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成,徐福缘,贾 雷,朱华燕
(1.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上海 201206;2.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十三五”时期中国研发外包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季 成1,徐福缘2,贾 雷1,朱华燕1
(1.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上海 201206;2.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在对上海、北京、武汉等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国研发外包的现状和特点,认为当前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然后,分析了中国研发外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从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制定产业指导目录、统筹相关行业融合、搭建公共平台、应对人才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等六个方面提出 “十三五”时期中国研发外包战略发展的对策。
研发外包;发展战略;“十三五”时期
1.1 多样化主体推动研发外包蓬勃发展
中国的研发外包企业包括本土研发外包企业、跨国研发外包企业中国分支机构、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等多种类型。
在企业、政府、公共平台、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研发外包产业蓬勃发展。在软件研发外包方面,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的合同金额为303.6亿美元,同比增长37.1%;执行金额为240.0亿美元,同比增长36.8%。其中,承接国际外包合同207.9亿美元,同比增长31.5%;执行金额为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30.1%[1]。在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方面,全球外包临床研究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份额约为200~300亿美元,预计在2013—2016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 ~8%。未来3~5年国际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的中心将转移至亚洲,中国拥有领先的投资环境,人才储备和产业政策,加之国内新药研发热潮的兴起,预计国内医药研发外包仍将保持20%~25%的增长。
1.2 新技术渗透融合传统研发外包领域
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使研发外包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不断拓展、深化和创新。医药研发外包同样也深刻受到新技术的影响,比如基因 (用于诊断)和细胞 (用于治疗)等新技术及其衍生技术。
许多研发外包企业纷纷围绕新技术转型升级。浙大网新聚焦云服务与大数据,根据核心能力和深入行业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积累,帮助传统行业变革整体业务流程。睿智化学从单一的合成化学,发展到后来的代谢、大分子,再到如今炙手可热的转化医学研究,不断尝试融合新技术、扩大业务范围[2]。
1.3 并购和跨界融合提升研发外包企业竞争力
近几年,在研发外包领域出现了许多并购案例。在软件研发外包领域,除文思信息和海辉软件合并外,博彦科技、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等企业接连开展并购,其密度和规模远超过以往,跨国并购案例逐渐增多。2014年3月博彦科技收购美国高端商业IT服务公司TPG公司,提升公司在商业智能服务领域和商业大数据挖掘、分析及应用领域的能力。在医药研发外包领域,领先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实现能力互补和融合发展,提供新药研发全方位一站式服务。2014年7月,泰格医药跨国并购CRO企业方达医药,提升公司在北美地区的影响力,进入技术门槛较高的生物分析、CMC医药产品研发、临床前研究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应对客户需要和市场竞争,一些知名软件研发外包企业纷纷寻求跨界融合,尤其体现为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融合。典型案例有2014年以来发生的金证股份牵手腾讯开启互联网金融、恒生电子被马云控股的浙江融信公司收购、海隆软件收购互联网公司二三四五等。跨界融合为研发外包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助于营造更好的商业生态环境。
1.4 研发外包企业与客户之间合作更加紧密
在当前服务外包3.0时代的大背景下,发包方更加重视利用外包实现自身业务流程的调整和转型,更加希望服务外包企业能够提供创新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服务外包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股权、业务深度合作等方式,重塑 “与客户成为战略伙伴”的模式。
上述现象也深刻地体现在研发外包领域。一些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与制药企业等客户正在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分担风险共享收益。调研发现,药明康德在一些项目中改变了之前的外包模式,和国内的药厂客户共同以项目成立团队或公司,结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初期药明康德以成本价合作,后期可以和客户分享研发成果收益。科文斯公司和客户之间已经转为一揽子战略合作,有的业务甚至涵盖整个医药研发流程,而且合同期限也比较长。
1.5 研发外包企业的离岸和在岸业务齐头并进
在岸外包业务没有语言隔阂和文化差异、不存在汇率风险,许多传统以离岸研发外包业务为主的企业转向开拓国内市场,积极承接在岸外包业务。
一些研发外包企业基于自身积累的大量技术和经验,吸引了大量国内客户。比如,药明康德已经拥有了国内数十家药厂客户,境内医药研发外包业务增长率达到近75%,大大超过了其离岸业务。科文斯 (中国)的在岸业务发展也非常快,目前已经占到科文斯 (中国)整个业务的一半。近两年来,国内不仅许多大药厂开始委托科文斯帮助研发新药,一些中小药厂也希望利用科文斯的研发能力和经验,获取研发流程设计、新药研发成果多国申报、研发策略咨询等增值服务。
1.6 区域融合下中西部城市研发外包发展加快
上海和北京是中国的研发外包的第一梯队城市,在制度环境、人才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方面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吸引了大量内外资的研发外包机构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外包产业集群。
随着发达地区在人力成本、物业成本等方面成本的不断攀升,研发外包企业对国内不同区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将业务转移至一些中西部城市,促进了区域融合发展。在区域融合的背景下,许多中西部城市的研发外包取得了蓬勃发展。
当前,研发外包产业出现了综合运营成本的攀升、适用性人才供给短缺、研发外包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政策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这些都将阻碍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成为 “十三五”时期需要面对的挑战。
2.1 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条件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研发外包产业正步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阶段,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的问题将在新阶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发达城市已经着手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如上海、北京探索为特殊物品的出入境提供便利,大连海关设立了国际服务外包报税研发测试中心试点。但是,总的来看许多城市还没有享受到上述成功做法和政策经验,在设备通关、海外并购、企业融资等方面的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创新。
此外,在某些研发外包环节的行政审批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审批环节有待进一步简化。比如在临床试验外包方面,虽然中国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的审批时间已从9~10个月缩短到4个月左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3]。相关环节的审批效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客户的发包意愿,客户会选择当其他审批效率较高的承接地并将业务转移过去。
2.2 综合运营成本上升削弱比较优势
人力成本、房租、水电等综合运营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研发外包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一线城市的房价、物价等生活成本过高,造成这些城市成熟人才流失率较高,增加了企业综合成本,这将大幅削弱中国研发外包的国际比较优势。
综合运营成本上升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除了侵蚀企业利润等直接影响之外,也阻碍了创新成果的落地生根,影响了当地研发外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调研显示,一些企业虽然积累了领先的技术和经验,但是考虑到扩大运营规模所带来的资金和土地投入成本太高,最终会将许多业务外移。
2.3 适用性人才短缺、流动性高困扰企业发展
随着研发外包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入,人才匮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具体表现在企业与客户行业融合发展、跨界融合时,缺乏既精通外包行业规则,又拥有金融知识、计算机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医药英才网数据显示,2014年6、7月份医药研发人才在企业需求基本持平状况下,其人才的供给量却同比下降达50%左右,中高端研发人才呈现持续断层,医药研发人才呈现严重“供不应求”状态[4]。药企和研发外包企业对人才“专业性、协调性、整合性”等的复合需求,加之研发人才每况愈下的市场供给,无形中加大了医药研发外包企业的人才招聘难度。
人才问题还体现在企业在地区转移和布局过程中,在当地很难招聘到足够的合格员工。此外,研发外包企业尤其是软件研发外包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高,核心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流失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2.4 与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矛盾显现
研发外包和多个行业有诸多交叉融合之处,比如软件研发外包和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行业的交叉融合。这些相关行业客户在给研发外包企业带来业务机会和市场的同时,也与研发外包企业争夺着人才、办公用房、资金、政策等资源。
调研发现,当前已经出现了互联网企业对软件研发外包企业人才的过度吸引现象。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升温,无论是资本的追捧、工资待遇的提高,还是从业人员的自我认知,无疑都对互联网企业表现出巨大的倾向性,新兴互联网公司逐渐形成巨大的人才流动向心力,加之软件研发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之间的从业技术壁垒很低,导致软件研发行业的核心人才甚至是核心团队大量流进互联网行业。可见,解决研发外包与相关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问题已经被提上日程。
2.5 研发外包企业国际竞争力亟需提升
为克服益智游戏教学大班额的瓶颈限制,除了校领导与教师外,广大家长朋友也积极参与其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数学益智游戏,让孩子将游戏“带回家”!(如图5)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孩子在这份有趣的“数学益智游戏”菜单中玩得尽兴,家长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乐此不疲。在家长不断的评价反馈中,学校也改进和提升了“小学数学益智游戏”课程品质。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整体经营利润微薄,利润率在10%以下的企业约占受访企业总数的64.5%,约75% 的受访企业离岸业务利润率在10%以下。以软件研发外包为例。虽然中国软件研发外包企业近年来国际竞争力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相比IBM、埃森哲等欧美软件研发外包巨头以及塔塔等印度大型软件研发外包企业,在规模、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大型国际化、集团化的企业,高端人才也严重缺乏,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总量少、结构偏低,获得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仅占10%左右,厂商利率水平和人均收入也明显低于印度领先企业。
此外,近两年中国在海外上市的一些研发外包公司如柯莱特、文思海辉、软通动力、睿智化学等纷纷从美股市场退市,私有化,这些行动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国研发外包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另外一些问题。
3.1 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
在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方面,建议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总结上海、大连等地的现有成功做法和经验,从国家层面将2014版 《上海检验检疫局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 (试行)》以及大连市国际服务外包保税研发测试中心的成功做法向其他城市推广,扩大所适用的地区范围和受益面。同时,研究并出台适用于软件研发外包等其他细分领域在设备通关、海外并购、企业融资等方面的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进一步优化中国整体研发外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
在行政审批方面,建议加强调研,针对临床试验等当前某些研发外包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相关行政审批的效率,在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为研发外包企业的业务开展提供更多便利。
3.2 制定产业指导目录,促进区域间产业融合发展
2014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拓展行业领域。由于研发外包涉及生物医药研发、软件研发、工业设计研发、动漫设计研发等诸多细分垂直行业,这些不同细分领域有着各自的产业特征,发展规律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细分领域的研发外包进行研究,结合中国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研发外包产业指导目录,促进区域间研发外包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加强研发外包产业跨区域合作交流,包括在服务外包产业带 (如苏浙沪服务外包产业带)内部,以及中东西部城市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梳理并解决制约区域研发外包合作的政策障碍,开展有利于交流合作的政策创新,搭建促进交流的研发外包交易和信息平台,出台促进跨地区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政策[5]。
3.3 统筹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工作
考虑到研发外包和其他多个行业有诸多交叉融合之处,建议统筹研发外包和这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发展,统一安排规划编制、招商引资、载体建设、人才引进培训等工作。
无锡市在促进服务外包和物联网行业融合的举措值得参考借鉴。无锡市在 “切入点”上,统筹两大产业的招商工作,重点引进跨行业相关重点企业;在 “结合点”上,推进两大产业载体的建设,特别是 “感知中国”核心区的传感网信息服务园建设,同时鼓励各服务外包园区发展传感信息产业园中园,承接传感信息产业的服务外包业务;在 “共同点”上,加快建立两大行业 “人才库”,加速培养基础软件工程师、专业与复合型技术人才、架构师、接包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等五类人才;在 “示范点”上,重点引导服务外包企业进军物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中的服务外包业务优先向本市企业开放[6]。
3.4 用平台经济的理念搭建各类公共平台促融合
“平台经济”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各类公共平台可以有效对接发包方、研发外包企业、政府、园区等多边主体,不仅可以提供数据信息、交易对接、研发技术、投融资、人才培训等各类服务,还可以提升行业运作效率,形成平台经济效应。
建议进一步鼓励各级政府、园区、协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各类主体搭建并完善各类公共平台,尤其在研发外包业务交易、投融资、技术服务、设备共享、高级人才培训交流、企业孵化等方面加大力度。比如,做好孵化器和中心实验室等平台。针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研发外包企业,完善相对应的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房租减免、设备共享、创业成长指导、投融资等支持。政府对于 “大健康”等公共服务的采购项目可以通过交易中心平台发布,使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有机会接到更多政府采购的公共服务订单。
3.5 系统应对研发外包人才培养、流动、管理等问题
探索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吸引方法。调研显示,研发人才资源是研发外包企业选择落户的重要因素,而其中高级人才的获取更是重中之重。针对目前中国研发外包高级人才缺乏的瓶颈,建议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机制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的改革,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 “无缝衔接”,从师资、课程设置、学业考核等多角度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提高培训机构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建议参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行业吸引高端人才的鼓励办法,制定吸引研发外包中高级人才的优惠政策,解决高级人才缺乏的瓶颈。
加强研发外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针对当前存在的研发外包企业人才流动性大,高级人才缺乏等问题,建议企业加强对人才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采取部分关键人才直接持股等有效的激励或约束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强吸引力和归属感。
3.6 鼓励研发外包企业多种途径提升国际竞争力
鼓励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国际客户资源、优秀中高端人才及先进技术,进而加速全球战略布局,特别要发掘国外一些有客户资源、技术能力的小型研发团队。同时,更加关注有创新基因的小微研发外包企业,鼓励创业创新,这些企业是研发外包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主体,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推动研发外包企业加强研发管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突破关键与核心技术,开展核心服务模块研发创新。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早做好技术和人才储备,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研发和创新,在软件、医药、金融、制造等重要垂直行业研发核心服务模块,做专、做精,细分市场,提供行业解决方案[7]。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除了做好对发包方的知识产权保护之外,还需要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积累和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制度化。
[1]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4.
[2]张昕.睿智化学:做最特别的自己[J].张江新经济,2013,(5):18-21.
[3]我国加快创新药物临床试验审批[J].中国制药信息,2013,(3):39-39.
[4]张兰.医药英才网:研发人才成医药创新“难题”[EB/OL].http://finance.huagu.com/rdsm/1408/277505.html.
[5]张仁开,肖刚.沪苏浙研发集群协同创新与联动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发展,2014,(8):55-60.
[6]舒朝普,李燕妮等.物联网“融合”服务外包无锡经济新增长极隐现[J].服务外包,2014,(9):66-69.
[7]季成,徐福缘,於军.模块化与服务外包[J].上海管理科学,2011,(8):77-80.
(责任编辑 谭果林)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R&D Outsourcing Facing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
Ji Cheng1,Xu Fuyuan2,Jia Lei1,Zhu Huayan1
(1.China Outsourcing Institute,Shanghai201206,China;2.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Based on survey on Shanghai,Beijing,Wuhan and other cities,this paper firstly studies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R&D Outsourcing,points out that the industry has shown a trend of convergence.Then,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D Outsourcing.Finally,fac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R&D Outsourcing from such six aspects a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rade and financing facilitation,formulating the guideline catalogue,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dustry,building public platform,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talents,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R&D outsourcing;Development strategy;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F719
A
上海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上海研发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融合发展的视角”(1469210160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服务外包提供商竞争性和共生性关系研究”(11YJA7901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供需网 (SDN)基本特征理念的企业合作优化模型方法研究”(71171135)。
2014-11-28
季成 (1977-),男,江苏邳州人,管理学博士,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财务与投资研究部副部长;研究方向:服务外包、服务经济、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