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四个维度

2015-01-30 02:21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四个维度优化

柳 丽(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四个维度

柳丽
(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党员干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把握道德维度,用清正廉洁的干部形象构筑政治生态环境;把握法治维度,以完善的法治保障政治生态环境;把握纪律维度,以严明的纪律保障政治生态环境;把握制度维度,以完善的制度支撑政治生态环境。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党员干部要做好长期攻坚战的准备。把道德维度、制度维度、法治维度和纪律维度镌刻在内心深处,并在实际行动中构建起“政治新常态”的宏伟大厦。

关键词: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四个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政治生态问题”,并多次加以阐述。他在党的十八届中纪委二次会议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他又强调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性。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活及政治发展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集合体,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党执政为民的基础,并在行动上做出表率。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党员干部要用党章法纪约束自己,在思想认识、法治建设、制度建制和纪律建设等反面狠抓落实,并力争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把握道德维度,用清正廉洁的干部形象构筑政治生态环境

优化政治生态环境,需要党员干部以主体的身份切实担负起责任,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把握道德维度,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讲求党性修养、注重品质锤炼,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践行者。

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精神品格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优良的道德传统。黄帝“修德立义”,用仁德教化天下,拉开了崇德尚义的中华传统道德序幕。周公“敬德保民”、孔子“仁义礼智”、孟子“舍生取义”、老庄“尊道而贵德”等等,使中华传统道德的内容更加丰富。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伦理思想成为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道德崇尚德仁的优良传统,强调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在实践中重视道德践履,倡导道德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这些优良的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资源,为当代党员干部道德品格、道德精神的养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党员干部要在弘扬中华传统道德的基础上,正确面对现实道德困境,做出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理论学习是形成良好道德品性的基础,是执政党服务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备要素。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着注重理论学习的优良传统,无产阶级政党科学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精读原著,他们是无产阶级政党学习的典范。列宁认为共产党员:“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1]党员干部要在深刻把握中国世情、国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学修身、以学养德。一方面,要深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文本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在党员干部中形成读原著、解原著的良好学习氛围。要熟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会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学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领悟在农耕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政治体制,从中汲取立德树人的价值观,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道德人格。

反省思考是形成良好道德品格的条件。良好的德行是衡量党性的重要标准,是否遵守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成效。为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党员干部需要在体察社会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常思考、常省悟,最终通达慎独的境界。那么,党员干部思考反省的立足点体现在哪里呢?一方面,党员干部应以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中汲取不竭的道德力量。历史人物、革命先烈和时代楷模是一个时代道德精神的汇集,党员干部需要思考反省,见贤思齐,明功德,懂私德,时刻都要情系人民,为人民办实事,才能做出经得起时代、人民和实践检验的政绩。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应配合党中央各项政策,通过思考体悟坚决纠正自身的各种不良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专项整治,着手解决干部的特权作风问题,官员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渐趋减少。通过这些举措,目的是让党员干部常思常想,明辨之、慎独之,遵守职业操守,遵循公共道德,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境界,从而较好地实现美德与良政、党性与德行的有机统一。

实践是增强道德力量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科学的实践观是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的重要方式。党员干部也要凭借实践的力量,在实践中检验德行,在实践中增强道德力量,在实践中提高精神境界。实践既是检验党政官员德行的试金石,也是炼造官德的大熔炉。为了打牢履职尽责的道德基础,要采取培训会、辅导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培养品性,磨炼意志,以奋发有为的作风展示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一心为民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

二、把握法治维度,以完善的法治保障政治生态环境

法治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社会文明的深刻体现,也是近百年来志士仁人不断追求的夙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把“法治中国”“法治社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实现、有序法治秩序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毋庸置疑,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必将引起政治领域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丰富的法治理论、完善的法治体系是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思想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法治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并根据中国国情赋予新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法治最初由先秦法家用于治国理政,与人治并没有明晰的界限,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精神也是格格不入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抨击柏拉图人治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治的概念,即“至于谁说应该让一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常人既不能完全消除兽欲,虽最好的人们也未有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2]。实质含义就是“法律的统治”。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口号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统治的过程中提出的,是对法治内涵的丰富。恩格斯首次在党内生活中应用法律概念,把党的章程视作“共同法律”。列宁根据苏联国情把俄共(布)的章程视为基本法规。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思想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并借鉴了古今中外一切法治思想的合理内核。在长期的法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阐明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认为党需要制定详细的法规,才能促进党内关系的完善。邓小平的法治内容,廓清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的关系以及法制教育观等等,奠定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江泽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观,独具特色。胡锦涛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追求。习近平的依法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继承和发展,从法治信仰的角度分析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问题,意蕴深刻。

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依法管党治党。人治的突出表现是某些官员的“以言代法”和“权大于法”的思维和作风,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危及了党的执政地位。法治就是依照法律管党治吏,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法治的实现需要两个必备环节,一是法律的制定,二是法律的实施,只有制定法律并有效地实施才能实现依法管党。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重要的是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行和落实情况,就是让全社会都遵守法律,形成一种崇尚法律、遵守法纪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要切实遵守,秉承“为官者不得违法”的基本原则,把依法治国推向新的阶段。

切实转变观念,使法治信仰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内心的真诚信仰和真心拥护,法治信仰的形成也需要党员干部内心的认同。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说:“当人们的确相信法律是一回事的时候,法律才是一回事;当人们认为法律不是那么回事的时候,法律什么都不是。”卢梭也认为法律最重要的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而不是刻在大理石上。因此,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相信法律、信仰法律的良好风气,让法治成为人们的一种常态、行为习惯和自觉行为。“法治中国”“法治社会”的提出,为党员干部信仰法治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要想使法治信仰内化在他们内心深处,成为共产党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学法、知法和守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拥有一套完善的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党的理想信念、纪律约束的综合体现。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和健全党内立法,严格党内执法,完善党规党纪,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把握纪律维度,以严明的纪律保障政治生态环境

增强纪律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注重培育无产阶级的纪律意识。列宁认为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为无产阶级崭新纪律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这种纪律就是“新任工人和贫苦农民的组织性的纪律,是同志的纪律,是对人非常尊重的纪律,是在斗争中发挥独创性和主动性的纪律”[3]。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把加强纪律性、增强服务意识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从而夯实了执政为民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员干部纪律意识的培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认为这是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在党的在十八届二次和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强调了加强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以及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严明党的纪律,并纳入政治生态实践的全过程。一方面,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意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是党的力量的源泉,组织能增强党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加强组织管理,执行组织纪律,才能促进党内组织体系的完善。

从严教育、从严监管、从严执纪。其一,从严教育是基础环节。党员干部价值观的形成、纪律观念的增强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脚踏实地的攻坚精神、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党纪法规教育,围绕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学而不信、学而不化和学而不用的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坚定信念。其二,从严监管是关键条件。坚决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长管长严,真管真严。从严约束党员干部中的一些不合理行为,重点解决管理不严问题。从严监督,做好党员干部的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也要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养成在监督环境下工作的习惯。其三,从严执纪是根本抓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坚决落实党员干部主体责任制。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的纪律,有令必行。纪委要严格督查党员落实党纪情况,对不遵纪守法的党员干部坚决惩办。

四、把握制度维度,以完善的制度支撑政治生态环境

在党的十八届中纪委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4]。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政权颠覆的现象比比皆是,世界政坛上因为执政党腐败堕落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把握制度,理应把用人问题和反腐问题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反腐倡廉惩戒体系。

用人选人是反映政治生态的方向标,要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严格用人导向,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来选拨党员干部,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把那些具有实干精神、吃苦耐劳和真心为民办事的人选入党员干部队伍,使他们把心思放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为人民谋福祉上。只有把好用人选人的标准关和审批关,才能从根本上纠正用人不当的不正之风,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一种为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政治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在全党深入开展以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伟大诗人杜甫,逢开元盛世则“会当凌绝顶”,遭遇天宝年间乱世则“路有冻死骨”,这足以说明社会环境对人民群众的影响。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四风”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一种发扬民主、善于听取意见的民主氛围。各级领导还要开好民主生活会,围绕重点问题商议解决,集中排查,立规建制,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环境。

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间形成一种遵纪守法、讲求办事效率、自觉规范自己行为的良好氛围。党规党纪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对党员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不断完善党纪法规和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制约,从而为管党治党提供了有效的制度规范。新形势下,完善党规党纪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党员干部通盘考虑,把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加快廉政法规制度建设。要不断强化廉政意识,严格遵守党纪党规,自觉规范廉政行为。另一方面,有效监督各级党组织和每位党员干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监督考察,提升各种组织机构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使党员干部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加强反腐败机制创新和机构建制,减少腐败增量。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推动监察工作,实行领导体制程序化、制度化和具体化,强化对党政部门的监管,加大巡视力度。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雅腐”问题,认识到“雅腐”是部分党员干部打着雅号进行钱权交易,是新形势下的腐败新形态,同腐败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雅腐”严重影响了党的纯洁性,阻碍了政治生态环境的重构。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的反腐败工作依然严峻复杂,要加快建立反腐败体制机制,牢筑反腐败的思想防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发生。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渗透民主因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5]。要做好反腐问题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加快党风廉政建设,改革党内组织机构,创新反腐机制。

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党员干部要做好长期攻坚战的思想准备。道德维度、法治维度、制度维度和纪律维度的基本内容不同,对党员的要求也存在着差异性。道德维度一般指的是党员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伦理,侧重于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层面。法治维度一般指的是党员干部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方式,侧重于党员干部法治观的培养。制度维度一般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反腐机制和官僚机构改革,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纪律维度从更深的层面规制了党员干部需要遵守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是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保障。

道德、法治、制度和纪律是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四个必备因素,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要做出表率。党的十八大以来,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成为新的话题,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构筑这样的政治新常态提供了方向。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实践中,党员干部要切实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努力,把道德维度、制度维度、法治维度和纪律维度镌刻在内心深处,并在实际行动中构建起政治新常态的宏伟大厦。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86.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69.

[3]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7.

[4]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7.

[5]习近平.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中国青年报,2015-01-14 (05).

[责任编辑张敬燕]

作者简介:柳丽(1980—),女,山东济宁人,博士,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4-109)、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青年项目(编号:JXGXDJKT.QN-201423)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10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5)06-0054-05

猜你喜欢
四个维度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分析
建构深度学习课堂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生态文明制度四个维度的创新与优化路径研究
潜心语文 循道而行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培育的“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