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5-01-29 04:47朱琳
高等建筑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新型城镇化教学改革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乡规划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其作用愈发重要。城乡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学科,其技术方法、政策规范及人才需求等在不断发展。鉴于一系列的变化,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必须转变思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4;G6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6000803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城乡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依据和蓝图,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角色发展也开始多样化[1]。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对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高校教育环节至关重要,因此,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城乡规划教学改革模式具有重要意义[2]。

一、 新趋势下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研究

(一) 教育方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

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当今的城市问题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有着巨大变化,城乡规划专业内容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去学习相关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社会、认知社会的能力。让学生能准确理解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城乡规划基本属性,把握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对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综合调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高水平规划人才的需求。

(二) 注重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规划师不仅是为政府职能部门做好空间利益上的协调与沟通工作,更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的主体是人,规划的目的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和福利,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从自我的“形式”出发,只见物不见人。因此,在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中,要体现“价值判断”“公众参与”“规划管理”“物权权属”等现代规划概念的时代性精神[3]。(三)注重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规划管理人才

很多学生对政府系统性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较弱,且好高骛远,毕业后不愿意当城市管理员,造成目前中国很多中小城市高层次城乡规划管理人才短缺,这也是目前中国阻碍城乡规划工作快速发展的绊脚石。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要加强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教育,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四)施教者对国家政策要有敏感性

施教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将新型城镇化理论结合到教学中来,例如低碳生活、控制房价、新农村建设等,让学生认识城乡规划的强政策性,以促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城市发展作出敏锐的政策性反应。还可以结合优秀设计案例,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评析,增强学生理解深度,提高学生观察和评价具体规划问题和规划方案的能力。

二、 改革目标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等一系列非业务素质的培养,把职业道德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各种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对规划的求真精神,对规划数据的求真意识,使学生亲身感受规划设计对人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二) 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

区域的创新发展需要地方高校提供人才、智力、技术支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4]。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地方高校实践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不仅要锻炼学生的业务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还要优化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积极应对各种新状况。

1高等建筑教育2014年第23卷第6期

朱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

教师素质是专业建设的决定性要素。目前,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城乡规划教育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青年教师应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首先,必须精通所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框架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其二,必须具备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三、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课程设置革新

(一)加强对法律法规知识的深入理解

规划的强政策特点,要求教学过程中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解读。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各城市所面临的任务及重点也有不同,再加上各地自然特征的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规划管理教育对地方需求的多样性。规划教育不仅要系统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还应深入理解适合当地地方特色和经济发展规划管理的相关条例,特别是学习当地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地方法规产生的原因及执行情况以及国家规范对地方法规的制定和规划管理的影响[5]。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管理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部分明确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城乡规划不仅在专业教学中,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就应当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导向的前提下,培养其管理组织能力、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和沟通的能力。

(三)促进交叉学科和关联学科的融合与发展

在强化原有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应引进新的学科,体现教学体系的综合性、系统化、体制化。传统的城乡规划专业大多是建筑学的分支,把城市规划当作“设计”的办学理念根深蒂固,而缺少学生宏观分析研究城市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自然地理、建筑艺术、环境景观、工程技术等基础类课程外,更应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面,借助跨学科知识与技术来认识、理解与预测城市。例如:增加关于新型城镇化的专题讲座,包含宏观与微观,对城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不同角度的研究,注重学生在市场经济转型、政策法律法规变动和人文知识等领域的综合培养。

(四)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是可持续的过程,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城乡规划专业学习过程中应当充分融合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在坚持尊重当地自然和地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找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有效性和环境质量的最合理方法[6]。学习好城市建设中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效率与公平、分割与整合的生态关系,理解生态占用补偿、生态绩效问责、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控制性详规等法规政策,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7]。

(五)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空间的规划统筹是一门需要长期探索的学问,作为复杂系统的一部分,学生应通过多专业交叉研究,合理确定各层次规划的远景空间架构,明确规划协调重点,提高空间战略分析能力。在处理城乡关系上,要求学生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合理开展村庄布局规划,在布局上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形成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共同作用的高效机制。

四、教学方法研究

(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改变当前以技能为主的单一教育,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学、学与用的相互关系,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学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对实际案例解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规划原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实践分析能力,真正实现互动教学。

(二)贴近实际,了解规划所需

城乡规划本身既有刚性也有弹性,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规划管理职能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将城乡规划专业知识转换成公共决策的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加深感性认识,弥补和修正理论认识的不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完整的理解。同时要注重规划成果的表达,特别是文字表达能力。

五、结语

城乡规划教育既要务”虚”,又要务“实”。这是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大方向[8],即城市规划教育应当是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两者并举。在全球化时代,城乡规划课程教学应当是开放的、研究性的。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社会需求的变化,必然推动以培育城乡规划技术人才为己任的城乡规划教育的变化。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索和发现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课程带来更自由的教学氛围,更积极的交流和更大的信息量,从而达到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若.面向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1,12(7):63-64.

[2]苏 阳.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J]. 河南科技,2011(5):28-29.

[3]赵民.公共政策导向下城市规划教育的若干思考[J].规划师,2009(1):17-18.

[4]吴家洁,翟晓春,方莉.长三角区域规划背景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路[J].创业与教育,2013(1):19-21.

[5]贺 慧,余柏椿.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教育新思维[J]. 高等工程教育,2009(1),94-98.

[6]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折[J].城市发展研究,2010(8):11-14.

[7]吴晓,覃永晖.地方高校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31-35.

[8]陈秉钊.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双面观[J].规划师,2005,21(7):5-6.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新型城镇化教学改革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