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阎桂兰
电动车:两岸汽车产业合作的新亮点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估计已超过10亿辆,并以每年6000万辆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球有57%的石油消耗在运输通讯上,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将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全球石油预估只能再用40年,造成油价不断上涨。
据统计,运输工具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0%,当中80%来自陆地交通工具。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制定新的汽车油耗标准,强制规定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幅度。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中国人对汽车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2010年大陆车市达到1800万辆,2014年超过2400万辆;台湾车市也有望创5年最佳纪录,达到35万辆。但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油价上涨,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碳的压力也在倍增。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目前海峡两岸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气动力车、生物柴油动力车、油电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空气压缩车等,其中以完全使用电力来驱动引擎行驶的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和不依赖于化石能源的两大优势备受关注。
作为汽车消费大国,中国大陆也认识到以电动车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所具有的战略重要性。多年前,大陆多家汽车厂商就开始研制电动汽车。在国家“清洁汽车行动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计划的支持和带动下,大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部分产品在充分进行示范运行考核后已规模进入市场。混合动力汽车建立起一批中试基地和产业化生产线,目前共有40多款混合动力车型进入国家新产品公告,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市场销售;纯电动汽车受到汽车生产企业的重视,相继推出一批装备先进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商业示范运行不断深入。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等部门启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电动汽车研制项目实现了技术跨越,工信部公布了电动车辆产业标准和允许生产销售纯电动乘用车的自主品牌车企公告目录,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电动汽车实用化样车,并且按照国家标准完成了道路试验和可靠性工况试验。大陆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正逐步建立,初步形成电动汽车产业链,在一些城市开展了新能源汽车试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部分场馆进行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国家相关部门订立了2050年新能源车辆占全年新车50%的宏观愿景目标,并相继推出了大规模的“十城千辆”示范运行政策。
2010年6月,大陆在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再增加了7个;对购买电动车给予数万元的补贴。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园区内所有运行车辆都使用电动汽车。2011年,国家发表“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电动汽车作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目标是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00万至1000万辆,充电站网路支撑纯电动汽车实现城际间运行,形成2至3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截至2011年底,25个试点城市共推广各类节能汽车超过1万辆,累计运行里程超过3.5万公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试点工程已建成并投运87座标准化充换电站、5179台充电机和7031台交流充电桩,覆盖全国26个省市。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充换电站2,351座,充电桩22万个,2015年充电设施建设将增长7倍,在全国27个城市开建电动车充电站,基本满足现有示范车辆运行的需要,标志着大陆电动汽车研发向产业化迈出关键的一步。
两岸合作,恰逢其时
台湾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电动车产业发展政策,2010年4月出台了《智慧电动车发展策略与行动方案》,支持各类智慧电动车科技研发项目,至2013年推动10个智慧电动车先导运行建置专案,计划让3000辆智慧电动车上路示范运行;到2016年自主研发关键零组件核心技术,培育全球前十大智慧电动车旗舰厂商,智慧电动车生产量超过6万辆(含外销1.5万辆);2020年成为全球前5大智慧电动车输出地,创造百万辆外销产值。
为推动智慧电动车正式上路及普及化,并带动智慧电动车产业升级,台当局拟定五大发展策略,包括:以环保节能减碳标准健全智慧电动车的发展环境,推动智慧电动车示范运行,提高消费者购车诱因,健全智慧电动车友善使用环境,辅导产业发展等。
迄今,台当局已促成电动车辆产业投资金额达100.5亿元新台币,协助31家厂商从事电动车整车及关键零组件的研发,台湾工研院、车辆中心、金属中心、中科院、裕隆集团华创车电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组成“台湾电动车研发联盟”。不但瞄准电动车国际供应链,还准备设立电动车测试场,开发电动摩托车、轻型电动车、电动客车等。
工研院机械所副所长王汉英形容:“过去,台湾从未真正打入全球汽车市场、也缺乏产业自主性。电动车热潮给了台湾百年良机。电动车的出现,汽车动力结构大转变,从引擎驱动,变成电池和马达主控,给擅长机电的台湾产业一个百年难得的良机。”台当局对前景充满期待,预估到2020年,有可能创造3000亿台币的产值。
借助岛内较强的资讯和通信技术积累,台湾各家研究机构在电动车技术研发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就,研制出数种实验型电动车样车,如台湾财团法人金属研究中心在“绿能智慧车辆产业成果展”上展示的“金工1号”电动概念车等。一些电动车关键零部件厂商甚至开始供应国际大厂关键零部件,并提供客制化设计研发服务。同时,台湾各界还在汇集技术能量,促成电动车产业聚落,发展关键前瞻技术与创新事业,并完善电动车标准法规、建立电动车研发平台与验证能量,希望将电动车培育成为台湾下一个“兆元产业”明星。
电动车的车架、底盘、内饰、行驶系统等与普通汽油车相同,关键是车用动力电池、车用电动机和汽车电源控制系统。车用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35%到40%,车用电动机和汽车电源控制系统各占10%左右,是电动车成本最高的三大核心部件。
目前车用动力电池主要有镍氢、锂锰和锂铁三大技术路线。其中,镍氢电池因重量重,又有记忆效应的缺点,不适用于需要大容量电能的插电式油电混合车或纯电动车。锂锰电池虽然获得日本车厂力挺,但因有超过摄氏50度,循环寿命将衰减20%,且永远无法回复的缺点,因此包括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车厂都转向开发锂铁电池,俗称“铁电池”。
锂铁电池的安全性高,没有过热或爆炸等问题;与铅酸电池相比,锂铁电池可减少28%到40%的体积与重量,而且锂铁中不含钴等贵重元素,原料价格低,且磷、锂、铁在地球的资源含量丰富,不会有原料枯竭问题,未来克服一系列量产技术问题以后,成本可望降低到和铅酸电池差不多。
车用锂铁电池按构造可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芯和电池模组。目前,台湾参与研制和生产正极材料的厂商有台塑集团旗下的长园科技、大同集团旗下的尚志精化和宏濑科技;研发和生产负极材料的厂商有中国碳素;研发和生产电池芯的厂商有必翔实业、能元科技、金山电能和台达电子公司旗下的有量科技;研发和生产电池模组的厂商有新普科技、能元科技、西胜电子和统振公司的子公司达振能源。其中,位于台南科学园区内的能元科技公司是辜成允的台泥集团投资企业,投入锂电池研发生产已有10余年之久,曾参与美国福特公司合作开发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车,还打进德国BMW公司MiniE纯电动车的供应链,目前拥有至少1000万颗电池芯的产能。
正极材料是车用电池的关键,决定着车用动力电池的储量、大电流放电、高温寿命等参数,锂铁电池最关键的部分是磷酸锂铁(简称锂铁)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达40%之多。在台湾电池界,素有“北尚志、南长园”的说法,即长园科技和尚志精化是目前台湾最顶尖的锂铁正极材料厂商,它们研发生产的锂铁正极材料,性能并不比国际大厂差。特别是长园科技,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有能力批量生产锂铁正极材料的厂商。一台笔记本电脑需要6个电池芯,一辆电动车则需要1000多个电池芯。以每个电池芯需要250克正极材料计算,长园与尚志精化每个月有500吨的产量,仅能满足1000辆电动车的需求。
长园科技的最大优势是生产成本低,因而可以量产。它拥有多国专利技术,采用废铁(氧化铁)合成锂铁,其他厂商目前只能以纯铁作为原料,生产时必须使用昂贵的氩气,不但成本高出许多,而且铁容易氧化,不易提升品质。
锂和铁合成需要耗费大量电力。台塑与长园合资后,2009年在台塑漳化炼钢厂区内建立台塑长园新厂,可以利用炼钢厂的废铁作为原料,并可充分利用厂区内的汽电共生发电成本较便宜的优势,用电成本至少可节省50%。长园公司的产能是每月40吨,台塑长园能源科技公司的产能为每月400吨,居全球之首,两家公司的产品共同以“Formosa Energy”品牌行销。
大陆虽然也生产锂铁电池而且具有一定规模,但电池性能暂时还赶不上台湾厂商。例如台湾15~20C大电流放电技术(涉及车辆爬坡、加速的性能,越大代表性能越好)已经很纯熟,大陆还只有5~7C。长园采用特殊制程技术,可以让它的成本降至大陆厂商的一半;更重要的是批次量(每批生产量)的稳定度是它的绝对优势,这在特别讲究品质稳定度的电池产业是很重要的。
尚志精化研发生产的锂铁正极材料,由于采用亲水分散技术,粉末均匀度较佳,一般评价在电池容量、大电流放电和循环次数表现等性能方面比长园科技稍好,而且已争取到钾铁材料结构专利拥有者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Hydro Quebec)的专利授权,缺点是成本较高,量产技术问题有待克服。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台湾在研制开发车用电动机和电源控制系统方面有一定技术优势,目前参与车用电动机研制开发的企业有台达电子、公准精密、六逸科技和富田电机;参与电源控制系统研究开发的厂商有台达电子、致茂电子、乾坤科技,都获得国际大厂的肯定,成为美国特斯拉(Tesla Motor)、德国宝马Mini-E等电动车制造商的车用电动机及动力控制模组等关键原件的供应商。
特斯拉是美国政府唯一核准的可以上高速公路的电动跑车生产企业,与位于台中丰原生产家电变频马达的富田电机公司合作,在台湾林口设立跑车发动机工厂,并与位于高雄从事模具制造的公准精密公司和转子制造商高力热处理公司合作生产跑车发动机用感应马达与动力控制模组,与从事科技业电流检测的致茂科技公司合作生产跑车电控系统,目前特斯拉生产的电动跑车,充电3个半小时后,最高时速能达到每小时390公里。
能元科技则负责提供BMW第一款电动车Mini-E的锂电池模组。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一些不太出名的中小企业,往往在某些技术领域具有独特的发明。例如在台湾中部的南投南岗工业区,有一家成立迄今仅9年的六逸科技公司,他们先后开发出以“Justwin”品牌行销的各项产品,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沙滩车、卡丁赛车、汽车用的永磁无刷电动机,到独步全球的电动冲浪板,甚至在短短两个月内,改装完成时速可达120公里的电动汽车。
电动车电源控制系统需要大量高电压电流转换和电源控制集成电路,目前市场多被外商掌控,而且技术门槛高,但台湾已有多家IC设计公司和晶圆厂已投入开发,包括茂达电子、富鼎先进、远翔科技、汉磊科技和元隆科技等厂商,开始研制车用IGBT、MOS-FET等元件。
在整车领域,裕隆汽车和必翔实业公司被誉为“电动车双虎”。裕隆以专业汽车制造厂起家,从学习国外造车技术、代理外国品牌,到自行研发技术。2009年底,位于三义的裕隆工程中心研制开发出首款自有品牌“纳智捷”Lexgen M7电动休旅车(SUV),在2010年台北花博会期间登场并示范运行20辆;另一种“Neora”电动四门轿车在2011年4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露面。东风裕隆目前正在申请取得大陆新能源车认证,目标希望是2015年下半年在杭州萧山厂开始投产这种电动车,逐步进入大陆新能源车市场。
必翔实业公司董事长伍必翔以生技产业起家,被台湾媒体誉为“飙梦发明狂”,拥有自主的锂铁电池技术专利,是岛内著名的“锂铁电池大王”。必翔除了生产批量车用锂铁电池外,于2008年在欧洲推出与法国MicroCar公司合作研制的轻型电动车,并已接获1000 辆订单,于2010年3月斥资10亿元新台币,在宜兰苏澳自贸港区打造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可年产3万辆轻型电动汽车。该车含电池约重540公斤,时速上限45公里至80公里,采用9.2伏标准电池,续航力为85公里到125公里,但如果加装额外电池,可行驶150公里到220公里,仅需使用家用插座充电,标准充电时间为4.5 小时。
此外,华德动能公司已于2011年完成两款电动中型客车(15-20人座)的安全审查测试,并挂牌试运行。
电动车是两岸都在着重打造的下一代高科技支柱产业。近年来,两岸虽然各自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优势和不足兼而有之。大陆是全球第一个制订电动车产业标准的国家,目前已经基本掌握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系统的匹配与集成设计,样车的动力性和能耗水平与国际相当,在动力电池和整车制造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技术储备,产业化发展有了一定规模。大陆具有产业规模大、内需大、整车集成、示范运行等优势,但同时具有核心技术沉淀不足,部分知识产权壁垒有待突破、生产一致性弱,高端人才相对缺乏,产业链较薄弱,尤其是上游原材料供应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不足等。而台湾在汽车产品创意研发和核心部件开发能力、柔性生产能力、配套体系和技术专利上具有优势,特别是在车体结构的新材料领域以及控制器、电量显示器、电源模块开发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链较完整,研发与创新能力较强,但不足的是整车市场规模小、依赖性强,资金投入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品牌和市场支持等。因此,两岸若能通力合作,以台湾技术优势及产业链客制化能力,结合大陆电动车产业及市场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必能发挥整合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可以成为全球电动车发展的亮点。
携手建立电动车技术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在两岸电动车产业合作方面,双方可以在整车研发、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全球销售、海外建厂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建立电动车产业的共同标准。目前,电动车产业的很多标准尚不完善,在诸多问题上没有规范化,这给两岸的合作带来很多不便。有时候由于标准不一致,电动车的关键技术不统一,车辆到大陆来要调试一次,回到台湾还要再调试一次。台湾业者呼吁,两岸应在制定共同标准和同一关键技术方面加强沟通,尽快落实,希望未来与大陆携手建立电动车电池国际标准,形成电池厂与车厂策略联盟的模式。
自2006年第二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标准论坛”起,历届论坛都将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列为共同交流合作的议题,就名词术语对照、测试标准和方法、标准制定、技术验证、企业合作、产业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两岸企业不仅了解了彼此在技术发展、产品开发和产业现状等方面的情况,还进一步取得了合作制定标准和建立标准符合性测试平台等共识。
2007年以来,在历届“海西汽博会”期间,先后举办了“中国汽车绿色制造高峰论坛”、“新能源汽车科普图片展”、“海峡两岸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等活动,两岸新能源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坐在一起,围绕新能源电动车国际发展趋势、两岸携手合作及建立大中华区标准的可行方案探讨等议题展开讨论。这些活动为确立海西汽博会“两岸交流、节能环保”的核心价值理念,推动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加深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直观体验,促进电动车的推广和使用,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2009年在台北举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上,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黄重球向率团参会的大陆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正式建议:将电动车列为两岸下一个合作项目,他表示台湾在电动车关键零部件上发展迅速,马达、离电池、电能控制模块和车载信息已是国际大厂的合作伙伴,提议结合大陆创造自主品牌电动车,进军大陆新能源车市场。
2009年11月24日,作为“搭桥专案”的第九波活动,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台湾区车辆工业同业公会和台湾车辆研发联盟共同主办的“两岸车辆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北君悦大饭店开幕,会议主题为“两岸合作互补双赢,开拓全球市场商机”。大陆方面派出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任团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为副团长,团员包括吉利汽车总裁杨健、江铃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锡高、奇瑞汽车副总裁周必仁、东风汽车副总经理李绍烛,以及上汽、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吉利、江淮、曙光、华晨、上海电驱动、天津清源、中信国安盟固利等大陆企业负责人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专家近百人赴台;此外,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产业协调处处长胡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邵奇惠等也随同参与此次会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技术处”处长吴明机、“标检局”局长陈介山、裕隆集团执行长严凯泰,以及中华、国瑞、福特六和、三阳、华创车电、纳智捷、东阳、全兴、信昌、健生、勤美、敦扬、必翔、能元、致茂、富田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负责人等400余人也都热情与会。此外,台湾的车辆电子大厂鸿海集团、光宝集团、台达电及产业大厂中国钢铁及台塑集团也莅临参与,共同见证两岸车辆产业第一次大规模的合作交流。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会议召开前两天,台湾车辆研发联盟(由工研院、车辆中心、金属中心、中科院、华创车电5个车辆研发单位组成)特别举办了一场“绿能智慧车辆产业成果展”及电动与智慧车辆试乘体验作为热场活动,向两岸车辆界以及社会大众展示台湾在自主整车和零部件产品的创新应用成果,希望促成两岸车辆产业加强研发合作、设计与制造分工,发展自主品牌和共同拓展全球汽车及高价值零部件市场商机。
“绿能智慧车辆产业成果展”以先进安全、电动车关键模组、整车自主智慧科技三大主轴进行展示,包括近50项台湾在自主整车和零部件产品的创新应用成果,其中金属中心将历年有关车辆产业累积的研发成果,以“金工1号”电动概念车展示台湾自主研发的电动车及先进安全,节能,智慧化等系统产品的竞争实力,让来访的大陆车辆产业领袖实地感受到台湾在车辆绿能与智慧化的科研成果,进一步触发两岸在互补分工及市场拓展上的合作契机。
在两天的会议中,两岸业界针对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分享两岸的经验与策略,探讨合作互补的机会。其中,24日的会议以“发展自主品牌,进军全球市场”为核心议题,分别从产业的未来发展、自主技术的研发、自创品牌之路、测试验证技术到进军全球市场战略上共同讨论如何合作及互补分工的实质方向。25日的会议着重在“发展新能源动力,供应链互补合作,拓展全球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上相互交换心得,并共同讨论两岸在整车、零部件供应链上如何合作,藉以携手迈向全世界。
在闭幕式上,两岸业界代表签署了3份合作意向书,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台湾区车辆工业同业公会签署合作意向书,未来将加强两岸车辆产业重要议题的研究、交流与合作;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台湾车辆研究测试中心签署合作意向书,未来将就双方的生产情况、法规标准、测试验证技术等进行交流;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与台湾威力能源公司签署两岸电动车辆锂电池及材料合作备忘录,未来将就电池的技术共同投入开发,争取全球绿色能源商机。
会后,大陆代表团参观了台达电子、新普和华创车电技术中心,实地了解台湾电动车产业发展情况;还参访了全兴、健生等重要汽车零部件厂及工研院、车辆中心等研究单位,了解台湾车辆研发实力。这次“搭桥”会议正式开启了两岸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进程。
ECFA助力,合作开拓全球市场商机
2010年6月签署的ECFA,将台湾厂商生产的电动车零部件列入提前降税的早收清单上。以往包括锂铁电池在内的电动车零部件由台湾输往大陆时需要缴12%的关税。而在未来3年,台湾输往大陆的电动车零部件将分阶段调降关税;自2013年起,可零关税进入大陆市场,这意味着台湾厂商不必去大陆设厂,也能保有竞争力。因此,很多台湾汽车零部件厂商已改变原先在大陆投资的计划,打算在岛内设立新的生产厂,以台湾为起点,供应大陆市场需求。
在2010年7月广州举办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科技专家共同提出“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两岸产业合作的愿景”,其中包括:两岸共同发展全球领先智慧节能电动车辆及关键系统,形成国际新能源车辆产业基地,通过运用两岸市场与技术优势,藉由搭桥与试点机制,把握大陆“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商机,强化产业技术、产品研发、验证、制造与试点的合作与分工, 发展自主智慧电动车, 建立产品全球供应链与新能源车辆标准,力争5年内育成全球前五大企业,创造国际品牌。
2011年11月在杭州举办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例会上,双方代表一致同意,以电动汽车作为两岸先期产业合作项目之一。
目前,电动汽车已成为两岸汽车产业合作发展的重点。大陆在政策推动下,预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市场。由于大陆在电动车的发展上尚处于示范运行与技术验证阶段,供应体系尚未成熟,台湾厂商仍有机会切入大陆车厂电动车供应体系。另一方面,因应电动车的产业化,大陆从地方至中央陆续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多数联盟以整车厂为核心,结合上游零部件厂商与学研机构,因此成为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一员,是切入大陆电动车供应体系不可忽略的途径之一。在双方拥有共识之下,通过两岸“搭桥”平台,厘清大陆车厂电动车配套的需求,进而促进双方厂商制定电动车合作计划。
2010年4月初,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率团访台前夕,原定随团一同赴台的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刻意提早几天抵达台湾,为的就是与台湾必翔洽谈合作。胡茂元除了亲自试驾必翔自产轻型电动车外,特别让上汽空运两部8人座电动车的原型车到必翔厂区,以便安装与测试必翔研发的磷酸锂铁电池和传动系统。
上海世博会期间,安装有必翔提供的电池和关键模组的首批数十辆上汽超级电容客车高调亮相,并被指定作为园区内的运营车辆之一。
作为首届“搭桥”会议的回访,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与台湾车辆工业同业公会、台湾车辆研发联盟、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和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两岸车辆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于2010年12月在杭州召开,主要议题是“两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合作的潜力与机遇”。会议主要围绕大陆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台湾汽车产业的特色与优势、两岸汽车产业合作的近况与未来发展、两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合作的潜力与机遇、两岸汽车电子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做法与经验分享、杭州市汽车产业现状与对外合作机遇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经过两天的充分讨论,与会人士达成共识:未来两岸将加强双向投资合作,积极促成陆商赴台投资,协助台湾零部件厂商进入大陆的车厂供应链;同时成立两岸车辆产业工作小组,锁定车辆电子、新能源车辆进行跨产、学、研的密切交流;未来的交流方式将更深入,针对车辆电子、新能源及双向投资进行合作交流,期待通过更多元及更深入的方式促成两岸合作进军全球。会议结束时,双方决定成立“两岸车辆产业工作小组”,加快在车辆电子和新能源车辆方面的产、学、研密切交流。
会上,上汽集团与台湾必翔公司正式宣布结盟,必翔除了供应磷酸锂铁电池给上汽开发电动车和电动大客车外,也包括参与传动系统的整合;双方将采取策略联盟模式,且不排除未来会合资建厂。
2011年8月底,作为“搭桥专案组”第三年举办的活动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台湾区车辆工业同业公会、台湾车辆研发联盟共同主办的“两岸车辆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湾新竹召开,大陆方面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率团赴台,来自两岸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汽车电子(车载资通讯)生产企业及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协会等业界相关人士400多人参会。
此次会议以“两岸合作互补双赢,开拓全球市场商机”为主轴,就电动车产业发展及示范运行、电动巴士发展、智慧巴士合作、电池合作、电动车辆开发、电动车及关键零组件标准交流合作、主动安全系统合作、汽车模/夹/检具合作与两岸验证及认证合作等议题,进行研发、设计、制造、验证等全面性的交流与沟通。
会议结束时,双方达成共识,推动成立“两岸电动车及车辆电子产业工作小组”,上海瑞华集团、泰琅企业、福建侨龙专用汽车公司与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协会与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峰鼎电子公司、启明信息技术公司、小马租车公司等分别就主动安全系统合作、车联网与智能公交车合作、电动公交车合作与特种车辆合作签署了4份合作意向书。曾经参与上海世博电动公交车全程运行的上海瑞华集团总裁帅鸿元表示,希望与台湾公交车产业及租车公司合作,争取参与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智慧电动车先导运行计划”,同时考量在台湾与本地厂商合作生产电动大巴。此行他将拜访数个台湾企业寻找合作机会。
通过几年来数次“搭桥”会议所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执行情况来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台湾车辆研究测试中心已在2010年9合作成立了强制性标准与认证系统、推荐性标准与国际标准、电动车示范先导运行、产业信息与政策信息4个工作小组,双方进行定期深度交流与互动,加强两岸在电动车方面的法规标准及研发测试合作。
“搭桥”会议所促成的两岸厂商合作事例则更多,包括东风集团与台湾裕隆、奇瑞集团与台湾胜荣、吉利集团与裕隆、厦门金龙与台湾三阳、普天信息与台湾新普、北汽与台达电子等企业相互结盟成为合作伙伴,开始两岸电动汽车的合作生产。
此外,新近成立的东风裕隆合资企业中期产品计划提出,从2012年起陆续推出的8款基本型产品,都将采取传统动力车和电动车并行开发和生产。奇瑞汽车与台湾胜荣公司正在彰滨设立新能源研发中心,未来将合作开发新型电动车。台达电子公司主管表示,已与大陆前10大车厂接触,包括北汽、广汽等,将该公司研发的电动车和油电混合车整车动力系统打入大陆品牌车厂的供应链,目前新订单已在握;大陆二线的车厂也有可能委托台达电子设计整个电子动力系统。预估未来3至5年,台达电可望从汽车电子领域获营收100亿元新台币,占集团总营收约10%。未来台达电子只要成功进入大陆市场,就可以掌握全球近1/3的电动车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