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诗歌中的精灵——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精灵

2015-01-29 01:01王艺霖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710068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关键词:济慈雪莱华兹华斯

王艺霖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 710068)

鸟为历代英国诗人所喜爱的题材,从莎士比亚、斯宾塞、到马修·阿诺德都曾写过关于鸟的颂歌。浪漫主义诗人对鸟儿更是情有独钟。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和济慈都分别在他们的诗中对鸟进行了热情讴歌。华兹华斯曾写过三首咏鸟诗:《致云雀》《致杜鹃》和《绿羽的红雀》,可见他对鸟的钟爱。柯勒律治也曾写过《夜莺》一诗。而雪莱和济慈则分别写了一首广为传诵的咏鸟诗:《致云雀》和《夜莺颂》。值得注意的是,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鸟并不是真实世界的鸟,他们的诗中很少对这些鸟的外在形态做具体的描述,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只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如济慈所咏的夜莺,由于出现在月明星稀的夜色里,又为繁密的树枝所遮掩,我们只能在借着“微风从苍穹吹来的弱光”中或一瞥其惊鸿。这些鸟,无论是杜鹃,云雀,还是夜莺,都是作为“精神之鸟”出现的,他们都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情思,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艺术的看法。

华兹华斯的《致杜鹃》写于1802年,是一首体现诗人诗学观的名作。全诗分为八节,每节四行,整首诗语言朴素、格律和谐,诗味很足。在诗中,诗人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春早,诗人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聆听着忽远忽近的杜鹃啼叫声欣喜若狂,回想起小时候听到这种声音时他也同样兴奋,在林中和草地上到处寻觅,可怎么也寻不到杜鹃的踪影。现在诗人又闻此音,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美好的理想记忆犹新。诗歌是这样开头的:

啊,欢乐的新客人!我听到了

听到了你而鼓舞欢欣:

啊,杜鹃!我该叫你作“鸟儿”吗,

还只是了一种神奇的声音?1

寥寥数语把诗人听到鸟鸣时的喜悦之情描述得淋漓尽致。

在诗中,杜鹃的意象进一步深化。它成了诗人从小就一直追求的“一个希望”“一缕柔情”“依然渴望,而从未见过的身影”。在诗的结尾诗人写道:

啊赐福的鸟儿!我们脚踩的大地

仿佛又变成一片梦境

象仙境一样神奇的家园,

正好让你来安身!

这里的“我们”显然是指诗人与杜鹃。人与鸟也化为一体,鸟的家园也代表了诗人所向往的精神家园——仙境般的大自然。

在华兹华斯的《致杜鹃》一诗中,杜鹃不是一只普普通通的鸟,而是一个无形之物、一个声音、一个谜,一个让诗人年幼时魂牵梦绕、不断寻觅的希望和爱恋。诗人把杜鹃的歌声比作可见不可及的理想,其寓意是深刻的。

雪莱的《致云雀》写于1820年,是雪莱的抒情三部曲之一(另二首分别为《西风颂》和《云》)。此诗分二十一节,每节五行。诗歌是这样开头的: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真心。

从第二节到第十一节,诗人用了七个比喻来描写云雀。他把云雀比作火云,星星,月亮,诗人,名门闺秀,流萤和玫瑰。接下来诗人又把云雀的歌声与人世对爱或酒的赞颂、婚礼的合唱、凯旋的欢歌进行了比较,说明一切人间的音乐与之相比都会显得空洞贫乏。然后诗人再拿精灵般的云雀与世上的芸芸众生相对比:云雀永没哀愁,对死比凡人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人总是瞻前顾后,最真挚的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最美的音乐也是倾诉哀思的曲调。最后诗人祈求能够学到云雀的技巧,创造出闻名于世的快乐的诗韵。

在所有写夜莺的诗中,最为著名当属济慈的《夜莺颂》。《夜莺颂》共分8节,每节10句。全诗的主要内容是:诗人听到夜莺之歌而产生了悲喜交加的感情,想借助酒力以脱离人世烦恼而与夜莺共入深林,但是酒的力量并不能使诗人达到夜莺的欢乐境界,于是他转借诗的力量,想在诗歌的理想王国中达到夜莺那种展翅飞翔的境界。诗人终于来到了黑暗的林中,闻到了花草的芬芳。听着夜莺欢快的歌声,诗人希望能在夜莺的歌声中死去。但是他又想到人死之后只是一丘黄土,再也听不到夜莺美妙的歌声。接着诗人由人之必死想到夜莺的永恒,夜莺的歌声一直从远古唱到现在。最后地一声“失掉了”如同钟声使诗人从想象世界惊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诗人发出了“是醒还是睡”的感叹。

显然,在这首诗中,夜莺是作为反传统的形象出现的。在诗中,夜莺不再是哀伤的象征,而是作为欢乐的意象出现的。夜莺的欢乐反衬了诗人内心之苦。在诗人耳中,夜莺原本哀伤的曲调变成了欢乐的歌声,诗人愿意在夜莺的歌声中死去,可见诗人心中的伤悲。在这首诗中,济慈对夜莺进行了赞美,夜莺的歌声可以带来永恒的美与永恒的欢乐。

如果说华兹华斯的思想是顺应自然的话,那么雪莱的思想则是翱翔于自然之上的。他漠视一切黑暗势力,提倡乐观昂扬的自由精神。《致云雀》正是这种精神的化身。诗人把云雀称作精灵,又用了“blithe”“joy”“delight”“joyous”“sweet”“happy”“joyance”“gladness”等与欢乐的有关的词来描述云雀,其乐观之情渗透其中。《致云雀》正是这一观点的最好写照。你看那轻盈矫健的云雀在云雾中穿梭,在晨曦中歌唱,不畏黑暗无惧险阻,唤醒沉睡的大地,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云雀在诗人心目中已然成为自由的象征、快乐的化身。他主张诗人应该表现社会和自然感发所引起的思想感情,以揭示永恒真实和世间万物潜在的美。他认为诗人是号角,为战斗歌唱;是力量,推动一切向前发展。诗歌应该为宽宏而博大的道义服务,要让读者燃起对自由和正义原则的热情。作者笔下的云雀形象正具有这种催人奋发、鼓舞人心的魅力。

《夜莺颂》就是一首既真又美的诗篇。夜莺所代表的理想境界芬芳醉人,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花妙笔把它变成了艺术的真;现实世界虽然丑陋可怕,但在诗人的艺术点化下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这样美和真,理想和现实,短暂和永恒的矛盾就在艺术的殿堂中得到解决,得以统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浪漫主义诗人各自的人生体验和创作观念的差异,造成了鸟在各位诗人的诗歌中所代表的意象有所不同。华兹华斯是大自然的爱好者,他笔下的杜鹃是合谐大自然的代表;雪莱崇尚自由,他所讴歌的云雀是自由的化身;济慈追求真与美,他所钟爱的夜莺正是美与真的统一。

注释:

1.本文所选诗歌的汉译本均摘自《英诗金库》下卷。

[1]王佐良主编. 英国诗选[Z].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许德金.试析认夜莺在英诗中的意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4).

[3]刘建国.论济慈和他的《夜莺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2).

[4]王改娣.英诗中夜莺与汉诗中杜鹃之意象观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6).

猜你喜欢
济慈雪莱华兹华斯
电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体芳妮与济慈作家形象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一诺三十年
雪莱一诺三十年
The Study of “The Daffodil”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