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涛
白茅岭的生活点滴
文/陈涛
到白茅岭工作已两月有余,各方面渐入正轨,深夜一个人静下来回想多日以来的所见所闻,对工作生活有些许体会。
奔波是我来到白茅岭后的第一感受,虽然没来之前已知道军天湖农场远离上海,有近四个小时的路程,但来之后才发现比想象中更为奔波。三百多公里的路程每周两趟,虽然走的是高速公路,路况总体良好,但旅途中并不舒适。我们往返上海的唯一交通工具是一辆服役多年的依维柯,过窄的座椅间隙,僵硬的椅背,时间久了让人感觉极不舒服。也许是因为车龄太长,该车的减震系统似乎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路面稍不平整,就会引起剧烈的颠簸。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刚进安徽省界的收费站,站前站后竟设有十几条减速带,每次经过都有一种航班在高空遭遇气流的感觉。路上最怕下大雨,因为车顶老化,连接处多有渗水,小雨尚能勉强应付,一旦碰上大雨,往往会出现窗外大雨,车内小雨的景象。
在白茅岭检察室工作则每周又要多跑出两百公里路程。老同志戏称在白茅岭工作有两大特点:一是工作两年能绕地球两圈;二是“狡兔”三窟,一般是周一睡在军天湖,周二、周三睡在白茅岭,周五、周六、周日睡在上海。可想做“狡兔”也不简单,必须睡眠要好,睡觉认床的人是做不来的。
奔波带来的是工作时间的相对紧张。平心而论,驻监检察工作并非特别繁忙,但三地来回奔波将时间分割得较为零碎,一周五个工作日至少有一天的时间是在路上颠簸,且绝大部分的检察工作需要在白茅岭监狱才能完成。而我们每周实际只在白茅岭工作两天半,但每周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固定的,因此工作态度也丝毫不敢马虎。今年的要求更严了,继习总书记对“有钱人”、“有权人”的减刑、假释问题作出批示后,北京又发生了服刑人员假释期间摔婴案,最高检对服刑人员的减、假、保审核监督工作尤为重视。市院接连布置了多项专项检察,要求驻监检察室对三类重点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要与相关服刑人员逐一谈话并建档备查,所有数据和问题意见都要及时上报。此外,又恰逢规范化检察室评比,故驻监检察工作量骤增。面对这种情况,检察室只能尽量拉长在白茅岭的工作时间,早上7时30分开始工作,下午5时30分下班,并多次开展夜间检察,以确保监管区域安全稳定。同时全面加快工作节奏,周二早上一抵达白茅岭就立刻进入监区开展检察,不做休整,不敢有丝毫耽搁;对收到的投诉举报,第一时间约谈答复相关服刑人员;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随即开展集体讨论,当日就与监狱沟通,制发检察建议。
到白茅岭的这两个月,虽然奔波劳顿,工作忙碌,但我的心情却是十分舒畅的,因为感觉收获比付出的要多。一方面开阔了视野,领略了白茅岭别样的风土人情,也通过农场的建设史,了解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如何从“文化大革命”后的百废待兴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健全有序。另一方面是从老同志身上获益良多。首先是他们的工作作风,他们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今日事今日毕”的行事风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刚开始因为被要求早起工作,丧失了睡懒觉的机会,我心中也曾有过不快,但看到老同志事事以身作则,一心扑在工作上,不禁自愧不如,心中的不悦也瞬间烟消云散。其次是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不管是与监狱工作人员的沟通技巧,还是与服刑人员的谈话策略,以及对监管细节的敏锐把握都是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每一个老同志都是一座富矿,等待我们去探索和挖掘。时光飞逝,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希望接下来在白茅岭的工作生活能够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次宝贵经历,而不是一段简单的插曲。
(本文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