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

2015-01-29 04:46以温州龙舟竞渡为个案分析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文化认同温州

——以温州龙舟竞渡为个案分析

彭艳芳

(温州医科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群众体育学·

浙江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

——以温州龙舟竞渡为个案分析

彭艳芳

(温州医科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要:温州龙舟竞渡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它是温州政治、经济、生活的小缩影。本区域人群对于温州龙舟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是它蓬勃发展的内驱力,推广温州龙舟应从文化传承为主线,通过对温州龙舟传统文化宣传,设置具有温州地方文化特色的龙舟赛事,激发群众更强烈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扩大群众基础,更好地推动温州龙舟竞渡的发展。

关键词:温州;龙舟竞渡;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收稿日期:2014-08-01

作者简介:彭艳芳(1981-),女,湖北十堰人,讲师,主要研究体育社会学和学校体育.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1-0042-05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献标识码:A

Abstract:Wenzhou dragon boat race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it is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ife of Wenzhou in miniature. Cultural indentity and affective commitment, which are this region population for the dragon boat, are the key drive of development of Wenzhou dragon boat,we should spread Wenzhou dragon boat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arouse population much more cultural identity and emotion recognition through propagandize Wenzhou dragon boat race cultural and set up characteristic Wenzhou dragon boat race, expand its mass base and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enzhou dragon boat rac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Folk Sports

——take Wenzhou Dragon Boat race for an example

PENG Yan-fang

(Sports Science College,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Key words:Wenzhou; dragon boat race; cultural indentity; affective commitment

民俗体育是孕育于民俗之中,并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展示特定民族或特定社会群体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它在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温州龙舟竞渡是吴越民俗体育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经历几千年的嬗变,一度因为一些客观、政治因素被迫中止,上世纪80年代开禁以来,温州龙舟竞渡呈井喷式发展,随后由于器械斗殴、拉帮结派、强行摊派等不良行为,遭受政府长达10年禁令。温州龙舟竞渡并没有因此落寞消亡,2004年开禁以来在民间发展势头越来越猛,成立温州龙舟协会,开展温州龙舟节,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华龙舟(温州站)大赛,被赋予中国龙舟名城称号,龙舟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在温州民间遍地成长。笔者将温州龙舟作为个案,剖析它蓬勃发展的社会学因素,找寻制约温州龙舟竞渡发展的因素,为温州龙舟继承和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进而为浙江民俗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案例分析。

1龙舟竞渡的起源

龙舟竞渡作为一种端午节民俗文化被世代传承,其本身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我们要理清其文化逻辑思维,一定要先理清龙舟竞渡到底是何时、何因而起?历史上有关龙舟的记载要追溯到先秦的《尸子·劝学》和战国末期《东君》、《湘君》以及东汉《汉书·司马相如传》据记载,此时龙舟只是帝王出去游玩时的交通工具。目前有关竞渡最早的记载,是西晋《吴都赋》,竞渡被作为游戏描绘下来。到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竞渡才作为习俗记录下来,但与龙舟没有直接联系。早期龙舟和竞渡是两个不同习俗。到唐建中年间的《竞渡歌》才有了“龙舟竞渡”的文字记载,因此龙舟竞渡应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夕[2]。

龙舟竞渡起源民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纪念屈原”起源说,和“龙图腾崇拜”说影响最大。单从龙舟竞渡产生时间来说,纪念屈原说就无法让众人信服,即便真是为纪念屈原而起,战国时期让楚国以外人民纪念一个楚国人,不符合逻辑。同理 “勾践说”、“曹娥说”、“伍子胥说”等起源说都无法服众。为什么龙舟竞渡总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可能与南方“魂舟”仪式有很大的关联,目前的资料和文物看,龙舟竞渡与铜鼓上面描绘的羽人船纹具有相似之处,铜鼓是丧葬仪式上必备乐器,因此有学者推断,竞渡习俗可能是安慰亡灵,招魂和安魂的“魂舟仪式”褪去灵魂崇拜后转变而来[2],这样就不难理解各种“纪念说”了。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象征着超自然能力,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图腾崇拜”说,先民通过祭拜图腾,祈求上天的保护,起到祈福禳灾目的。竞渡习俗与龙舟习俗在信仰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与竞渡逐步的联系在一起,并与端午节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龙舟竞渡习俗,实质上是先民试图调和天人关系,并落实到有利于现实生活的实用理性的特征表现[3]。

2温州龙舟竞渡

民俗体育是民俗的一部分,背后蕴涵着民俗文化的逻辑性,这种文化逻辑在活动过程中起着教化、交流、传承,以及文化认同的社会科学功能。温州龙舟竞渡经过社会、政治、经济和权力变迁,依旧民间广为流传,其背后一定蕴涵严密的文化逻辑关系,满足不同历史时期本区域人群的文化需要和精神需要。剖析蕴含在温州龙舟竞渡背后的文化内容,及其文化逻辑。

2.1温州龙舟竞渡起源

温州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古称瓯越、永嘉,最早关于地方龙舟竞渡的文字记载为明代《温州府志[4]》根据坊间传说强调起源于勾践,主要目的是用来祈福。在民间其由来,主要集中在拜水神祈福说,和纪念伍子胥、屈原、勾践甚至于曹娥等人物说,从温州龙舟竞渡前仪式角度分析,无论从祭拜香官神,还是参龙,以及后来的收殇,其整个仪式过程,就是祭拜众神的祭祀过程,主要目的就是祈福禳灾。从温州地理环境角度上分析,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复杂,季风活动变化,天气灾害频繁,端午节过后,迎来了温州的台风季节,先民台风季来临之前,祭拜众神,祈求风调雨顺,老少平安。因此祈福禳灾才是温州龙舟竞渡主要目的,而纪念人物之说只是一种附会,这些相关人物也被人为地赋予了江神、涛神等称号,也验证祭祀祈福起源说。

2.2温州龙舟的特点

温州传统龙舟结构为木质,分为大龙,小龙两种,大龙19档, 36桨,俗称“三十六殇官”加上鼓、梢、锣、旗、唱神、托香斗六种执事12人共48人。小龙,13档,26桨,加上10个执事,共36人,现在龙舟额定为42人,36桨。温州龙舟竞渡主要分为以下6个步骤:龙舟制造——开划俗称上水——拜龙船娘——龙舟游乡——斗龙——收殇。

一般都在农历四月初一擂龙鼓开殿门后,祭香官神,择吉日开始造船,开始接受村民捐助。选定黄道吉日,凌晨到当地的庙中“请殇”,农历五月初一左右龙舟下水开划。拜“龙船娘”,一都一乡都设有龙船娘,龙子龙孙要拜龙船娘,族长公出来迎接,并发红绸布。关系好的村子进行友好访问,事先发龙舟贴告知对方,龙舟经过此地时,被访村子出来放鞭炮、摆啤酒、和香烟等香案迎接,来访龙舟参龙师傅唱参龙词,主要是颂当地的桥神,祈福保平安,俗称“参龙”,在温州乐清、瑞安等地村子有出嫁、添丁、高中等喜事,接收到致贺,收到家庭要给“挂红”。斗龙是龙舟竞渡的高潮阶段,鼓声一起,擂鼓震天,场面激情四射,欢声雷动,斗龙结束叫“散河”或“洗巷”,要把龙舟翻晒起来。龙舟活动回来要到庙里“收殇”,唱安殇词,个别地方还保留烧纸船,即有祛除瘟疫的本意。龙舟竞渡资金主要来源于本村老人协会、企业家的捐助,本村人捐资。划手都是自愿,资金流散主要造龙舟,划手龙舟竞渡其间吃饭花销,以及最后庆功宴。

2.3温州龙舟竞渡区域文化

2.3.1民间信仰是温州龙舟文化的根基。民间信仰是温州龙舟竞渡延续至今的原始动力,人们对于龙的崇拜,归根结底是源于古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对天时的崇拜,对自然的崇拜泛化为对自然神的崇拜[5],而龙是天的象征,人们试图通过祭祀,形成与自然神通话,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利于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靠天吃饭,温州山多、地少,季风气候又使温州灾难频发,恶劣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对自然敬畏之情,神灵信仰更加虔诚,温州龙舟竞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怀揣着对神灵的信仰,为村民祈求风调雨顺、老少平安。非佛教徒不参与龙舟竞渡的现象,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民间信仰是温州龙舟竞渡文化的根基。

2.3.2宗族观念族亲意识是龙舟文化基础。温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适中,雨水充沛,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居住。温州村落大都是聚族而居,是典型的血缘村落,保持着一村一姓,一村一祠,家庭和家族是其社会网络的核心,宗族血缘意识较强。追溯历史,在唐末五代,南宋乾道二年和明末清初,出现了3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同时,自然灾害频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宗族成为个体坚实的后盾。依靠族亲,朋友和相邻合成有力社会关系,成为本区域人群的基本观念意识和行事方式[6],宗族观念族亲意识深入到骨髓,甚至“温州经济模式”以及“温州商会”渗透着温州族亲意识的因子。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温州龙舟肩负着背后村落的荣誉和使命,龙舟游乡习俗反映的是宗族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摆香案的形式,表达合作愿望,已达到增强社会关系力量的目的。在斗龙环节中,表面上是争夺竞渡结果的输赢,实际上争夺的是宗族村落的荣誉,和全村人民的面子,展示的是本族不可战胜的力量。观众关注的不是哪条龙最快,而是哪个村最厉害,龙舟成为村落族群的名片。因此温州龙舟竞渡是本地人内心深处心理释放和精神释放的表现形式。以宗族、血缘、族长为基础的民间文化机构和权力机构,也为温州龙舟竞渡稳定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浓郁的宗族观念、族亲意识也成为温州龙舟持械打斗的根本原因,温州龙舟是整个村落(族亲)的象征,竞渡场上为荣誉而赛,场下为宗族面子而“战”,因此宗族观念和族亲意识需要政府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才有助于温州龙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2.3.3伦理教化,文化认同是龙舟文化的内涵。温州龙舟竞渡不光展示体育文化,而是文化整体呈献。首先呈现的是人神之间的伦理关系。通过祭祀仪式,老一辈向本族人群呈献了古老的人神关系,这种人神关系不能简单地定位为迷信,它展示的是族人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向往美好未来的社会心理态势[5]。其次呈现的是人际交往的礼节规范。通过龙舟游乡,积极地展示对和谐人际交往的愿望,在游乡的过程中让年轻一辈学习人际交往应有的礼节,对其行为处事方式方法进行规范,最后呈现做人准则。斗龙环节展示的是族人不怕苦、不怕累、勤劳拼搏精神品质,以及团结合作、协同作战、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潜移默化地对族人进行再教育,增强宗族凝聚力。温州龙舟竞渡与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同经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7],逐渐成为地方性知识,引起本区域人群强烈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在调研过程中,除去龙舟能增强划手们凝聚力,大部分村民表示在端午期间,村民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凝聚力得到了增强。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才是温州龙舟竞渡蓬勃发展幕后那只无形的操盘手,一句乡音勾旧梦,半盏茶香思故园,这就是文化认同强大号召力。

2.3.4娱神娱人自娱是龙舟文化的现实衍生。分析了温州龙舟竞渡文化结构,精神价值,作为民俗活动一部分的它,还具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实用价值。娱乐性在龙舟文化具有实用性,首先祭祀献礼,取悦于神,礼物交换来风调雨顺,老少平安,满足了社会心理需求。其次,斗龙环节,由“斗”形成视觉上、听觉上的盛宴,众人狂欢的情境,成为众人情绪宣泄口,人们自由地表达情感,宣泄情绪,使人精神身体都得到充分的释放。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竞渡之中,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达到超越自我境界,得到身心全方位的解放。温州龙舟竞渡带来的身心愉悦是其最直接的实用价值。

温州龙舟竞渡是竞技性整体呈献,呈献了温州人民社会心理态势,囊括温州人基本的观念意识和情感意志,再现了人际交往行为模式,同时解放了思想,愉悦了身体,它是温州社会生活的小缩影。文化认同感和情感认同感,才是温州龙舟竞渡发展的内驱力,包涵着浓厚人文色彩的地方性知识,才是温州龙舟竞渡要传承的主体内容。

3温州龙舟竞渡传承与发展

3.1温州龙舟竞渡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1994年—2004年温州龙舟竞渡遭受政府禁令,直到2004年6月1日才正式开禁,温州龙舟竞渡呈现井喷式发展。2011年以来在温州政府支持下,龙舟竞渡得到了更加迅猛地发展,成立了温州龙舟协会,有1 400多条传统龙舟进行注册。大力举办龙舟比赛,至2011年4年以来温州共举办2届温州市龙舟锦标赛,3届南塘河龙舟拉力赛,2届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1届温州龙舟俱乐部联赛积分赛。此外建立一个龙舟水上基地,温州科技学院、温州第21中学将龙舟竞渡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发展。

在看见温州龙舟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发现温州龙舟竞渡的一些问题。温州瑞安在开禁4年后,因为2008年的龙舟突发事件,又被政府禁止,截止现在还没有解禁。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温州自然村落被现代化的社区代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搬离村落,因为人手不够一些村落不得不放弃龙舟。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受到了很多的冲击,青年人对于龙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降。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目前龙舟队划手年龄层普遍偏高,而青年人自愿加入到龙舟的人数寥寥无几,有点后继无人的趋势,在温州龙舟蓬勃的表象下,大家都对温州龙舟未来的发展多了一丝担忧。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其他运动项目经验,打破传统村落的禁锢,建立龙舟俱乐部,但又面临着资金问题,龙舟花费较大,在温州一条普通的传统龙舟,端午节半个月时间至少需要6~7万,传统龙舟的象征意义,能得到村民和老人协会支持,而龙舟俱乐部脱离了传统村落的限制,大部分资金需要队员分担,部分来自一些企业暂时性赞助,但是龙舟巨大的花销,这样的资金来源难以保证俱乐部长期稳定的发展。

因此温州龙舟竞渡将何去何从?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极具地方特色的温州龙舟竞渡,应该如何进行取舍,对传统进行最有利的传承和发展,是目前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2大力宣传温州龙舟文化

民俗体育项目是文明与体育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8]。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民俗是民俗体育的母体,倘若民俗体育离开了其原本寄予生存的民俗文化环境,也就失去了它原本最耀眼光芒,最终走向消亡。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运动项目,需要队员团结合作,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这些优秀的体育因素,不足以让龙舟竞渡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温州龙舟竞渡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并经久不衰,更多的是由于温州龙舟竞渡反映了本区域人群的精神风貌,观念意识,人格风范[1],他们从龙舟竞渡身上,找寻到更多的认同感和心灵共鸣。倘若我们只将目光局限在龙舟竞渡的体育功能上,将失去其深层的“魂”,终将走不长远。我们应该大力宣传龙舟文化和民俗。

但是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是复制。民俗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适应特定时期人们日常需求的民俗文化,才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民间信仰是温州龙舟竞渡的原始动力,纵观历史追溯所有民俗都与民间信仰有关,民俗中的民间信仰,形式上是对神灵的祭拜,实质文化逻辑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自然积极斗争中表现,是一种正常而积极的心理需求,所以出现不同区域祭拜的神灵也各有不同的现象,被祭拜的神灵都只是集体愿望的象征。因此大力宣传龙舟竞渡的历史文化时,应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还原再现民间信仰蕴涵的那种普适的价值和浓厚人文精神,让民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龙舟竞渡深刻含义,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如同华夏儿女自称我们是龙的传人,是象征着华夏儿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品质,并非封建迷信。此外社会迅速变迁,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民俗体育原生态被打破,加上外来文化的强势来袭,人们对新的文化环境产生不适应感,从而产生对原有文化的怀疑,造成文化认同的弱减,产生“文化休克”现象[9]。针对于年轻人对本土文化认识缺乏,政府应该大力宣传传统文化,让青年人更加深刻地认知到本土文化,促进文化认同感的产生,培养潜在接班人。

3.3政府对宗族观念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从温州龙舟竞渡开始筹备、组织、运行,都能看见每一条龙舟背后宗族的影子,如果说神龛是每一个人美好愿望的象征,那么龙舟就是每一个村落宗族的象征。宗族观念、族亲意识强烈,是温州人历史原因、自然环境等综合多方面原因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掀开血缘表面因素,反映的是温州人团结合作优良品质,温州人素有中国犹太人之称,更多地是对温州人团结合作意识的肯定。因此政府应该透过宗族观念现象看见其背后优良基因,对其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引导大家在保持优良基因的基础上,更加的兼容和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在温州龙舟发展中产生良性循环,因为团结,所以精彩,因为精彩,所以才更团结,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压,打压的结果是民俗活动的断层,文化的消亡,整个民俗的消逝。未来温州龙舟竞渡只能成为博物馆墙壁上几行字、几张图,相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3.4积极开展龙舟比赛,设置科学可行持续性赛事规则

在全民健身浪潮中,民俗体育也应肩负起促进全民健身的任务。在调研中,从龙舟参与者、组织者、后勤人员到河岸上的观众,对于举办龙舟赛事的心理都显出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和传承责任,其次才是龙舟竞渡的健身、娱乐等功能。举办龙舟赛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截取体育部分,简单地制定统一的赛事规则,应该适应温州龙舟文化结构,沿着民众的心理发展势态推广龙舟运动。例如温州龙舟是宗族或者村落的象征,宗族村落中有着坚强而又稳定的支持势力,参赛队伍资格设置应该根据温州龙舟文化结构特点设定。比赛方法设定应吸收多个民间区域的赛事方法,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家都认同的方式方法,而不是盲目地照搬一些国家级赛制,或简单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把温州龙舟竞渡比赛办成温州人自己的比赛,吸引更多的温州民众参与到比赛之中,培养良好的群众基础。

3.5保护温州龙舟竞渡的自然景观

中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龙舟竞渡项目对场地要求的特殊性,在保护好温州龙舟竞渡的文化景观的同时还应加强保护其自然景观。温州河流纵横、交织成网的地理环境为龙舟竞渡创造了天然训练场,由于中国早期经济的粗放型发展,给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很多河流受到了严重污染。自然景观破坏也严重制约龙舟竞渡的开展,因此对温州水域的治理和保护也成为温州龙舟竞渡传承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4结论

4.1温州龙舟竞渡起源主要是祈福禳灾,人物起源说只是一种附会。

4.2温州龙舟竞渡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民间信仰是其文化根基,宗族观念是其文化基础,伦理教化是其文化的内涵,娱神娱人是其文化的外延。

4.3温州龙舟竞渡是温州生活的缩影,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是其蓬勃发展的内驱力。

4.4对温州龙舟竞渡的传承和发扬应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应大力加强其文化宣传,以提高市民对传统龙舟文化的认同感,政府对宗族观念应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积极开展龙舟比赛,设定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赛事规则,同时应加强对其自然景观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陈莉.区域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定位及其策略选择[J].体育与科学,2010,31(1):56-59.

[2]万建中.龙舟竞渡活动的历史渊源[J].体育文史,1995(3):44-46.

[3]王若光,刘旻航.“飞龙在天”: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考源[J].民俗研究,2013(6):50-55.

[4]叶大兵.温州民俗大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5]秦涛.结构主义视域下民俗体育的文化意蕴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7):34-37.

[6]邱国珍.互动与重构:海外温州人民俗观念与行为的传承与变化—以巴黎的温州人为中心[J].民俗研究,2010(4):220-232.

[7]李军.西部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中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及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15-18.

[8]刘旻航,李储涛,赵壮壮.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6):85-89.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文化认同温州
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龙舟竞渡的传承研究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浅论龙舟竞渡对民族认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