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航中国梦

2015-01-30 01:44:18郭惠兰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风民风党风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8431(2015)05 - 0055 - 02

〔收稿日期〕2015-08-10

〔作者简介〕郭惠兰(1975-),女,中共太原市小店区委党校教务处讲师。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化之年,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增强价值观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凝聚改革共识、推进改革进程、促进民族振兴、引航中国梦起到巨大作用。新时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

一、与传统文化融合,内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去年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就讲到:“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提出,首先要有文化基础,就是要以中华传统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将中华美德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二者并行不悖、互相促进。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自强不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包容会通”、“见利思义、诚信为本”“勤俭廉政、精忠爱国”、“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身慎独”等精神,通过改造升华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中。所以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必须采取“扬弃”的辩证态度,才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因素和正能量。只有客观科学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与干部培训融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

领导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将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的重任。领导干部是干部群众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领导干部只有身先士卒,才能以上率下;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上行下效。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与世风民风紧密相连。党风决定政风、民风。而党风、政风,在百姓眼里就是“官风”,“官风正则民风淳”,民风则透视和折射党风、政风,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党风,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政风、民风。党的十八大强调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为此,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努力做到从“知晓”到“理解”,再到“行动”,要自觉践行爱国奉献的根本要求,自觉践行公平公正的执政理念,自觉践行诚实守信的做人本色,自觉践行务实清廉的公仆精神,务实为本,清廉至上。在日常生活里、在工作岗位上、在人际交往中,多一份担当、多一份努力、多一点行动、多一点坚守,用自己的行为和品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形成良好氛围,从而汇聚起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与国民教育融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建设的目标、社会发展的前景和个人自立的规范的统一,是对国家、社会、个人的系统认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们渗透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而言,好的信仰就是一种好的精神力量,好的信仰就是人生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求学生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好儿女;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在未来做一名好栋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必须抓住学校教育这个重要阵地,同时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宣传等各种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基础。因而,国民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将“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充分融化为“国家、社会、个人”的一体。即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和家庭、社会的教育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在社会实践中去认真践行,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中,国民教育课程体系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其养成伴随终身如影随形的好习惯。

四、与社会生活融合,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最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和接受,如王曼利,22年坚守公交岗位,笃信“每辆车都有终点、但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再如铁飞燕在旅游途中,救起落水的修桥工人,坚信帮助他人才会让自己的正能量永远“满格”。王曼利、铁飞燕等人大代表的凡人善举,引发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共鸣与思考。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家风”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共鸣和好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好的家风浓缩着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人们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涵养新家风有机结合,恰恰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标准和价值目标从集体的宏大说教走向个体的微观生活,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落实到千家万户,通过每个公民的参与,让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春风化雨的新风尚,家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心中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圆。

因此,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落地,就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激发社会生产力,使社会更加文明美好,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从而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政风民风党风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廉政文化涵养廉洁政风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18
多彩民风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七一”高歌新党风
中华魂(2016年7期)2016-11-25 15:17:35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5:04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全省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调查侧记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07
乘长风兮破万里浪
支部建设(2013年6期)2013-09-06 15:19:06
扎实开展党风讲评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阳煤集团开元公司开展党风讲评的实践与思考
支部建设(2012年27期)2012-08-15 0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