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盈盈
现如今,提起物流一词已经并不陌生,我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规模伴随着物流行业的振兴也在逐渐壮大。但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行业发展尚处于积累阶段,本文就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予以阐述,并就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3PL)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首先由欧美的学者提出,1988年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5年其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的一项关于顾客服务的调查中,第一次提到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中国国家标准GB/T 18354-2006,《物流术语》中,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是“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之现状
1.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行业的发展尚处于积累阶段,其正在从成长期向成熟期逐步过渡。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依旧是公众物流和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在短时期很难有所改变。
2.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较强的企业需求不平衡,由于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理念,物流需求层次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模式为传统与先进并存。其一,国内中小型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相对较低,绝大多数是对常规项目的需求,对于那些综合性强、增值性高的物流服务需求非常少,与之发达国家相比较,显现出了差距。另一方面,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需求层次相对较高。不仅仅停留在仓储和货物运输等低层次的需求,还对库存管理方面和物流系统解决方案等有着迫切的需求。
3.我国幅员辽阔,人力资源丰富,但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并且存在明显的地方文化和区域经济差异,加之货物的不同特性对物流有着各种特殊要求的原因,我国物流业发展在技术上融合纯手工劳动、半机械化、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技术结构。
4.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中小型的运输或仓储企业为主,其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取得规模收益,并且对供应链的增值效应关注不够,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之问题
1.法律法规方面,不能适应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与发展,我国已有的物流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基本上可以维护目前物流行业的经济秩序,但第三方物流涉及领域多,服务范围广,不仅链接产业的上下游,同时又融会在其他产业之中,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各方各面。要满足第三方物流速高发展的需要,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滞后性就显现出来了。
2.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方面,不能适应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的基础设施绝大部分相当陈旧、落后,机械化程度非常低。仅拥有少量的自动化仓库。滞后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信息不能顺畅的流通,难以实现信息运用一体化模式,因此不能做到随时监控物流服务的过程,以及不能全面的掌控物流市场的各类需求。
3.人才团队的建设方面,不能适应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物流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现有的从业人员素质远不能跟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极度缺乏物流人才,他们需要了解现代物流知识,可以运用物流信息技术的且善于经营的管理型人才。
4.理论研究程度方面,不能适应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物流理论研究大部分是援引前人或是国外的观点,调查结果和案例, 都是脱离实际的理论研究。国内的物流企业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发展的每一步几乎都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所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国内情势的理论作为基础支持。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之趋势
1.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化,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持续扩大,要求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进行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引导客户从以往追求简单的基础的物流服务向追求高层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转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需要从恶性的价格竞争转向物流优化与物流解决方案,形成规模不断扩大的全新的专业化供应链物流市场。
2.我国第三方物流从注重供应链的物流技术转向了商业模式的创新,随着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的不断加强,服务链的不断延伸,持续加深的供需双方间的合作,服务模式也随之日臻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更充分的发挥其专业优势,开始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从过去的涉及各领域的物流需求转变成了更加专业化的细分市场需求,根据生产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趋势要求,企业做出相应调整。
3.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开始向金融领域扩展。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与欧美国家相比还不算很完善。因此,以质押和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其发展也标志着第三方物流和金融行业的相互融合,服务范围也随之由原来的静态仓单质押向着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了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涵。
4.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格局正在改变。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以收购和兼并为主要特征的物流行业整合已经延伸到中国,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参与到国内第三方物流的并购浪潮中,这将使国内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被国外资金并购,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之全球化进程。这就使竞争扩展到了资本市场,资本手段被看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图强的有效途径。
五、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之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不光要在规范、合法的前提下,鼓励物流服务市场向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开放,还要对固有的限制措施进行调整,鼓励跨区经营的开展。政府应不断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努力建立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大环境,为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2.提高企业的服务规模。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如行业规范、市场准入等,限制未达到规模经济的企业,使之被排挤或淘汰;采取一些市场举措,如投资、合资、整合、合并、兼并等,鼓励企业的服务规模扩大。只有遵从科学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方法,才能使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逐步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
3.促进标准化、信息化,提高现代化水平。要做到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和数据传输的统一,使得物流的各个环节做到协调一致,从而得到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物流信息化程度之高低,是衡量企业实力的一个主要标志。信息技术使企业充分整合业务流程,适应于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得以将资源共享于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此外,增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信息网络、合理布局,将全国物流网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
4.实施人才战略,大力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应着手建立完善的物流培训和教育体制,积极进行先进的各项学科和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包括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经济贸易、信息管理等技术和学科;增强企业与科研院所间的协作,更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快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育,使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得以形成;密切企业与海内外的科研教学机构的联系,凭借多方位教育培训,大量造就出为我国物流业服务的人才。
5.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企业的资源整合,是指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依靠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将企业内彼此相关却又彼此分离的一些职能相互联系起来,整合成统一的、以为客户服务作为目标的完整系统。在此过程中,资源的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达到最佳匹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以充分体现。具体来讲,通过战略定位和资源整合,企业可以有效地调配战略层面的经营性资产,并且完善服务的功能,提升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提高物流环节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营销能力的具体表现,对市场影响程度深,就能转化潜在的竞争优势为现实的利润收益,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凝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一方面,通过企业合作提供的全方位优质服务,同客户增强业务联系,发展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费用和运营风险。
6.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和物流业基础性的学术研究。我国物流基础性学术研究,现阶段还相当薄弱,远远无法满足中国当前第三方物流产业的需求和发展。通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物流研究系统正在逐步形成,由研究机构、物流院校、物流企业、客户供应链和相关人员所构成的研究组织也正在建立。通过这些,中国物流研究的发展将得到很好的促进,物流研究也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提升,我国物流业的科学发展必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爱萍,陈汉明.第三方物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3-2014). [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
[3]姜春华.物流企业管理. [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