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宋文治画竹

2015-01-30 23:45黄辉
书画艺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画竹吴湖帆赵孟頫

黄辉

在宋文治先生一生的绘画生涯中,写竹图仅是其绘画生涯中的一个片段,宋文治早年曾师承吴湖帆先生,而吴湖帆先生在近世曾以画竹名显于世,吴湖帆笔下的竹子有疏淡清雅之韵味,竹叶有“凤尾梢卷”之势。虽不着色,但仍有缜丽丰润,苍翠华滋的富丽堂皇之感。吴湖帆的写竹之法显然以文同、吴镇之墨竹法为之,诸如《管道昇竹窗图大意》《赵松雪法》《仿顾定之之笔》《仿苏轼笔法》《拟文湖州幽篁》等遗作中可看出端倪。宋文治先生的画竹之法主要宗法元代的赵孟頫,同时又受到了其师吴湖帆的影响,尤其喜爱吴湖帆的雨竹。宋文治画竹以气韵为上,同时又追求高古的气息。纵观宋文治的绘画生涯,其所画文人之竹并不多见,主要是为在创作山水画之余的应酬之作。在所赠书法墨迹中,出于对对方的重视,一般都会用汁绿画竹子做底子,然后再题书于上面,相得益彰。

既然吴湖帆、宋文治的写竹之法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那么赵孟頫的画竹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探讨这一问题显然离不开赵孟頫的成长之所——湖州,而湖州这个地域又与文人画家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同样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赵孟頫自小出生在竹子遍栽的湖州,竹子是赵孟頫儿时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后来赵孟頫得到赏识,几上大都,但家乡湖州无疑是他人生留恋之所。每回到家乡,他总是游艺于余杭、吴兴间。其实,善于画竹的赵孟頫与当时的文人画家均有交往,而李衎和高克恭就是其中重要的两位。李衎对写竹之法极为重视,著有《竹谱》一书,在其首言中写到:“登会稽,历吴楚,逾闽峤,东南山川林薮游涉殆尽,所至非此居者无与寓目。凡其族属支庶,形色情状生聚荣枯、老雅优劣,穷诹数察,曾不一致。往岁仗国威灵,远伎交趾,深入竹乡,区别品汇 。”赵孟頫对李衎的写竹之法也极为赏识,曾题有《李仲宾(野竹图)》所言:“吾友李仲宾为此君写真,冥搜极讨,盖欲尽得竹之情状。二百年来画竹称著者,皆未必能用意精深如仲宾也…… ”此外,元大德七年四月及武宗至大元年间,赵孟頫曾数次对李衎的《墨竹图》进行跋句或题诗。

高克恭与赵孟頫也素有交往,高克恭也是写竹之高手,赵孟頫同样也曾题诗于他,如赵孟頫《题高彦敬画二轴》,诗曰:“疏疏澹澹竹林间,烟雨冥朦见远山。记得西湖新霁后,与公推杖听潺湲。”关于二人的深厚情谊,元代的虞集在《题高彦敬尚书赵子昂承旨共画一轴为户部杨侍郎作》诗中记到,“赵公自是真天人,独与尚书情最亲”。尚书者即为高克恭。而高克恭的写竹之法又得力于谁最多呢?吴镇在《梅花道人遗墨》卷下《竹谱》中记载曰:“古今墨竹虽多而超凡入圣脱去工匠者惟宋之文湖州一人而已,近世高尚书彦敬甚得法,余得其指教甚多,此谱一一推广其法也。”吴镇此语道出他的墨竹之法得高克恭指教甚多,而高克恭又甚得文同之法。高克恭墨竹世已罕得,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有《墨竹坡石图》,为其存世精品。

湖州文人写竹画家群,曾被有的学者称为“湖州竹派”。不仅仅是这里有着丰富的竹林环境,能为画竹提供良好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从宋代的文同、苏轼出任湖州始,到元代的写竹画家群的出现,造就了当地画竹的繁盛,即便是到了明清时期,大部分画家还是以承继湖州竹派之余绪。明代晚期,杭嘉湖地区的画竹名家包括昆山人归昌世(1573年—1644年)、苏州人朱鹭(1553年—1632年)、浙江崇德人费桢(生卒不详)、浙江山阴人徐渭,其中徐渭成就最高。清末民国时期,吴昌硕接湖州竹派之余续,振臂高呼,引领诸闻韵(浙江安吉人)、诸乐三(浙江安吉人)、潘天寿(浙江宁海人)、吴茀之(浙江浦江县人)、王个簃(江苏海门人)等弟子,活动在上海、湖州、杭州之间,为湖州竹派在杭嘉湖地区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轼在湖州竹派的确立和发展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那便是极力推崇文同,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有言:“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其诗与文,好者益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悲夫!”

从成乃凡编著有《历代咏竹诗丛》一书来看,宋代的论竹诗最多,多达1530首。在宋代咏竹诗中,又以梅尧臣、文同、苏轼、黄庭坚、苏辙等人的创作数量最多。可见从宋代那里,写竹之法、之趣、之情,已完全深入到文人士大夫那里去了。上文对赵孟頫古法的追溯,我们可以推出湖州是江南文人画竹的发源地,近代蒲华就仰慕先贤吴镇的画竹成就,对文同,苏轼也很倾倒,在一部墨竹集册中题有“文苏馀韵”四字。晚年写竹,悬笔中锋,干枝直挥冲天,撇叶如刀斧下斫,风雨骤至,尤善于结顶 。对蒲华的画竹水平,曾宓对其评价甚高:写竹一道,各家有别,而难在结顶,也贵在结顶。只往不复,只“造”无“破”,在章法上终非上乘。而蒲华内既自得,故不矜持,即使一竿通天,随意开张,总能收拾得体。长毫饱墨,肆意挥洒,虽粗枝大叶,而法备气至。打点如高山坠石,笔力千钧,不似似之,浑然一体;寥寥数笔,穆穆皇皇。其抒写之速,结顶之妙,组合之自由,境界之高,形简意骇 。

以浙江籍为主体的画竹家群体,很快影响到了周边的地区。不仅影响到了其他画家的写竹之法,还使得湖州竹脉深入人心,这同样也给湖州的地域环境植入了强大的人文精神。在近代画竹家那里,我们往往会看到仿文同、赵孟頫、苏轼等笔意的一类画作,这一笔意的抒写往往出于宗法湖州竹脉余续的画家情结。宋文治先生于壬戌年冬日《学赵文敏笔意墨竹图》同样也是出于这样的情结。竹子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亦被当时的画竹之家所关注,比如,蒲华曾与吴昌硕合作过一幅《岁寒交图》,一人画梅,一人画竹,蒲华在此图上写到:“死后精神留墨竹,生前知己许寒梅。”宋文治先生也常在自家画的竹子图中,落有“高风亮节”一款。

最后,对画竹之法的赏鉴标准又是怎样的呢?实际上画竹之法则还要归到中国画上的“似与不似”上。宋文治讲到,中国画的传统,由“似到不似”,然后达到“在似与不似之间”。因此,要把工夫下在解决国画的“似与不似”上。关于这一点高克恭在谈及赵孟頫与李衎的墨竹法时,曾言到: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白居易在其《画竹歌》中写到: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并以“茎瘦节节竦;枝活叶叶动”为尚,而宋文治先生所画之竹显然暗合古法,所作墨竹浓淡相依,茎瘦节竦,枝叶间错,折旋向背,各具姿态,曲尽生意。

到此,本文论述宋文治先生关于墨竹的文字并不多,但我们很容易梳理清楚宋文治画竹的师法传统,和作为山水画大师其绘画的另一面。宋文治的画竹之法主要得力于其师吴湖帆的影响,而吴湖帆的画竹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湖州竹派”人文传统的影响。关于这一点,我们很容易从吴湖帆的“仿画”一类的竹图中看出。这同样也说明了宋文治在倾注于山水画的同时,对传统的墨竹图亦有着文人化的情结。

猜你喜欢
画竹吴湖帆赵孟頫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画竹题诗
胸有成竹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梅景书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画出幽谷传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