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郭 曼
完善孵化功能 构筑县域创新创业高地
◎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郭 曼
嘉善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嘉善创业中心”或“中心”)2002年批准成立,2005年10月正式落成,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青年创业基地、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2007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县级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嘉善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嘉善创业中心借助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发展、强基础,以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目标,构筑县域创新创业高地,助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嘉善创业中心通过“一个核心、两大平台、三大功能、四项机制”,即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核心目标,着力建设科技创业、公共科技创新两大服务平台,通过政策激励、开放合作、金融支撑、管理服务四大机制,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
(一)突出一个核心目标
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核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高新技术高层次人才和具备创新精神企业家,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全力打造两大平台
1.着力建设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一是以初创期企业孵化培育为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包括人才公寓、会议室和餐厅、健身房等配套用房。二是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主要是为从孵化器毕业的优质企业及高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物理空间和增值服务,同时也引进上海及周边已经初步孵化、可中试和小规模产业化的高新技术项目。
2.着力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按照“引进一家载体、共建一个平台、服务一批企业、支撑一个产业”的指导思想,与中科院声学所、微电子所、遥感所、上海应物所以及西南自动化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开展合作,在数码电子、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合作共建6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在加强服务的同时,中心对创新载体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通过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引进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优质创新资源,不仅为中心孵化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服务,更为全县产业的转型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着重发挥三大功能
着力发挥“人才、产品、成果”三大功能,努力建设成为全县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产品研发高地。
1.注重人才引育和集聚。以“捆绑式”引进项目、“团队式”引进人才为抓手,以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载体,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才创业创新环境,鼓励孵化企业采取技术合作、入股、项目聘用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智力;同时加强服务,提供人才公寓、人才补贴、健康体检、交流沙龙、子女就学等贴切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
2.加强新产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是保持在孵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和企业持续发展的体现,中心通过各类政策引导企业积极申报新产品,截至目前累计申报省级新产品170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项、省市首台套2项,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打开市场。
3.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承接来自上海各园区平台优质外溢科技项目,通过与上海交大、浙工大等大院名校合作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与上海技交所建立嘉善创新驿站等多种方式引入科技成果、共享科技资源,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平台,形成了孵化--加速--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孵化创新链,助力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四)健全四大机制保障
1.实施政策激励。根据嘉善县出台的《创新嘉善·精英引领计划》、《嘉善县科技创新种子资金管理办法》、《嘉善县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嘉善科技创业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孵化器专项资金,对正常运作的科技型孵化企业在房租减免、税收优惠、资金资助、人才招聘、融资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已累计发放创业种子资金1800多万元。
2.创新合作模式。积极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创新开放合作模式,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建立与长三角等地科技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园区、中介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临沪优势,吸引上海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嘉善创业创新,大企业、大集团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或产业基地,积极建设浙江嘉善临沪科技城。一是做好宣传推介。借助于海外华人专业协会、上海相关高层次人才协会进行网站链接,宣传介绍中心公共创新平台、招商政策等信息。二是多方位招才引智。通过组织和参加各类招商活动,获得项目信息,参加大连海创周、广州留交会、杭州人才交流大会等活动,组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协会和团队实地考察对接。三是主动融入上海。充分利用临沪区位和成本优势,积极与上海高新园区、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和高层次创业人才互动,已与上海欧美同学会、上海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等知名协会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与高新园区、科研院所合作,设立上海浦东软件园汇智云嘉善中心等,集聚各类优质创新资源。
3.推进科技金融。孵化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关键因素的支持。为进一步做好企业融资工作,中心开展了多方面工作。一是无担保低息贷款。与多家银行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知识产权、股权质押、企业联保等形式,帮助企业获得融资贷款,2009年以来已为孵化企业落实近亿元的银行贷款。二是牵线民营资本、风投机构。建立项目库、资本库和专家库,积极促进孵化项目与民营资本、风投机构的对接,组织在孵企业参加各类资本项目对接活动。景焱智能、加斯戴克等公司分别引入国科嘉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大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的风险投资。三是设立国有投资公司。2011年7月,由中心牵头4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嘉善科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于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4.强化服务管理。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快企业的成长,不断完善创业创新服务机制,对园区企业提供“爸爸式”管理、“妈妈式”服务,最大程度上降低孵化企业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孵化企业的成活率和成果率。一是积极辅助落实优惠政策。针对科技型孵化企业在房租减免、税收优惠、资金资助、人才补助等优惠政策积极予以落实。二是协助企业申报各类项目。截至目前中心企业累计申报各级科技项目660余项;申报各类专利393件、软件著作权80项。三是引入专业中介服务。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管理咨询、知识产权代理、财务代理、法律顾问、科技咨询等专业化、个性化的配套服务。四是帮助企业人才招聘、市场推广。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县人力资源网站发布信息、大学院校设摊招生、组团招聘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寻求合适人才;组织企业参与政府示范工程、各类行业展会,助力企业市场推广。五是营造浓厚创业创新氛围。推出企业辅导员和联系人制度,选择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和有管理经验的人员作为企业辅导员,“一对多”、“一对一”地与孵化企业结对,提供创业咨询辅导;搭建园区内企业交流平台,每月举办一期主题突出的企业沙龙活动;定期举办各类培训活动,从科技政策到知识产权保护,从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到专业技术领域培训,从种子资金申报到资本市场融资培训,使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得到真正提高;营造创业文化环境,通过党团妇工等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建设“营造创业家园,孵育企业梦想”为主题的中心文化。
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嘉善创业中心在创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区域辐射、推动效应不断增强。中心已建设成为县内孵化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载体、现代科技服务业汇集发展的沃土。
(一)自身发展成效日益明显。中心目前拥有省级博士后试点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007年先后被省科技厅、科技部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经过多年努力,中心先后获得浙江省青年创业基地、嘉兴市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浙江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浙江省总工会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嘉兴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度高、社会评价好、发展成效快的综合性科技孵化园区。
(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逐年加强。截至2014年6月,中心在孵企业109家,2013年产值32806.5万元。经培育的毕业企业58家,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毕业企业17家,其中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双软认定企业17家。2009年入驻的嘉兴景焱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能提供自动化测试与控制设备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其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四工位芯片测试机”被列入省经信委的浙江省首台套项目,产品成功打入美国泰科电子、法国施耐德电气等知名企业,并吸引风投机构投资1500万在嘉善归谷园区征地建厂,实现规模产业化。
(三)新兴产业孵育渐成规模。中心充分发挥创业平台作用,积极孵化培育一批新兴产业的集聚。1.光机电。引育LED照明相关企业近50家,形成了芯片封装、电源驱动器、光学材料、应用灯具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智能装备。积极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集聚自动化控制系统、芯片检测、集成电路、血液分析仪、数字注射泵等相关企业近30家。3.新材料。目前在孵有高分子超细粉体材料、感光材料、抗氧化陶瓷材料等新材料企业近10家。4.软件信息。累计引进软件信息类企业40余家,其中纯软件设计类企业11家,涉及应用软件开发、三维动画、信息系统开发等领域。5.电子商务。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企业营销模式,设立手套、纽扣、农副产品、母婴用品等电商企业10余家。6.服务外包。中心已被认定为市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ITO、BPO类企业累计引进10余家,经商务部注册认定的8家。
(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育突出。目前已有留学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内的博硕研究生等入驻中心创业。截至2014年6月底,中心累计引进博士111人、硕士155人、高级技术职称75人,其中归国留学人员58人。引育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省“千人计划”专家2名、省“钱江人才计划”2名、国家“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名;邹军博士等13个项目入选“创新嘉善·精英引领计划”。
(五)区域创新能级推动不断提升。中心孵化企业累计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60余项,列入国家级16项、省级179项,拥有知识产权231件、软件著作权80项。有10家孵化企业承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获得近500万元的科技资助。在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带动下,2013年全县新产品产值320.98亿元,同比增长7.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42%,嘉善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效明显。
经过数年努力,嘉善创业中心在完善创业创新环境、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后,中心将进一步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环境建设、能力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积极适应现代科技型企业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为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创新孵化机制。与中以高科技(嘉善)创新中心、长三角电子商务总部基地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加大项目招商力度、提高准入门槛;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核心目标,以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为突破,探索建立孵化基金和持股孵化试点模式,建立稳定的盈利渠道和合理的收入结构,以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孵化器布局。加强规划引导,建设软件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进一步推进企业加速器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完整的孵化产业链。加强与嘉善归谷园区、嘉善经济开发区、各乡镇工业园区的合作,拓宽项目孵化基地。
(三)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完善信息交流、专业培训、企业咨询等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各种交流、会展活动,为孵化企业提供全面的法律、财税、会计、企业管理诊断、市场开发、创业辅导及科技人才市场等个性化服务。继续推进“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的孵化模式,努力营造适于科技企业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健全创业支撑体系。整合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平台,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建设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公共技术平台,引进科技成果,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支持。建立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加强银企合作,大力推动创业风险投资,探索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质押方式、股权质押贷款、租赁融资等,进一步拓宽、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