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鹏 赵明旭
摘要:本文从资金供求中占据主动地位的银行视角出发,研究了大企业和小企业各项贷款总额对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贷款给大企业比小企业更能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规模较大的企业具有贷款的规模效益。本文的结论为商业银行小企业银行信贷配给原因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 信贷支持 利息收入 规模效益
1 概述
小企業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制约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国内外学者在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成果集中在信息不对称、银企关系、银行规模结构等方面。国外学者在抵押贷款、S-W模型的修正、银企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诸多方面对信贷配给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Bester,1985;De Meza&Webb,1987;Diamond,1989)。我国学者主要从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如邓超等(2010)认为关系型贷款是大银行与小企业的最佳结合路径,大银行发放关系型贷款具有多种优势,银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可以为银行带来潜在的收益。
从小企业融资的实践经验来看,银行信贷仍是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而目前的研究多是从企业和政府视角出发来研究融资难的原因,而在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博弈中,小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从资金供求中处于主动地位的商业银行的角度识别和规避风险已经成为解决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选择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具体因素,探讨信贷配给的原因,为破解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提供崭新思路及其现实途径。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
净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净利息收入由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构成,而利息支出相对固定,因此可以通过对银行向企业放贷的利息收入,来研究小企业和大企业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从而通过银行视角分析银行对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原因。本文实证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某商业银行2008年1月-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主要来自银行资产负债表、会计月报表、各项财务执行情况表、信贷收支日报和基础指标日报等相关报表。
2.2 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以下模型进行分析:
Y=β0+β1*X1+β2*X2+ε
其中,X2为定性变量,表示企业贷款类型,大企业取1,小企业取值为0;Y表示银行对企业贷款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在公式中表现为被解释变量(企业贷款总额)样本观测值的n*1阶列向量,ε表示随机误差项的n*1阶列向量。相关数据的描述统计量见表1。
从表1分析,银行对大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最大值为8713万元,最小值为1119万元。大企业利息收入的标准差系数为0.456,较小企业低0.045,说明大企业利息收入较小企业稳定。
2.3 实证结果分析
对大企业和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和各项贷款总额,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回归结果分析,X1和X2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R-squared为0.672,X1系数为正,表明企业的贷款总额对贷款利息收入有显著的影响。X2的系数为正,则表明银行大企业的贷款总额比小企业贷款总额对利息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即银行贷款给大企业比小企业更能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规模较大的企业具有贷款的规模效益,其贷款规模越大,银行所能获得的边际利息收益率也就相应地越高。
3 政策建议
3.1 国家应该加强监管,提升银行对小企业融资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在宽松货币政策下,面对贷款的规模和数量在短期内快速增长,部分商业银行管理粗放,因此,监管部门应当敦促商业银行严守贷款新规,从改造审贷流程等方面全面落实各项贷款规定,将授信级别细化,对贷款质量采取精细管理,引导小企业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3.2 探索并试行针对小企业信贷的差异化监管政策
适当地放宽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申请门槛,广泛拓展适合小企业融资的各种渠道,通过颁布规范、条例,给予适当补贴等激发商业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动力。
3.3 架构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机构和组织框架
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负责全面落实利率风险定价、高效贷款审批等,逐步实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科学化、高效化,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3.4 借助行业协会搭桥融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非常迅猛。这些商会成立的其中一项重要目的就是为各个会员企业解决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等实际问题。这种银行联手协会的模式,有助于解决小企业融资难中信息不对称、可抵押资源缺乏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黄双凤.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出路[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吕慧君.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陆克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
作者简介:
曹志鹏(1971-),男,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导,经济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获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全国管理院校工业技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民建财经委员会委员,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等纵向项目8项。曾任职于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负责资产负债和资金管理等业务,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员;具有丰富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和金融机构投融资实践和管理经验;在银行风险研究基础上撰写的论文被评为陕西省和西安市金融学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赵明旭(1978-),男,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MBA,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