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的几点想法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中国的国家战略之一。分析食品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农作物生长的环境、种子、农药、化肥、存储及加工等环节,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探寻中国食品安全的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与社会治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可靠、有效监管,这就需要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并为之付出行动。
从农作物生长环节来看,环境污染影响到农产品生产的根基,大面积水、土、空气等被污染使得整个生长过程受到严重影响,难以保证食品安全,这就需要国家有相应的措施整治大环境。种子的安全问题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没有优质的品种,就没有优质的产品。为了解决人类的生存,科学家研究出许多新品种,改善了种子适应环境、提高产量、提升品质的性能,同时有的转基因产品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确保种子是安全的。农药带来的食品安全已经远远超出了治理病虫害本身,因此近几十年来不断淘汰毒性大、残留多、污染环境的低效农药,提倡生态治理,从而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化肥是催生农作物生长的催化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需要更高的产量,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农作物的增产提供了诸多手段,但是化肥本身也对农产品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影响到食品安全,现在不断开发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就是一个对土地保护的有效方式。
从食品加工和流通环节来看,还需要科学加工和存储。可靠的农产品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但在加工过程中仍要防范二次污染以及添加剂使用的风险。从流通环节来看,食物品种本身的特性、存储环境都对产品质量有影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增加,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主要靠物流解决农产品的流通,因此这一环节需要加强预警分析,防患于未然。农产品进入市场,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政府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因此,紧跟国内外食品安全研究前沿,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标准及规范。在各地建立国家食品安全基地以及其他实体机构,促进国家食品安全基地与其他单位产业化合作,开展食品安全有关的知识产权服务,以建立食品安全创新品牌数据库并开展服务等方式支持商业运行。
从食品追溯环节来看,构建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系统,推进与法人数据库的共享,主要包括环境、动植物信息检测,温室、农业大棚信息检测和标准化生产监控,精准农业中的节水灌溉等应用模式,例如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土地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的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 值等信息的监测。利用电子监管、电子追溯这种创新的监管方式,建设农作物生产、食品流通追溯系统,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带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食品安全体系。增加食品单体追溯功能,实现重点食品安全精确到个体,公众对购买的食品进行查询,追溯食品来源; 发现某一环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可以快速查询去向,进行召回,并向上回溯,寻找问题所在,制定解决办法。
总之,食品安全首先要抓好农作物生产环节,这是根本,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严格监管流通环节,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保鲜措施,建立中间环节责任制度; 再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跟踪、追溯; 最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切实做好食品监管,达到确保食品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