、“欢迎工农群众参加红军扩大红军”。这些宣传红军、歌颂红军的标语宣传,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使苏区广大民众认识了红军,使红军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六是关于民生建设、社会保障的宣传标语。代表性的标语主要有:“一切土地归农民”、“实行民权革命,不妨碍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保护小商人贸易”、“保护小商人和小贩贸易自由”、“保护小商人做买卖”、“实行劳动保护法”、“保护群众税收”、“打倒包办婚姻”、“根本打破旧礼教”、“要平等,要自由”、“实行男女平等,实行自由结婚。”“男女平权,女子要读书识字。”“禁止虐待童养媳”、“铲除封建余孽,打倒婚姻包办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打破一切老迷信!”、“实行禁烟禁赌!”、“反对老公打老婆!”“建立农村学校,不要钱有书读。”“设立公共看病所,贫民看病不要钱。”这些标语涵盖和透露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生建设、社会保障、人类解放等方面的思想与主张,表明了“以人为本”、“平等自由”是共产党执政追求的重要目标。[10]P10

七是关于对敌统战政策的宣传标语。代表性的标语主要有:“欢迎敌方士兵和革命官长!欢迎白军弟兄投诚红军”、“欢迎白军士兵打土豪分田地”、“各位同志我们从前是三军的兵,现在我们反水带枪到红军□□□衣有穿谈平等自由多”、“欢迎白军士兵反水过来当红军”、“白军弟兄都是工农出身”、“穷人不打穷人”、“不杀敌军的士兵”、“不杀敌方士兵和营长、连排长!……”、“只杀挨户团主任不杀挨户团士兵和下级官长。”“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替军阀杀工农”、“白军弟兄暴动起来杀尽压迫你的官长!”“军阀打仗升官发财白军兄弟打仗白白送死红军打仗分得田地”、“医治白军伤病兵”、“优待白军俘掳(虏)”。这些标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统战理论与思想。列宁认为:“必须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矛盾,把握一切机会获得大量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11]P50毛泽东曾经指出:“要使革命在农村和城市都得到胜利,不破坏敌人用以向人民作斗争的工具,即敌人的军队,也是不可能的。”[12]P636因此,在政治上分化瓦解敌军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工作。这些对敌统战政策的标语宣传,起到了动摇敌军信念的作用,使得许多敌军士兵拖枪投诚,调转枪口。就像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描述的:“这样就把敌人所谓‘共匪见人就杀’的欺骗,立即打破。……就连杨池生(国民党赣军第九师师长)的《九师旬刊》,对于共产党和红军的这种办法也有‘毒矣哉’的惊叹。”[6]P67-68

除上述之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标语内容均涉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战争动员等方面的灌输和宣传,每条标语都有鲜明而强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共产党正是通过这些标语,向苏区广大民众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党的主张深入人心。正如毛泽东描述的那样:“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6]P34也正如史料记载的,“痛恨地主阶级,打倒帝国主义,拥护苏维埃及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几乎成了每个群众的口头蝉(禅)。最显著的是许多不识字的工农分子,都能很长地演说,国民党与共产党,刮民政府与苏维埃政府,红军与白军,每个人都能分别能解释。”“许多农民的家里以前贡[供]着家神‘天地君亲师位’的,现在也换以‘马克思及诸革命先烈精神’;从前过年庆节,写些封建式的对联,现在都写的革命标语。”[13]P131

(二)从叙述的方式上来看,苏区标语以本土化和通俗化特色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4]P467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强调和坚持的,又是适应民众的文化水平与理解能力的。许多苏区标语大量使用了非常口语化、大众化、乡土化的百姓语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如:“穷人没有饭吃到土豪家里去挑谷”,其中“挑谷”指的是“挑粮食”;“欢迎白军士兵的反水过来当红军”、“欢迎反水农民回家”,其中“反水”是江西的客家话,指“叛变”或“投诚”的意思;“不卖油盐柴米把白军”,其中的“把”字,也是江西客家话,是“给”的意思;“三民主义是打狗屁”,其中“打狗屁”也是客家话,指“放狗屁”的意思;“共产主义不是汤[荡]产主义是主张生产机关”,其中“汤[荡]产”是客家话,指的是“不劳而获”,或“无偿得到财产”;“共产主义不是公姨主义是主张男女婚姻绝对自由”,其中“公姨”是客家话,指的是“共用老婆”的意思;“穷鬼不要打穷鬼只杀土豪劣绅”,其中“穷鬼”是指“穷光蛋”的意思;“活捉蒋介石这个狗东西”、“活捉蒋介石狗头”,用了“狗东西”、“狗头”两个俗语,就很生动形象;“杀白军探子”,其中“探子”是“侦探”的意思;“消灭抢贫苦工农鸡鸭的国民党”,用上了抢“鸡鸭”二字,形象地表明国民党的穷凶极恶;“活捉鲁胖子”,用“鲁胖子”形象地代指伪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而“工人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学习苏俄红军精神!无产阶级只有分了田地,才有饭吃有衣穿!”、“反对老公打老婆!”、“女子要读书识字”、“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等标语更是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具有乡音语调、农民口吻的标语显得朴实感人,一下子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看后感觉很亲切,容易识记,达到了非常好的宣传鼓动效果,在生动的宣传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三、苏区标语宣传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中,苏区标语以其坚定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丰富全面的理论内容而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途径,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由抽象向具体的转化。可以这样说,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用标语这种形式来探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相当成功的。苏区标语宣传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启示:

(一)要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6]P111-112“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15]P952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他非常重视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主张用写标语这种易于理解的宣传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这种深奥的理论。比如: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下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这样写道:“文字宣传,如写标语等,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处,壁上写满了口号。惟缺绘图的技术人材,请中央和两省委送几个来。”[6]P77-78在当今中国,虽然历史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众化,同样必须与中国当代的国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广大群众所理解与掌握。

(二)要用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易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命。1931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中就指出:宣传“不论是党的与苏维埃的都要通俗,并与群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13]P39而通俗化又必须以适当的媒介形式来表达,才能达到效果。苏区标语操作方便,简单明了,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达到了宣传与鼓动的效果。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众化,更是需要通俗易懂,需要运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要不断实现语言风格的民族化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从中国社会实践中土生土长起来的,而是经由俄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多种渠道传入中国。因此,当人们要宣传、普及这一理论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问题场域的转变,也就是说要将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为理论背景的马克思主义,转变为带有中国形式、中国语言风格的理论体系。在苏区时期,只要红军经过的地方,都有以当地语言风格的标语出现,这样才能容易为当地群众所理解与接受。在当今中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众化,就必须不断实现语言风格的民族化。

(四)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介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苏区早期,即使标语宣传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光靠标语宣传这种单一的形式也无法完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借助其它各种传播形式,如报纸、杂志、学校、社团、广播、电台、演讲、书信往来等等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今天的世界已不同于苏区时期,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传媒时代,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载体、媒介、渠道变得丰富多样、即时迅捷、双向互动。在这样一个新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博客、微信等各种新传播媒介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合起来,力求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前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现实要求,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时代化相结合,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战斗力。苏区时期,标语宣传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时代化做到了很好的结合,特别是一句“打土豪分田地”,满足了农民千百年来对土地的强烈需求,调动了当时多少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当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必须把握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群众的要求,找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群众生活的结合点,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讲群众关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六)要培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同当时党和红军对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的重视与培养是分不开的。192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宣传工作决议案》中就规定“各级党部必须有专门执行宣传工作的组织”。[13]P15为了加强军队的宣传,建立了宣传兵制度。1929年9月,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写道:“红军现在有一个宣传兵制度,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均须派5个人担任宣传工作,这5个人不背枪,不打仗,不服勤务,名叫宣传兵。”[4]P369在古田会议之后,红四军决定以支队为单位,设立宣传中队,编制为队长、队副各1名,宣传员16人,挑夫1人(挑宣传品),公差2人。每个中队的宣传员分为若干分队,每个分队有分队长一人,宣传员三人。[5]P100组建宣传兵,设立宣传队,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与人才保证。同时,当时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给我们今天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深刻的启示:要由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只有信仰和精通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培养一大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让他们贴近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在与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获得群众的认同,进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渠长根,贾迎宾.标语口号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现形式[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3).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卷)[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5]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张健,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展望[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9]厉有国.十年内战时期党的标语口号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角色分析与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3).

[10]张品良.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标语文本解读[J].东南传播,2010(9).

[11]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14]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标语大众化苏区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标语变变变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苏区创业致富人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