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旻旻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的领导艺术
顾旻旻
遵义会议前,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党内多数同志并不认同毛泽东的军事主张,“左”倾思想占主导地位。毛泽东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巨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争取和说服王稼祥和张闻天成为毛泽东开好遵义会议的重要准备工作。为此,毛泽东经常与他俩深入交谈,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理开导启迪他们,促使王稼祥第一个提出召开遵义会议,并在遵义会议上投出了支持毛泽东的“关键一票”。洛甫即张闻天在毛泽东纠正“左”倾路线的斗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同贺子珍谈起遵义会议时说:“那时争取到周恩来的支持很重要,如果周恩来不同意,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带头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全力推举毛泽东为我党我军的领袖,对会议产生了重大影响。
毛泽东坚持用事实和对革命战争的正确认识,启发教育红军指战员,争取了更多同志的支持。正如周恩来所说:“从黎平往西北一直到遵义,沿途主席就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伍修权也讲过:“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有关干部和指战员进行说服教育工作,用事实启发同志们的觉悟。”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党内仍存在着很大分歧,面对着一状况,毛泽东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方法稳妥地加以处置。
王明路线在思想路线和军事组织上都是错误的。但党内大多数人只认识到王明路线在军事上的错误,并没有认识到其政治上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把政治路线问题与军事路线问题一道解决是不可能的。而只有集中力量解决最迫切的军事路线问题,才能彻底扭转军事上的被动局面,才有条件去解决政治路线的是非问题。因此,毛泽东从党内实际出发,在遵义会议集中力量批判错误的军事路线,得到了与会者的支持与赞同。这样不但顺利解决了关系到党与红军生死存亡的军事路线问题,而且团结了那些对错误政治路线暂时持肯定态度的同志。
毛泽东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坚持刚柔并济:对错误思想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表明正确地思想主张;而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不仅团结了那些对王明路线已有认识、但又未完全觉悟的同志,而且还团结了那些曾经反对过毛泽东、暂时还没有认识错误的同志,巧妙地避免了一场党内危机,为实现伟大转折提供了组织保证。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岁月里,时机十分重要。有些问题不是不要解决,但要等待最佳时机;而时机到了,就要当机立断,不能给予错误苟延残喘的时间。关于反对王明路线的时机问题,吴黎平曾问毛泽东:“反王明路线的斗争能否不等到遵义会议而在中央苏区后期就发动起来?”毛泽东回答道:“那时虽然已有一部分干部觉察到他们的错误,但大部分的干部和群众还不清楚,如果在早一、二年就发动反王明路线的斗争,那么他们还能欺骗和蒙蔽较大的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会造成党和军队的分裂局面。这对强大的敌人有利,是敌人所求之不得的。因之,我虽然在反第五次‘围剿’战争中早已经看清楚王明路线错误的严重危害,但为了大局我也只得暂时忍耐,只得做必要的准备工作。”显然,毛泽东不但看清了错误路线的危害,而且善于
掌握斗争的时机。
在长征这场生死搏斗中,军事上能否克敌致胜是中国革命能否实现伟大转折的关键。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依旧冷静、科学地分析形势,紧紧抓住军事斗争这个中心环节,创造性地解决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按照遵义会议决定,毛泽东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同时在遵义休整期间,毛泽东也对部队进行了整编,通过精简机关、减少后勤人员、不断进行“扩红”,极大地提高了红军部队的机动性与战斗力。
总之,毛泽东不仅在确定正确的路线时能够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同时在杀伐决断上又能表现出刚柔并济,体现了卓越的领导艺术。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江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