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严以用权”是执政党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

2015-01-30 01:44:18张冲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用权敬畏权力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8431(2015)05 - 0009 - 04

〔收稿日期〕2015-09-10

〔作者简介〕张冲(1969-),女,焦裕禄干部学院培训部教师。

“官”字为上下结构,上面一顶乌纱,下面两口叠连,说明“官”之为“官”的意义在于为民言事。然而,为官者能否戴正头顶的乌纱帽,能否做到为民言事,还需要接受严格的检验。自古以来,官员的乌纱帽具有神圣的意义,是其区别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标志,代表了官员所拥有的权力和须担负的责任。因此,严格谨慎地使用手中的权力,做到“严以用权”,不仅是为官者作风的核心要求,也是维护党的形象的关键。

一、严以用权是宗旨意识的具体体现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为民用权,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三严”落实在实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把权用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忧民之心,首先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的。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同时,忧官是忧民的前提条件,一个不懂得忧官的人,他也不可能忧民。我们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弃非分之想,才能真正做到忧官忧民忧天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首先,为官者要为民言事,是党的宗旨意识决定的。权力的本质就是履行对党和人民的责任,所以能否为民言事是党衡量为官政绩的关键。习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过:各级领导干部要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举有所虑。如果说敬畏是内心的道德约束,戒尺则是党纪国法和各种规范的尺度。心中的敬畏、手中的戒尺,说到底就是做人为官的德行、规矩和准绳。权就是在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老百姓说好,老百姓赞成,你的权力才被认可。包拯在《论星变》中说:“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今天一些领导干部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过度运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致使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领导干部是否能够常怀敬畏和戒惧之心,不仅关系其做人行事的操守和品行,更关乎党的执政之基。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要求坚决清除“不严不实”之弊。常积于忽微,正是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心无敬畏、手无戒尺,越界越轨日积月累而成。因此,要从行为上杜绝“不严不实之风”,必须在思想上根除病因。

其次,为官者要做到为民言事,就要拒腐防变。古来芳饵下,谁能不吞钩?敬畏法纪,才能抵御各种名利财色的诱惑,心不动、手不伸,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敬畏之心不可无,戒尺之威不可亵。当代共产党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领导干部肩负重担,必须要求用好手中的权力,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党和人民的关系只能是鱼水关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对人民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执政党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很大,应该有一个权力清单,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什么是公权,什么是私权,要分开,不能公权私用。”早在1957年,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的“怕”,其实就是要心存敬畏,对党和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监督。只有对人民赋予权力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时刻牢记“当好人民的勤务员”的从政理念,才能使“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权力真正为民所用、为民所享。也只有这样,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得以发扬光大,领导干部务实、为民、清廉的形象才能得以生色增辉。敬畏人民,才能保持本色,做到廉洁清正;敬畏人民,才能扑下身子,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工作决策时不是“目中无人”而是“心中有民”。中国古人则笃信“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对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敬畏,就是要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今天,我们党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要求领导干部认清手中权力的归属,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运用为了人民的权力观,要求领导干部通过修身、自律、心存敬畏、严把权力关,确保“用权为民”。

二、严以用权是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治吏必然要求严以用权,这不仅关系着党的执政之基,还关系着民心所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对权力的运行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现阶段各级领导机构中,权力的真空地带依然存在,很多领导干部只知道挥霍手中的权力,丝毫认识不到肩上应当承担的责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的现象?首先是党员干部的权力与责任不对等以及问责机制的缺失,没有畅通干部“下”的渠道,干部的逾矩作为没有受到问责追究;其次是监督不到位。现阶段对权力的监督依然主要局限于纪检监察部门,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马克思说过:“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的利益。”毛泽东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没有人民的监督,政府就会蜕化变质,人民才是自己政府唯一的看守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管理干部,首先要管好一把手,让领导干部正确认识自己,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让手中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和责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因此,如何让权责统一,如何真正实现群众监督,是解决当前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

“严以用权”不仅是从严治吏的本质要求,也是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领导干部能否依法行使权力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其工作成败,民心向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焦裕禄在兰考治理三害的过程中,为了不让干部搞特殊。他始终以身作则,当年他成立一个“反走后门”办公室,杜绝干部特殊化,给兰考的领导干部讲,“只要规定不让大家做的事,我焦裕禄首先不做,我不做的事也希望大家不去做。”关于焦裕禄儿子“看白戏”,女儿去酱菜厂腌咸菜等等这些事就是他秉公用权,赢得兰考百姓爱戴的最好例证。一个人活了42岁,在一个地方工作了475天,却换回了这里百姓50多年的思念,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用人民给你的权力去为民言事做事。事实上,历史上为百姓所称颂的清官、好官,如汉代召信臣、杜诗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兴利除害、政治清平,百姓称之为“召父杜母”,是为“父母官”之由来。又如顺治年间福建将乐县李知县,在任期间清正廉洁,去官时“县中人数万,焚香拥马首,行止境上,皆号哭,返家绘像祀之”,令人感动。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专门辟条“因部民乞留而留任且加擢者”,记叙了明代因百姓挽留而留任太守、县令的众多事例。如此种种,不胜枚举,都为我们今天加强吏治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和精神财富。今天,严以用权,就不能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要为民用权,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严以用权,就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努力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法治环境。

朱熹的《近思录?治体类》中有“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就是说,心的用处只有一个,用错了可以亡国,用对了可以兴国。关键在于公与私之间的一念之差。当年红旗渠鲜为人知的是,历时十年、投资近亿元的红旗渠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连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去过红旗渠纪念馆的,很难不对一口黑色木箱子印象深刻,那是上世纪60年代修渠时的炸药箱,外观平淡无奇,盖子内壁却贴着一张字条,泛黄斑驳的纸页上,“收据”两个字隐约可辨。自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资6865.64万元,累计消耗钢材123.5吨,水泥6705吨,炸药2740吨,单从这组有整有零的数字,足以想象背后是多么缜密的管理系统,这也是红旗渠账目明晰、制度严密的一个缩影。所以,在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个人生存发展的权利更加重视。虽然相关的法律配套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关于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的改革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公权力行使者,公职机构和公务人员,重公权而轻私权,重公益而轻私益,以致经常导致公权力被滥用,私权益被侵犯,使公共利益在很多情况下实际也被损害。因此,从严治党的一个关键就是把好干部用权这一关。

三、严以用权是杜绝特权的内在要求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当前,人们普遍觉得社会缺乏诚信,国民缺乏诚信精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际关系平衡的纽带被打破。很多现象是,不诚信的行为,不一定受到制裁,或者制裁很轻微,远远赶不上背信弃义所获得的利益。只要有权有势,只要蛮横,就可以获利,那谁还守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习总书记从根本上、从制度上从预防权力腐败的战略高度上提出来的,是依法治国理念的根本体现。预防权力腐败,不仅要打击大、小老虎和苍蝇,更要从源头抓起,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上落实,这才能够保证执政党的肌体健康和政府的高效廉洁,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减少个人寻租的机会。不让制度成为“稻草人”,形成“破窗效应”。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远离特权是党员干部融入民心的关键。每一个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权力这座桥上失衡,应明确为谁掌权,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越大,担当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干部代表人民掌权,就必须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甘于奉献,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为官。领导干部是掌握权力的“特殊群体”,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剑走偏锋”,脱离了制度的约束,不懂规矩、不守纪律,就会使权力滑入偏轨,造成祸害。经验教训反复证明,腐败总是发生在掌权者不按规则、不按制度行使权力的地方。没有对制度的敬畏,权力就不受约束;视制度为无物,就会出现滥权、专权、弄权,就会导致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用权不慎,则会祸国殃民,身败名裂。慎权,就要处理好权利严以用权,关键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焦裕禄一生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牛玉儒坚持“手中的权力只能为群众服务”,严格规范自己和身边人……分析这些优秀共产党人,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习惯自己给自己画个圈,敢于把权力划进制度的圈子里。

权力这东西,有很强的两面性,它既能办事,亦能坏事;它既能耀己,亦能害己。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在一次谈话时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惩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他说:“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一生廉洁,两袖清风。同时他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做到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毛泽东生平最痛恨贪官污吏,建国初期亲自拿起尚方宝剑,痛斩政府高层贪官张子善和刘青山,就是一例。在国民党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在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刘青山都曾奋不顾身地为党和人民的解放,进行过英勇的斗争,树立过功绩。建国后,本可以继续给党、给国家、给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却在全国胜利后短短两三年的和平环境中,经不起利益的考验,败下阵来。当前,我们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各种利益面前,党员干部就应坦荡做人,一心为民,视民为根,具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

杜绝特权才能为民所爱。众所周知,权力和无私相伴一生的周恩来,他用一生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用自身的崇高塑造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全世界的形象。还有我们熟知的舍小家顾大家,几次进藏奋战高原的孔繁森;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县委书记焦裕禄以及杨善洲、谷文昌、李国安、吴天祥、郭秀明等。他们都是“身居官位为民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他们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一种要求,一种职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利益而鞠躬尽瘁。古人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为了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即权为民所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责任和使命,当作压力和动力,当作施展才干、报效国家的机遇。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只有坚持用权为民,杜绝特权、以权谋私,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力,确保权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舆论潮流的冲击下,站稳党性立场,时刻牢记为民言事的根本信条,开门纳谏,请群众挑刺,把满足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的问题、让群众满意作为努力方向,时刻牢记百姓的口碑才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高标准。

总之,“严以用权”是执政党宗旨意识的最大体现,它诠释了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品格和德行风范。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在以资本的逻辑拉动发展的今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求党员干部修公心、修善心,修为民之心,修奉献之心,而且要求党员干部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做到有权不任性。严以用权既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我党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纪律约束,也是其作为我党我国最高领导人对广大领导干部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应有的题中之义,需要每一位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铭于心间、勤习不辍。

猜你喜欢
用权敬畏权力
一些敬畏
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00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敬畏一粒米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06
敬畏先烈
红土地(2016年12期)2017-01-15 13:46:59
立足岗位 严以用权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4
严以律已筑防线 严以用权促发展
公民与法治(2016年8期)2016-05-17 04:11:57
用权先拧紧法治“发条”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2
权力的网络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严以用权必须做好“加减乘除”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36
敬畏 果决 笃信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