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舆论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症结在于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过本刊以为,这样的结论值得商榷。最显而易见的证据是,在2008年之前,我们实际上采用的是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还曾征缴过利息税,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但仍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这说明,要想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困境,绝对不是简单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可以实现的——在以往,我们这个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国家里,小微企业是否能融到资,融资成本是否能被小微企业所接受,实际上取决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
而现实是,银行宁愿将钱借给已经不缺钱的大企业,也不愿意将钱借给小微企业。理由很简单,将钱借给后者风险更大——也就是说,在融资市场上,小微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因此,如果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对小微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而且,单从业务操作层面上而言,银行和小微企业双方,也都对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的积极性不高:对于银行而言,一小笔贷款业务流程,跟放一大笔贷款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银行自然对给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由于普遍养不起此方面的专才,所以在它们看来,通过银行融资所需的融资成本也不能算低,而宁愿付更高的拆借利率从其他渠道融资。
从这个角度上说,只要我们还坚持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营,这种现象就无法避免——因为小微企业在融资市场上,基本没有议价能力,而银行要想生存,就必须逐利。
很显然,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等10条办法,以缓解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很显然,其中所提到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就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方案,但效果如何,则还须时间和实践的检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