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友 吕路军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近十年来陈云生平思想研究述评
陈松友 吕路军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近十年来陈云生平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陈云诞辰110周年之际,梳理十年来陈云生平思想研究的学术成果,展望陈云研究的未来,以更好地促进陈云研究工作。
陈云;思想;综述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缅怀陈云同志的丰功伟绩,梳理十年来陈云研究的学术成果,展望陈云研究的未来,以更好地促进陈云研究工作。
(一)对陈云著作研究
近十年来,在陈云生平研究著作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取得新的研究性突破。由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编写的《走近陈云——口述历史馆珍藏资料辑录》(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年6月版)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真实再现了陈云一生,让人民感受伟人的情怀与追求、品格与风范、业绩与思想;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撰的《陈云人生纪实(上下)》(凤凰出版社2007年12月)以历史时期划分,将陈云的革命生涯划分为八个时期,立体式地展现陈云不平凡的一生;庄彬编著的《共和国领袖陈云》(海燕出版社2011年6月版)则以陈云的青少年成长历程、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和建国后的工作经历为主线,按照时间先后,以翔实、感人的故事为主体,运用卡通插图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朱佳木、迟爱萍、赵士刚著的《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办)和石钟泉、陈登才主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陈云的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年9月版)以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叙述了陈云同志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国的统一、独立、富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陈云生平方面的全景式的展现陈云一生的著作是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著的《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年4月版)一书深入陈云故乡和他生活、战斗、工作过的地方,采访了陈云的亲友、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士,描写了陈云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一部记录伟人生命历程的纪实性著作。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云同志参加和领导了东北解放战争,为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恢复和重建东北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李藕堂著的《陈云在东北》(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版)是第一部研究陈云在地方工作的著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展示了在当时东北大变革、大动荡的复杂环境中,陈云始终秉承“唯实论”,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获得东北人民的高度称赞,从侧面展示了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程和品格风范。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长期主持财经工作,在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调整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刘金田、王敏玉编著的《财经掌门陈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版)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详细介绍了陈云在筹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打响新中国财经史上的“淮海战役”、领导工商业调整、决策粮食“统购统销”、平息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风波、推进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主持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组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财经大事。
此外,对陈云的生平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的研究著作也不少。例如,刘淑介著的《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陈云》(工人出版社2012年1月版)从工人运动的角度描述了工人出身的陈云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自由与解放、为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而奋斗的曲折与辉煌的一生;余玮著的《陈云--从下塘街到中南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5月版)以传记文学的方式再现了共和国历史上这位开国元勋的崛起、辉煌、困惑、冤屈、真情的一生;张远航、刘晴主编的《陈云纪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版)运用大量真实的档案资料,记录伟人陈云生命历程;于俊道的主编《红墙里的领袖们——陈云实录》(工人出版社2012年1月版)以共和国开国领袖陈云寻常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身在红墙之内陈云的诸多真实有趣的生活故事。
(二)“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情况综述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陈云与当代中国”课题组主办的“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自2007年6月举办以来,受到了陈云家人、与陈云一起工作的同志的高度支持,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八年来,“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分别在北京、上海、白山、遵义、赣州、乌鲁木齐、延安、杭州等地召开陈云学术研讨会。除首届外,每届均有主题,分别是“科学发展观与陈云的思想”、“陈云与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陈云与党的建设”、“陈云与党的历史经验研究”、“陈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陈云的党建思想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陈云与党史、国史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陈云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等方面对党和国家的杰出贡献,有力的促进了对陈云思想的研究。
(三)荧屏呈现陈云光辉一生
近年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的光辉一生正在通过荧屏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了解伟人的一生,学习和发扬陈云同志光辉思想与崇高风范,正如陈云之子陈元说的,父亲将毕生心血献给了党的事业,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以人民利益至上,他提倡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方针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
如果说2005年6月七集电视连续剧《陈云在临江》将向观众展示了陈云同志卓越的军事才能,集中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勇挑重担、为党分忧的高尚品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那么2013年10月三十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陈云》则以陈云同志卓越一生为蓝本,通过质朴和纪实的手法生动再现了陈云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同行,仿佛是在重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成长史。
十年来对陈云的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强,研究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研究取得成果涉及陈云的方方面面,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加注重挖掘陈云思想中的一般性规律,注重对陈云思想的横向和纵向研究。
(一)对陈云的哲学思想及工作方法的研究
1.在陈云的哲学思想研究方面
对陈云哲学思想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方面,严燕子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陈云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和鲜明特征就是“唯实”,从科学态度、辩证方法、价值判断、贡献四个层面分析了陈云的“唯实”哲学思想,[1]李厚界阐述了陈云务实、清晰和直白的哲学阐释风格,认为陈云的唯实论就是在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陈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生动的淦释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精神,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赵美英提出陈云的哲学思想是具有应用哲学,知行合一、以人为本的就是特征的政治哲学,其价值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了具体化:把政策与事实的关系具体化为“上”、“书”与“实”的关系。[3]宋月红总结了陈云追求真理,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掌握唯物辩证法,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4]。
2.对陈云工作方法的研究
从陈云具体实践来看陈云工作方法,有论者从1946年七道江会议分析陈云的工作方法和决策方法。在贯彻“坚持南满”方针受到阻力之后,陈云边调查、边与干部谈话,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找出解决争论的突破点,以利统一思想,最终果断决策。七道江会议的决策,正是他后来概括的“交换、比较、反复”这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毛泽东实事求是工作方法的创造性运用。[5]
有论者根据时任《红旗》杂志社经济组组长的苏星在1961年10月至11月参加陈云在北京主持召开的煤炭工作和钢铁工作两个座谈会的谈话、插话,从中来看陈云注重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二)对陈云经济思想的研究
近年来,对陈云经济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具体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陈云经济思想的总体概况到具体分析,体现了对陈云经济思想的研究深入。
1.在陈云经济思想体系方面
陈云经济思想的体系研究有了新的突破,鲜静林,王杰提出陈云经济思想是在东北解放区后期、三大改造完成后和新时期三次时期形成的新中国经济计划化、企业化和管理民主化“三位一体”框架、“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体系架构和“三个两种”+“四跨”三大模式。[6]有论者分析了陈云经济思想具有唯实性、创新性、稳妥性和人民性、整体性的特点。金邦秋以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为背景,论述了陈云关于国情、国力和综合平衡的思想,提出了国情论、国力论、综合平衡论是陈云经济哲学思想的三大理论支点。[7]
有论者把陈云的经济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在一起研究,程恩富、程言君认为陈云“人民要求改善生活”和“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蕴含着“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萌芽思想,一切“有利于人民”的经济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历史渊源,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思想构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历史经验基础,统筹兼顾思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思想历史实践基础。[8]
关于陈云经济思想中的方法是一个新探索,有论者认为,“稳妥”、“稳扎稳打”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特点,在经济工作中处处注意结合,时时强调结合,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结合”方式和方法。
2.在陈云经济改革思想方面
陈云作为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者,其改革思想受到学者的关注。有论者分析了陈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历史背景,陈云针对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以苏联为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在党的八大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随后又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陈洪波提出陈云的改革思想主要围绕为什么要改革以及如何实行改革等两个方面展开.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9]有论者将邓小平、陈云改革思想中进行了异同比较,认为二人改革思想中的一致性是由二人经历类似、信仰一致决定的.差异主要是由二人的性格特点、工作方法和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决定的。
3.在陈云综合平衡思想方面
有论者认为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产生于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有论者提出在综合平衡中发展既是陈云经济思想的根本点,也是陈云全部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根本点。有论者用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分析指导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论者提出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和兼顾性等鲜明的特点。
张凤翱提出周恩来、陈云是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挑大梁”的两位主将,一同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经济建设要注意综合平衡、经济建设要兼顾人民生活等重要思想。[10]
4.在陈云对外开放思想方面
朱佳木从率先主张让邓小平复出、带头提出要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力主综合平衡并成功领导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国民经济调整、率先提出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应由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两部分组成、较早表态支持安徽等地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做法、率先提出对外开放也可以到国外投资办厂的主张、强调处理好积极改革与稳步改革、搞活经济与宏观控制的关系、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及民主的制度化、反复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警惕改革开放中的消极因素,坚持理想信念等十个总结了对陈云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11]苏科五从国内外市场对接的视角探讨陈云的国民经济综台平衡思想。
5.在陈云经济思想的新领域研究方面
陈云一直很重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国策。有论者提出陈云的消费思想,认为陈云的要提高居民消费,必须加强经济建设,必须发展农业、工商业,发展科技和文化教育,要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强调消费生活要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等消费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2]
有论者提出陈云经济绩效思想,陈云认为,提高经济绩效必须本着积极稳妥的态度,立足科学决策、保持综合平衡、提高产品质量、搞好挖潜改造、坚持永续发展。
有论者以时间顺序回顾了陈云三农思想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凝练了陈云三农思想的内容:发展农业是关系国家的头等大事、正确处理好工农业生产比例关系,优先发展农业、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证、坚持科技兴农和市场化道路。
(三)对陈云党建思想的研究
陈云是党的建设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其党建思想从理论到实践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贡献,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陈云党建思想的总体、特点研究方面
对陈云党建思想的总体概述有多种,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概况,耿春亮从陈云提出十五字决使实事求是具有可操作性、阐述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揭示了党的组织建设中具有规律性的内容、注重党风建设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提高到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深刻探讨了民主集中制和纪律建设问题积极探索党的制度建设、认真总结了党内斗争的经验教训系统阐述了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思想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陈云党建思想的科学体系。[13]
对陈云党建思想特点的论述方面,王剑、刘成军从逻辑角度提出党风问题是陈云党建思想的逻辑起点、干部队伍建设是陈云党建思想的逻辑中介、党的事业是陈云党建思想的逻辑终点的观点。[14]有论者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陈云的党建思想,提出陈云始终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抓住党建工作的主要矛盾,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利用矛盾,对党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有论者认为陈云党建思想的独到建树是对党的建设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的清晰而深刻的总结。[15]有学者从两个“伟大的工程”这个新的视角看陈云的党建思想。
2.党建思想涉及的主要内容方面
陈云党建思想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方方面面,迟爱萍对陈云党建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确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是党的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严肃党纪是保障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保障党的决策正确和活力的前提、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执政党必须具备“灵巧的工作方法”和“艺术的领导方式”、党员质量重于数量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益于增强党的社会动员力和整合力等九个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1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陈云的党建思想有着不同内容,近年来,对陈云在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均有论述。例如有论者阐述了延安时期陈云提出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入党”、“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党的支部是战斗堡垒”、“干部决定一切”等方面的党建思想。
3.在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方面
陈云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一贯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朱佳木重温了陈云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关执政党党风建设的论述,从认为陈云所说的抓紧执政党党风问题, 不仅指要办案,更多的是指在党执政条件下要对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纪律上、作风上从严要求。[17]有论者提出陈云在长期领导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维护党的纪律的思想。有的学者认为陈云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对党的制度建设特别是监督机制建设做了深邃思考和重要贡献, 陈云阐明了对执政党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强调必须建立健全党内监察机构、重视发挥党内党外共同监督的作用。[18]有论者认为陈云强调严格遵守党纪的重要性,并主张对以权谋私的党员予以惩处和打击,强调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确定了中纪委的指导方针,还特别注重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党性教育。
4.在党建思想的其他新领域方面
近年来对陈云基层党建思想和领导青年工作加强了研究,李顺禹对陈云基层党建思想进行了总结,陈云的“支部是党的最下层的组织,也是党的最基本的组织。”、“支部不但要在组织形式上具有核心的堡垒的姿势,而且要在实质上真正能起核心的堡垒的作用。”、“群众工作的好坏,是测量党组织的巩固程度的标准之一”等关于基层党建思想是陈云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刘佳提出陈云是我党青年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1938年4月至1941年2月担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陈云始终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政治领导、灵活调整党对青年的组织动员方式、切实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组织建设、持续改进党的青年工作基本方法。[20]
近年来有学者把陈云的党建思想与同时期领导人的党建思想相比较,开拓了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有论者认为陈云在理论发展过程中坚持理论的继承性和一贯性与邓小平同志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不同理论特征、陈云重视理论学习和邓小平重视实践探索的不同的理论风格相互补充,形成了党自身建设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21]
(四)对陈云精神文明思想研究
赵曜提出陈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具有一贯性、独创性,指导性的特点,提出了真知灼见,如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党风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学习是个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22]
朱敏彦对陈云提出的“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奋斗方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键是执政党要有好的党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23]
朱磊提出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理论。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应遵循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统一、动态与静态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原则,从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理论形态、实践领域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述。[24]
(五)对陈云民生思想研究
邵雍认为陈云民生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民和务实,主要内容有陈云提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确保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副食品供应和关心食品安全;坚决治理污染,保护生态,保证可持续发展;重视解决就业、力主计划生育;反对盲目提价,主张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影响人民生活;解决民生问题要有轻重缓急。主要特色是以马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指导工作,坚持从全局和长远观点看问题。[25]
有的学者研究了陈云民生思想中的救灾防灾思想,对陈云在新中国初期组织粮食大调运、解决灾区缺粮问题、实行国家救济与灾民生产自救相结合、主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重视水利事业发展、积极参与防治水患、兴修水利工作等进行了研究。[26]
十年来,对陈云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新的高度,取得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重复研究的现象还不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加强对陈云生平和思想的实证研究,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段,与时俱进,使陈云思想研究与当前党的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满足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实践的需要。
(二)积极挖掘陈云研究的新史料,注重现有史料的充分利用,多角度,多视角进行研究,尤其应该加强陈云学术史的研究,有学者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来研究陈云的党建思想,形成了陈云研究的新成果。
(三)开辟陈云研究新领域,不少学者从具体的行业对陈云思想进行研究,拓宽了陈云研究的领域,比如对陈云林业建设思想的研究、文化思想的研究、福利思想的研究等等,对陈云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宽。
(四)加强陈云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是把陈云的思想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思想进行比较,还要注意把陈云思想前后发展的过程进行比较。
(五)加强对陈云思想的宣传,通过纪念馆、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扩大陈云研究成果的社会认可度、关注度,扩大对一代伟人陈云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让伟人的事迹成为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动力。
[1]严燕子.“唯实”:陈云哲学思想的鲜明特征[J].新视野,2005,(3).
[2]李厚界.论陈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 2013.
[3]赵美英.论陈云的哲学思想及实践品格[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宋月红.陈云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J]. 北京党史, 2013,(54).
[5]舒彬.“最紧急重大的十三天”——从七道江会议看陈云的工作方法和决策方法[J],党的文献,2008,(1).
[6]鲜静林,王杰.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和层次提升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4).
[7]金邦秋.陈云经济哲学的理论支点——国情论、国力论、综合平衡论[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4).
[8]程恩富,程言君. 蕴含丰富科学发展观的陈云经济思想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2).
[9]陈洪波.试论陈云的改革思想及现实意义[J].生产力研究,2006,(1).
[10] 张凤翱,周恩来.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4).
[11]朱佳木.陈云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J].党的文献,2008,(5).
[12]尹世杰.略论陈云的消费思想[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3).
[13]耿春亮.论陈云党建思想的科学体系[J].长江论坛, 2006,(3).
[14]王剑,刘成军. 陈云党建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当代启示[J].求实,2014,(1).
[15]汪晓红.陈云党建思想的独到之处[J].岭南学刊, 2005,(4).
[16]迟爱萍.陈云党建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5).
[17]朱佳木.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J].中共党史研究,2013,(11).
[18]徐行、朱红星.试论陈云的执政党监督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6).
[19]李顺禹.试论陈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及现实启示[J].福建党史月刊, 2012,(22).
[20]刘佳.延安时期陈云对党的青年工作实践与理论探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21] 钟立功.论陈云党建思想的基础性作用及其与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互补性[J].学术研究, 2005,(9).
[22]赵曜.陈云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3).
[23]朱敏彦.陈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4).
[24]朱磊.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论纲[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5).
[25]邵雍.当代中国的陈云民生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26]许红霞.新中国初期陈云救灾防灾思想述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5).
(责任编辑:卫令海)
2015-06-30
陈松友(1970-),男,内蒙古赤峰市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F832.7
A
1672-1071(2015)04-0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