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53)
在传统教育观中,职业教育的概念一直被错误地传递,从而导致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得到了肯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因此提上议程,而对其内涵的把握和深入解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的适应社会需求、实现有机衔接和促进多元立交的特点,从而掀起了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的改革。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相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在原有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地、与时俱进地调整与补充,它的“现代性”体现在:
从社会的角度,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与此同时,它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借助学分互换享受了同等的教育机会,实现了教育平等,促进了对外交流,提高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程度。
从企业的角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职责分配——“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而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基本目的就是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更能体现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企业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有义务在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从学习者的角度,重申“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体现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相互独立的各类教育形式进行了有机地关联,构建了一个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框架体系,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教育形式,从而拓宽了终身学习的渠道,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实现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速度加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扩大,职业教育因此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浙江省应当以此为契机,大力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共有426 所,其中职业高中313 所,普通中专45 所,技工学校68 所。截止到2013年,这一数据有了明显的下降,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只有366 所,同比减少了14.1%,其中职业高中252 所,普通中专48 所,技工学校66 所。相对而言,职业高中减少的幅度较大,3年内缩减了19.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通高中的扩招一定程度上吸纳了本该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的生源。此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层次不高,职业发展前景不理想等各类因素直接导致职业高中的生存危机。
目前浙江省校企合作稳步推进,合作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实习就业基地、实训基地、订单班培养和职教集团等,但与此同时,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校企合作的覆盖面较窄,参与合作院校较少,所涉及专业类别单一,不具有普遍性;合作的内容停留在信息交流和物资交流等方面,教学领域改革等深层次的合作较为缺乏;学校参与的热情高于企业,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认可度一直较低,吸引力不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缺少完备的升学路径,职业教育成为一种终结式学习。因此,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相互沟通,为学生探索一条有效的进阶教育模式,同时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2008年以来,浙江省进一步加快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从培训、企业实践学习等方面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实现职业教育教师职前职后相贯通,同时拓展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积极吸收企业技术人员等加入职业教育的队伍中。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浙江省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构成多样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然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仍然不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岗位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浙江省相继颁发了《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各类文件,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指示,体现了浙江省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视度。但与此同时,浙江省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如对国际标准和职业教育规则的研究不足,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较低,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较小等,在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内力的同时应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道路,以对外开放的姿态引用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在相互学习中提高发展的实效。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协调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格局全面建立。”
2014年浙江省提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为进一步打造教育强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由浙江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变,浙江省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战略。
浙江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旅游业和轻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较高的比例,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多,民营经济发达,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大,而职业教育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但是劳动者实际技术升级速度和程度与新的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升级之间不匹配,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下而上的进阶途径,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之间实现了相互间的融通,职业院校的学生借助学分转换能够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普通教育。同时,对于在普通教育下的学生,也能自由地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专业技能,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同时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社会成员的就业创业能力,推动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衔接。
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学校和企业的关系,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在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校企双方充分对接和深度融合,实现共赢。
对于浙江省来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又是教育服务区域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构建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产业和人口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解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资格体系的沟通和渗透问题关键在建立中国特色国家资格框架,将相互平行的不同类型的教育纳入同一框架中,为职业教育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从终结性教育向阶段性教育转变。国家资格框架建立在教育体系基础上,通过学分互换的方式,将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进行等值兑换,从而实现不同资格证书的互认,为求学者和求职者提供了自由进入不同领域求职和求学的便捷的途径。
目前国外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相继建立了与本国教育培训体系相适应的国家资格框架,如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等,而中国的资格框架目前仍然处于酝酿阶段。浙江省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应当以资格框架为目标,逐步完善学分制、资格证书的认证体系,促进不同证书体系之间的相互沟通,为不同需求的社会成员搭建桥梁。
职业教育内部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以改革的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不断走向完善是构建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中高职衔接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的问题,同时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切入点。”2012年浙江省开始试行“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模式,由高职院校主导,统筹和管理试点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但是在试点的过程中出现了中职“热”高职“冷”,教师“热”学生“冷”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体制上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加快课程体系改革、调整专业教学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方法,转变“重学历轻内容”的观念,推动中职和高职科学定位、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此外,应当稳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给予学校在招生标准、招生程序、录取程序等方面足够的自主权,拓宽高职院校招生渠道,在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化的同时为学校招生和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选择。
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职前和职后教育的衔接是构建学习型社会,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举措之一。一方面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积极参与,为职业教育给予师资和设备上的支持,其中,企业可以考虑如何将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等渗入到培训的过程中,扩大企业的影响力,而院校关注的重点是职前职后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和教学模式的统一;另一方面,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开放大学和学院等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展现了重要作用。因此,浙江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要加大对电大、函授等的管理和指导,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近年来,浙江省校企合作在科技资源配置和人才质量提升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校服务经济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被挖掘,校企合作的程度和范围仍然有待加强。为了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提升校企合作的效果: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和法律支持,包括知识产权归属的界定及利益的分配,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风险问题;另一方面,深化高校职称评定制度改革,将教师职称评审与校企合作挂钩,提高科学成果的市场价值。目前学术导向的职称评定与企业的业绩考核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校企合作举步维艰,以制度建设为纽带有助于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政府资金保障、师资队伍保障、科研保障等,其中政府对职业教育建设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机构人员水平的加强促进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走向完善。
构建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并且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和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陈智行.试析现代职业教育的现代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4,(1).
[2]刘星.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企业参与[J].职教论坛,2013,(34).
[3]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4]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Z].
[5]葛道凯.统筹“一盘棋”打造“新高地”[N].人民日报,2014-07-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