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困境及社会支持研究

2015-01-29 14:33朱海莲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杭州市

朱海莲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体育军事部,浙江 杭州 310018)



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困境及社会支持研究

朱海莲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体育军事部,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的薄弱已经影响到杭州市“生活品质之城”的建立。文章以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现状和健身社会支持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调研、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杭州13个区县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所存在的现实困境,指出现阶段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应构建政策支持、家庭支持、社区支持、技术支持,最终实现自我支持的支持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服务提出应加强社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启动公民教育、依托学校多部门合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健身困境;社会支持

1问题的提出

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奋斗目标。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不仅要关注健康人,更要关注老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括生理性弱势群体(因先天生理上的原因或后天自然灾害造成肢残、智弱人员)和社会性弱势群体。本文所指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生理性弱势群体。经杭州市残联对本市13个区县市调查统计表明:杭州市各类残疾人总数约47.8万人,其中肢体残疾约17.3664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122.19万人,这个群体已经对杭州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提示我们应该加大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保障他们的体育健身公平,让每一位弱势个体在健身锻炼中体验到关怀,收获到健康,是有关职能部门值得关注的问题。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和社团等产生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3]。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社会技能、工作绩效、自我概念和身心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4]。建立健全以专业机构为骨干、健身路径为基础、家庭支持为依托,以医疗保健、教育、体育健身服务为主导的全方位支持网络框架,在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弱势人群的权益保障的背景下,提出加强对生理性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具有切实且深远的意义。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等电子检索手段,查阅收集大量相关政策性文件和体育期刊资料,其它跟本研究相关的数据主要从杭州市残联、社区查询收集整理所得,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调查访问法

随机走访杭州市5个主城区,调查走访了残联、街道社区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对20名不同生理性弱势人群进行面对面座谈,座谈内容按预先拟定的提纲进行,对制约弱势群体参与体育健身的因素进行调研,比较全面地掌握对生理性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状况。

2.3逻辑分析法

对影响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倡议有关部门对他们的体育健身实行干预支持。

3结果与分析

3.1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现状剖析

生理性弱势群体对体育健身的需要程度,反映了他们对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和参与全民健身的欲望。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生理性弱势群体情况特殊,身体状况各异,但他们中大多数人都非常需要且愿意参加健身活动,普遍认为体育锻炼能最大限度地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对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可以起到积极的影响。在被调查的弱势群体中,有53.6%的生理性弱者对体育健身有强烈需求,表示非常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并希望社区、学校能提供场地支持和技术指导支持;有41.4%的弱者表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偶尔自己也能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但大多是在家庭成员或伙伴陪同下完成;不需要锻炼的尽占5.0%,原因主要是自身难以完成普通人能完成的动作。由于形象不佳,怕被人嘲笑而不敢练,不参与活动,脱离环境而自我封闭,导致体育锻炼没有参与意识、没有兴趣。

3.2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制约因素分析

生理性弱势群体参与体育健身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弱势群体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社会观念的淡薄,相关政策制度的缺失,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匮乏和自身接受的不足等等。

3.2.1社会观念的淡薄。体育锻炼作为任何人健康生活的根本,采取各种方式支持弱势群体的健身锻炼的做法,将会是杭州与世界接轨不可缺的因素。然而目前杭州市民的认识仍然局限于把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个需要施以援手的社会弱势阶层。习惯于用同情、不歧视的态度,而没有转变到他们更需要用体育锻炼来矫正、补偿缺陷,改变其人生轨迹的观念。

3.2.2相关政策制度的缺失。目前,杭州市政府越来越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和权益保障。如:开通杭州市老龄网:http://www.hzging.com/index.asp和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服务网:http://www.hzci.org.cn/,市区及许多乡镇还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颁发《杭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困难重点强调进一步满足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推动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巩固完善弱势群体体育协会,加强市级及以下级弱势群体文体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有条件的区、县(市)建立相对固定的弱势群体体育训练基地。但具体落实到各层次的弱势群体,政策的约束力、支持力不够明显。现行的政策并没有规定相关部门如果没有执行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这些群体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维护自己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在这一点上,相关部门表现出有关制度的严重缺失。

3.2.3弱势群体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匮乏。设身处地考虑生理性弱势群体的健身需要,帮助他们实现与社会的接轨,认识到这点理念至关重要。但从现状看,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支持系统开发薄弱。目前杭州市残联、社区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弱势群体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相关专业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极其缺乏,更缺乏专职的社区体育工作者或志愿服务工作者,也缺乏弱势人群自发组织的体育健身社团组织,一些自发性质的志愿服务因缺乏专业支持表现出服务与需求不对称,活动的持续性较差。

3.2.4弱势群体对体育健身的自我接纳程度不高。体育运动的实施,必须直面自身的生理缺陷。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缺陷并学会承认自己与健全人在体育锻炼内容与活动方式上的差异并接受这一事实,对生理性弱势群体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很多弱势个体在多数场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体问题,宁可对体育运动持消极、回避、不接纳的态度。

3.2.5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束缚。弱势群体的体育活动是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及家庭共同参与支持的系统工程,家庭支持尤其是家长支持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调查研究表明:杭州市弱势群体家庭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他们接受过“残联”、“民政机构”帮助过的家庭总共不足17%,使很多家长没能得到系统的咨询和指导,没能充分挖掘家庭的潜能,创造自然的支持系统。

4弱势群体参与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的构建思考

4.1转变社会观念,接纳弱势群体体育健身权利

在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同一片蓝天下,只要给予同一个机会,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同一个梦想。体育锻炼作为任何人健康生活的根本,消除歧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普通人,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意识到为弱势群体提供体育健身服务支持不是对弱势群体的特殊照顾,而是他们本身作为杭州市民的一种权利。政府、学校、社区乃至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弱势群体科学健身重要性的认识。

4.2体育宏观政策的倾向性改革

杭州市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对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的“硬件管理、软件服务”等配套投入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必须根据杭州市弱势群体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坚持业余、自愿、多样及科学的原则,突出个体性、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弱势个体加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在对待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的问题上,宏观的政策具体落实到地方各部门,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和实施细则,使得弱势群体的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必须遵循平等、公平、包容、适宜及参与等原则建立细化的问责制度,明确责权关系,克服执行过程中“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保证地方各部门能把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让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锻炼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4.3弘扬人道主义关怀,营造社区支持的精神家园

社区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家园。社区支持是弱势群体健身向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是综合运用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弱势群体健康向上的重要一环。具有区域性、民间性、自发性、公益性和便利性等特点,有较强的整合功能和凝聚功能。便民、亲民的社区体育对于引导、动员、接纳弱势群体参与体育健身具有优势。因此,必须加强社区体育建设的投入,使社区体育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第一,应充分利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免费开放;第二,积极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和体育特长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进社区”活动;第三,发动优秀企业、企业家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等;第四,加大弱势群体健身路径投入;第五,加大社区体育健身志愿服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发挥服务人员在引导、动员、组织、指导弱势群体体育健身方面的作用;第六,根据本地区弱势群体的特点,研制适合弱势群体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指导他们科学健身;第七,加快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杭州城镇建设规划,保证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的经常化、制度化。

4.4挖掘家庭潜能,创造有成效的自然支持系统

对于有特殊体育健身需要的弱势群体而言,家庭成员的支持是其体育健身坚持下来的最重要环境,家长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支持是整个社会支持最直接、最自然的主体。要充分做好家庭咨询、家长培训、家长辅导,建立家长相互沟通的学习渠道,促进家长的共同参与,在弱势群体健身服务中起到作用。

4.5实现生态化自我支持的最高目标

弱势群体要客观地认识到生理弱势而带来的各种不便利。在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特殊性后,增强内心的积极性,扩大自身生命的张力,来应对身体特殊而带来的各种不便。另外,即使身体有着各种差异,也要理解和接受差异性并试图去关爱这种差异性,让这种差异性不再成为引发自卑的因子而坦然处之。充分激发战胜困难的主动性和对生活的积极性,为适应社会环境减轻甚至消除障碍。

5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体质弱势群体的规模排查,基本结论:残疾人、老龄人数量之多已成为杭州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不可忽视的部分,生理性弱势群体虽然在生理上与健康人相比存在运动能力上的短板,如何扬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改善弥补身体活动能力的缺陷,体育健身锻炼是一项积极有效的载体。积极构建以专业机构为骨

干,健身路径为基础,家庭社区支持为依托,以体育健身服务为主导的全方位支持网络框架,最终实现自我支持,保证弱势群体最大限度地获得体育健身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刘成,李季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2.

[2]两会前瞻背景链接:中国“弱势群体”约有亿人[EB/0L].http://news.163.con,2004-03-01.

[3]张羽.社会支持方式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4]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5):1175-1177.

[5]温家宝.200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6-03-05.

[6]孟万金.支持特殊教育 共创幸福美好未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开创特教新局面[J].中国特殊教育,2013(1):3-6.

[7]刘洋,陶玉流,等.融合体育教育:“残健融合”的当代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理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96-102.

[8]鲁长芬,罗小兵,等.对弱势群体体育健身需要、意愿和态度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25-29.

[9]吴燕丹,黄汉升.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8,28(10):9-15.

Social Support Study of Physical Fitness Plight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Hangzhou

ZHU Hai-lian

( P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Zhejiang Financial Profession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Physical fitness plight of vulnerable groups and its weak social support has already affected the establishing of Hangzhou to be “Quality of Life C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physical fitness plight of vulnerable groups and social support as an entry point. Mainly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survey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plight for vulnerable groups in 13 counties in Hangzhou. Points out that at this stage, social support for physical fitness plight of vulnerable groups should include policy support, family support, community support, technical support, and ultimately self-supporting network of support. Based on this, physical fitness service of vulnerable group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y community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starting a civic education, relying on the specific strategy of multi-sectorial coordination of the school.

Key words:Hangzhou city; physically vulnerable group; physical fitness plight; social support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新疆汉族、少数民族生活型态与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13CTY030)

中图分类号:G8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2-0035-03

作者简介:朱海莲(1966-),女,浙江上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特殊体育.

收稿日期:2014-08-18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杭州市
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学校
玻璃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