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师这次来到咨询室,一脸的轻松,甚至带着孩子式的天真。她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宋老师,告诉你件事,我儿子那天给我开玩笑说‘妈,我觉得你过去经常吃错药,近段好像是吃对药啦!呵呵,这臭小子……我想起你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最悲惨的命运就是有个焦虑而且追求完美的妈妈。这小子,过去肯定吃了不少苦。我现在会经常反省,可别让我儿子拥有悲惨的命运!还有,过去我总抱怨老公,越抱怨情况越糟糕。现在会提醒自己,不去看他还没做到的,先看他已经做到的,现在家里气氛好多了。”
我笑而不语,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感受她那份勇敢与努力。
“每个人的周围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场,我是这个场的一分子,我变,就会带来这个场的变化,周围的人就会跟着变。所以,家庭中最怕的就是出现问题还一成不变。”
“对,对,我有时会反复思考你说过的话,就像你上次所说‘男人最怕被批评,女人最怕被冷落。我观察了一些同事及朋友,还真是这样,这个家男人越被批评,女人就越被冷落。”
我赞许地看着她,心想,文老师可真有心理学头脑。但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身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啊,又有多少人有机缘接触心理咨询,有机会去思考觉察自己呢?
“那我们这次想要探讨什么问题呢?”我把思绪拉回来,想锁定此次工作的话题。
“我们上次不是提到与父母的关系吗?这段时间我经常会想到我的父母,心情很复杂。有时觉得父母也不容易,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养大几个孩子,吃了不少苦。现在,他们年龄大了,应该孝顺他们。但有时想到他们心里又很不舒服,尤其是对我爸,老是对他不满意,可是很快又觉得挺内疚。”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啊!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每个父母都不是完美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创伤,如被忽略、不公平的对待、未被满足的愿望及情感等,就是说我们可能都会对父母怀有不满,甚至是怨恨的情绪。但我们的文化认为责怪父母便是不孝,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强烈的内疚感。但那些情绪与感受真真切切的存在,怎么办?很多人选择把它压抑下来,但它会在今后的人际关系中变相地显现出来。
我们就借文老师的案例来分析一下:她幼年时父亲暴躁、没有耐心,我们甭管是什么原因,反正孩子感受到的是这样。在她后来的人际交往中,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别人正常的拒绝,都会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也可能会过度迎合别人,甚至用讨好别人的方式,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爱,因为她内心有个很弱小、渴望爱的小孩,总伸手给别人要情感。当对方忽略自己时,就容易受伤。在婚姻中,无意识地会让自己回到一个小孩子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用一个成人的方式跟老公打交道。过去缺失的、未被满足的情感就拼命向老公要,老公不能像她希望的方式去对待她时,她就认为老公不爱她,觉得自己受伤、委屈。其实这个委屈不是在现在的关系中产生的,而是她在孩提时代压抑的委屈感。
当我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后,就试着跟文老师讨论这个话题。
“文老师,你发现了吗?我们在与伴侣的关系中,往往会退行,退到婴儿状态。所以,很容易用孩子的方式跟爱人打交道,就把过去对父母的很多情感要求投到配偶身上。其实,这些感受不一定是因他而来,而是它已经在我们体内存在很久了。”
文老师若有所思。
“当一个人有受伤的感觉时,恰恰会防御性很强,攻击性很强,变得好斗、挑剔、爱指责,实则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悲伤与失望。当然,爱情是医治童年创伤的良药,若有个足够好的爱人,他的包容、关注、不离不弃就可以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
“哪有那么好的人?折腾几下子,说不定就把对方折腾跑了,说不定对方也有创伤,需要你来医治呢!很多人都在彼此折磨,都在向对方要爱,希望对方能满足自己。我们都在向对方要内心缺失的爱,两个人都在要,而两个人都要不到。正如有句话说的,相爱容易相处难!看来都需要成长啊!”
“心理咨询就是在帮助人成长,对吧?”文老师主动探索的愿望很强烈。
“对呀,咨询师给来访者以关注与接纳,帮助其释放过去压抑的情绪,这叫“泻”,然后再有咨询师的陪伴与滋养,去“补”,修复来访者被阻碍或压抑的情感,运用多种途径来帮助来访者完成自我成长的过程。比如,我们要试着接纳自己的某些感受,不压抑它,直面它的存在。我问你,当过去父亲对你没有耐心、老嫌你麻烦时,你是何种感受?闭上眼睛,想象着你的父亲就在你面前,找到你过去经历过的某个情景。”
“告诉我,爸爸什么样子?”
“很凶、暴躁,满脸不耐烦。”
“妈妈呢,妈妈在哪里?”
“她躲在一个角落里,她很软弱。”
“体会一下你的感觉,试着将它讲出来”
在我的鼓励下,她开始呓语般表达对父母的抱怨、渴望、愤怒等感受。慢慢地,这种表达变得越来越清晰、强烈。
后来她对我说:我真的不知道对父母还有这么强烈的情感需要,我认为自己长大了,要去照顾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内心还像个小孩子。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的情绪被压抑了,心中都有个小孩子的存在,我们要关注她的需要,她的情绪,她的感受。
每个人几乎都有对父母压抑的一些情感,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再去找父母翻旧账,因为他们已经老了,不能再去惊扰他们,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空间,在合适的人面前,去表达和释放这些压抑的情绪。
等她说得差不多了,我让她进行角色交换,去做父亲或母亲,当她进入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后,可以深切地体验到父母当时的处境与无奈,也能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有深深的爱和心中的歉意,当她在父母的角色里对孩子表达歉意的时候,在心中已完成了一个过程,一个重要的过程。一些情感一旦被满足,便会放下,受伤的感觉会有所减轻。
“我们心中的爱与缺失逐步被满足和滋养后,才能更好地处理现实中的各种关系啊。”文老师若有所思地说。“人的内心世界真的很复杂,到处都是奥秘,心理学这水还真深啊!”她感叹道。
“现在感觉如何?”
“我更清晰地知道过去对老公的怨气也许一部分来自于幼年,是对父母的,而过去却不知道这些。”
“这是你的想法,能多讲一下你的感觉吗?”
“感觉?嗯,觉得浑身轻松了一些,还有一点不好意思,对老公有了歉意。”
“还有呢?”
“还有,就是心里觉得有力量了,委屈少了一些,不再觉得自己在婚姻中是受害者,过去夫妻关系处成那样,自己是有责任的,好像自己也是个肇事者。”说到这儿,她不好意思地笑笑。
让来访者从受害者的身份到肇事者,已经是心理治疗中很有意义的一步了,当她意识到在任何一段关系中,自己起了很大的作用,她会变得更有力量,也会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后来,我们又进行了两次咨询,文老师已有可喜的变化,心理咨询的目标已基本完成,更让我欣慰的是,她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逢她们学校要为在校学生配备一定比例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文老师各方面条件都符合,就踊跃地报名学习。我深知,学习心理咨询的道路,也是个人心灵成长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祝福文老师,愿她在这条道路上收获更多幸福!
结束语:
到本期为止,我们共刊发了心理咨询师宋金娥老师5篇“与文老师对话”系列文章。在这系列文章里,宋老师通过与文老师对话的形式,解答了职业学校女教师在工作、家庭中的种种困惑。这种对话形式,是本刊的一次尝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用新鲜别致的形式和内容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进步。
(责编 赵 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