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芳 李 华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边疆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实践·难题·对策
——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李若芳 李 华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对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地处云南边疆的临沧市,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上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本文在分析临沧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实践和面临难题的基础上,对临沧市如何进行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思考,提出有序推进边疆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路径。
临沧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实践;难题;对策
云南边疆地区既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又是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巩固党在边疆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沧市地处云南西南边疆,具有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汇的特点,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上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研究临沧市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问题,对探索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近年来,临沧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问题,立足临沧地处边疆、民族较多、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的实际,第一,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大美临沧”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加强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的基础;着力彰显沿边优势,加快推进沿边开发开放;着力培育高原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统筹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第二,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会治理队伍,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
(二)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临沧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汇的边疆民族地区,域内各民族能否团结和睦,关系边疆社会能否安定有序。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临沧市委、市政府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第一,提出了“十大示范、三大跨越”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完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民族示范区建设”、“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困民族”、“散居民族”、“深度贫困群体”等一系列国家、省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加大对全市的扶持力度。第二,紧扣民生,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重点抓好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少数民族特困区域扶贫开发,启动实施“一县十乡百村千户”(1个示范县、1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和1000个示范户)示范点创建工程,实施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示范项目180个。目前,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呈现出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着力推进法治临沧建设
第一,深入推进“四五”依法治市和“六五”普法规划的落实,健全完善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全面启动“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落实,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广泛开展普法教育主题活动和群众性普法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和“法制走边关”等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第二,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行政问责制、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案卷评查制、案件督办等制度,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第三,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实行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等。
(四)注重社区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和信息化建设
临沧市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居民自治、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总体目标,贯彻“先行试点,逐步推进,责任共担,突出特色,不断提高”的方针,围绕“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富裕社区”三大建设,着力构建“严谨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高效的服务体系和便民利民的商业体系”三大体系为主的社区社会治理格局。第一,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组织管理体系。重点理顺“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三类组织管理机制。突出党组织的表率作用,完善居委会及下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与建设中的助推效用。第二,建设“文明社区”,抓好窗口服务。以“四室四窗口”模式,构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即“四室”:党建工作室、网格化管理室、警务室、综治维稳工作室,“四窗口”:社会保障窗口、民政服务窗口、计生工作服务窗口、综合业务窗口),完善工作事项,突出公共服务,拓展社会服务,以社区的窗口服务引导社会服务,着力构建规范高效的社区服务体系。第三,以构建社区商业服务为切入点,建设“富裕社区”。从加强社区服务业,增加便民利民服务渠道,加强物流配送,实施社区“双进工程”,大力推行辖区物业管理服务,培育社区支柱产业等不同角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就业面,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五)逐步完善民生保障体制机制
1.完善教育体制机制。以国家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为契机,抓好乡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校长培训行动计划和名师培养工程,定期不定期对中小学校长、教师全员进行素质教育培训,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稳步推进。
2.搞活文化体制机制。抓好博尚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建成临沧体育运动中心;成功举办“永德杯”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暨“金海棠”奖颁奖盛典等极具影响力的全国性体育赛事和洲际文化盛会,临沧市成为了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扎实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实施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抓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3.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着力保障城乡居民就医权益,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提高分级报销比例,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尽量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情况的发生;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实政府补偿机制,逐步改变“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努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4.健全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改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方式,实现主动上门救助;推行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有效结合,落实社会组织登记改革措施和相关任务,完善备案登记、健全管理模式等,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
(六)努力建设平安临沧
第一,临沧市注重强化源头预防,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工作常态化机制,及时有效化解调处热点问题和矛盾纠纷,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健全并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党政联动、群众为主、综合施策的化解矛盾新格局。第二,着力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努力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严防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以巩固和扩大海洛因治理成果、遏制新型毒品蔓延为重点,全面深化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第三,着力健全军警民联防机制,全力做好戍边、查验、巡逻、管理、服务等管边控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出入境秩序和稳定的边境环境。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反恐怖工作体系,坚决防止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以“全要素覆盖、全时空运行、立体化防控”为目标,以健全“街面巡逻防控、社区治安防控、单位内部安全防控、重点人员防控、行业场所管控、危险物品管控、农村治安防控、边境联防联控、治安视频监控、区域警务协作和虚拟社会防控网”为立足点,严格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总要求,充分发动群众、加强边境管控,形成“城市、乡镇、村社、单位”和“人防物防技防意识防”的“五位一体”社会治安巡逻防控体系。
(一)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临沧市对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情况。加上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社会治安防范基础薄弱,社会治安管理办法措施不多,一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治安形势复杂,社会治安管理漏洞和隐患较多,社会治安整治成果不明显,有些地方的社会治安混乱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随着大量本地富余劳动力从山村走向集镇、从集镇走向中心城区,甚至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创业;招商引资、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森林临沧建设的深入推进,到临沧投资创业、观光旅游的外来人员不断增加,人口管控难度增大,根除滋生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土壤的任务艰巨繁重。
(二)社会结构分化,矛盾冲突增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临沧市同全国全省一样,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化出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历史遗留问题及群体分化产生的新问题交织,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成为引发社会问题隐患。当前,临沧市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移民安置、农垦改制、山林土地纠纷、车辆运营管理、拖欠民工工资、涉军群体利益诉求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三)边境管理面临新挑战
1.边境维稳面临新形势。境内外“三股势力”人员利用“云南通道”外逃内潜的情况较为突出,民族宗教领域的各种非法传教活动仍有发生,“法轮功”邪教组织不断变化手法进行煽动宣传,其他邪教组织暗流涌动,境外非政府组织渗透活动较为活跃。
2.边境地区毒情形势严峻。境外罂粟种植反弹且呈逐步扩大之势,境外毒品渗透加剧且新型毒品犯罪突出,大宗毒品贩运增加且特殊人群运毒突出;贩运方式手法更加诡秘,发现和查缉难度增大,制毒物品走私出境异常突出且监管难度大;市内吸毒人群现状多样且合成毒品滥用情况复杂。
3.境外赌博活动屡禁不止。由于境外经济基础差、松弱的社会管控调节能力和复杂的军政赌利益分配关系,导致境外赌场反弹。境外赌场非法拘禁、绑架和伤害中国公民的案件增多。
4.境外“三非”人员逐年增多。据调查统计,自2009年缅甸“8·08”事件以来,到目前滞留临沧市境内的“三非”人员约4300人,边民通婚涌入的占90%以上,其余主要为投靠亲友和非法务工人员。清理和遣返“三非”人员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四)群众法治意识淡薄,不规范的维权活动增多
第一,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法治意识薄弱与他们的社会期望值增强、社会诉求增多、诉求表达方式不相匹配,加上相关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利益诉求解决机制没有完全跟上发展步伐,“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现象时有出现,群众不规范的维权活动日益增多。第二,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和发展形势,曾经很适用的一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逐渐变得不适应、不管用了。而适应形势变化,顺应时代潮流,能够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充分满足社会各阶层需求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
(一)推进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创新
1.加快政府依法行政进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就是社会治理的过程。第一,该由政府管的,一定要管好、管到位,不能推给市场、社会;不该政府管的,应该交给市场、社会。特别要整合政府资源,规范相关部门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明确任务分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公正廉洁执法,形成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合力。第二,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要紧紧围绕沿边开放、区域合作、对外经贸等重点领域,加紧政策法规实施细则的制定。第三,相关部门要创新法律服务举措,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对“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辐射中心的窗口”建设所伴生的社会矛盾纠纷的分析、排查、化解,妥善处理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在土地征收、拆迁安置、环境污染、劳资关系等方面产生的矛盾纠纷,努力为临沧市对外开放营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2.把社会建设特别是民生工程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要加强道德和社会规范建设,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增强基层政权服务体系建设。第一,推动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增强社区自治功能,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第二,重视社会组织人才的培育,探索社会工作人才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第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救助水平;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改善性住房建设,扎实做好临翔区平村、沧源芒卡等地震灾区震后恢复重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确保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认真总结腾龙经验和南美扶贫模式,有效促进特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落实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二)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创新
1.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第一,把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市、县、乡三级党政目标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第二,建立完善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环境保护等各类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提升调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第三,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全方位、动态化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第四,健全社会矛盾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坚持市(县)一月一排查、乡(镇)半月一排查、村(社区)7天一排查,努力做到对各种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2.改进信访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和网上信访信息综合平台,打造“阳光信访”。认真执行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群众工作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引导群众依法就地反映诉求。
3.强化法治功能。第一,要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建设创建平安临沧的意见,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民主的方式调节利益关系,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维稳中棘手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法治观念。第二,加强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探索在公安、人社、卫生、国土、工商、民政、住建等部门建立行政调解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仲裁调解,指导仲裁机构建立完善仲裁调解工作机制和制度,发展仲裁调解队伍,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
(三)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创新
1.推进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第一,健全完善临沧市人力资源要素市场,搭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第二,充分发掘临沧市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临沧工业园区和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充分发挥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投资公司的作用,加快“边合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企业投资和项目落地的最佳平台。第三,探索发展“总部经济”、“飞地经济”等区域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引导大型央企、民企到“边合区”投资兴业,增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
2.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第一,继续做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贯彻落实,以建立健全市、县(区) 家庭收入核对机制为抓手,以尽快成立市、县(区)家庭收入核对中心为重点,适度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主动上门为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把实事办实、办好。第二,健全救灾准备、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相衔接的灾害救助制度,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积极探索救灾物资储备社会化运作,建立警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第三,继续开展“微笑行动”、“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和“明天计划”。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加大福利彩票销售发行力度和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贯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为基础,以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高龄补贴和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贫困老年人社会救助和老年人法律援助为补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第四,抓实涉军群体稳控工作,深入实施双拥工作“双六互动计划”,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和精心组织好“八一”慰问活动;加强优抚数据规范化、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切实做好抚恤优待工作。
3.推进教育体制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一,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构筑滇西南教育高地的实施意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筑就高地,打造品牌,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关心、重视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努力推动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第二,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和运行机制,争取按时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倾斜,尽力改善群众的就医条件,降低就医成本,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公共卫生服务。
(四)推进社区治理体制创新
1.继续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把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落实到城乡社区、基层单位和每家每户,切实提高社区(村) 服务群众、解决诉求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夯实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真正形成覆盖广、层次高、人民满意的城乡社区(村)服务管理体系。
2.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第一,要把社区党员人数较多的支部进行分设管理。以网格为单位理顺党员关系,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为网格的信息联络员,辖区内住宅楼、行政企事业单位均纳入单元网格范围。第二,建立社区党员工作台账。对社区党员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登记,理顺社区党员组织关系,确保党员联系到位。按照双重管理、双向服务的原则,建立机关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制度,使在职党员既接受所在单位的主体管理,又在“八小时以外”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协助管理。第三,把社区“民政、卫生计生、社保、文化”等公共事务进行整合,按照规范的“一站式”服务方式,做到服务身份、服务职责、服务事项和服务承诺“四公开”,增进党群关系。
3.推进社区综合服务网络建设。要在总结提升临翔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临沧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建立与临沧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覆盖全市城乡社区居民、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努力为市民打造方便快捷的“15分钟生活圈”。
(五)推进社会风险管控工作创新
1.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一,要尽快修订完善《临沧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做到应评尽评。进一步落实8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综治领导体制,完善综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落实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表彰奖励、诫勉谈话、黄牌警告、挂牌督办、处分建议、一票否决等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实效。第二,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办和社区(村)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平安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和在资源力量整合上的优势。
2.健全社会稳定风险化解机制。第一,结合临沧市境内多发灾害事故和境外局势不稳的实际,市、县(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要定期分析研究社会稳定问题。第二,重大社会决策或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前要实行公开听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第三,继续实行市、县(区)级党政领导定期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制度,市、县(区)政法、公安、信访等部门要重点关注社会舆情,定期搜集、分析、研究、整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问题并督促有关部门办理。
3.抓好基层经验总结推广,加强社会风险管控。
在全市推广沧源佤族自治县总结出的“乡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室)和群众工作站、村级民选综治员、提高见警率、错时治安巡逻、客运安全管理‘四盯法’、五位一体边境整治、社区群防群治经费筹措机制”等基层鲜活经验以及网格化流动车轮巡防模式,充分挖掘出租车、公交车数量多、流动性强、辐射面广、接触人员广、全天候营业的特点,挑选热心治安、为人正派、责任感强的司机,作为“流动车轮”巡防队员,依托客运对讲指挥调度系统,构建“车车是哨卡,人人是哨兵”的防控大格局。
(六)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工作创新
1.狠抓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加大投入,在全市已有1414个端监控摄像机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调整建设安装工作,使其更加趋于合理完善,基本实现对全市治安复杂地段、重点要害部位无盲区,形成公安视频监控城市报警立体式监控报警网络。配备专职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建设,开展好日常治安巡逻、交通协管等工作。
2.抓好“社会人”的管理。以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载体,加强对“社会人”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改进治安、交通、消防和出入境等公安行政管理,以做好“农转城”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强常住人口管理工作,健全常态化入户核对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3.加强边境地区的治安整治。第一,继续开展对贩枪、贩毒、赌博、拐卖人口等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严防涉疆、涉藏、涉恐人员等不法分子利用边境通道潜入潜出。第二,适时组织开展清理整治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的“三非”等违法犯罪外国人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周边国家人员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第三,推进市、县两级边境管理情报信息会商研判机制,强化跨境案件线索的搜集梳理和专案侦查。第四,完善与缅甸不同级别的警务协作机制,有效预防和打击跨国犯罪,开展反恐合作,化解跨境民间纠纷。
(七)推进边境边防治理机制创新
1.完善边境治理的政策措施。第一,围绕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总体要求,推进边境地区与邻国的跨境经济合作管理领域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的新机制。第二,研究制定边境各族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措施和办法,在进一步增强边民的法制观念、边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固土守边信心方面,提出新办法、取得新经验。第三,研究边境突发事件对临沧市边境地区社会秩序的影响,稳妥应对跨境突发事件,确保边境地区社会秩序稳定。第四,研究制定缅甸国内军事冲突对临沧市边境地区影响的应对措施。
2.健全军警民联动联防机制。要健全相关制度,推进边境地区军警民联防联治体系建设。第一,适时组织党政军警民联防演练,进一步探索边境管理的新路子;组织开展290公里边防巡逻路和边境监控站建设。探索建立3个边境县域联动机制,着力在应对境外渗透破坏、处置边境突发性事件、打击跨境(跨区域)违法犯罪、扫除边界管理盲区等方面加强协作,积极培育和推广试点,为构建边境地区“大防控”体系打下基础。第二,把爱民固边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下发《临沧市创建爱民固边模范县(乡、村)实施意见》;探索边境基层“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建设,推动边境服务管理窗口前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边境地区群众工作新途径,与地方有关部门共同解决民生问题、联合关爱弱势群体,合力促进矛盾化解,为构建新时期矛盾协调体系树立新典型、推出新经验。
3.推进口岸通道建设。加快涵盖陆、空、水立体口岸的管理体系建设,有力促进边境口岸级别和扩大边境群众互市点规模,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在提升口岸管理便利、高效、安全和有序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推进边境通关口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放宽通关管理,简化出入境手续。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5.
[2]韩庆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作出四方面的突破[N].人民日报,2013-12-12.
[3]殷昭举.创新社会治理机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4]魏礼群.创新社会治理体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责任编辑:马树勋
D 633
A
1671-2994(2015)05-0156-06
2015-08-19
李若芳(1974-),女,云南凤庆人,中共临沧市委党校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李 华(1964-),男,云南云县人,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副校长。研究方向:党的建设,领导科学与艺术。
*本文系临沧市“十三五”规划编制重大课题《临沧市“十三五”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