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抚松县种植大豆有很悠久的历史,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1.010
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松花江上游,长白山西北麓。属于东北地区东部山地寒温带湿润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其气候特点:冬季寒冷、降水量少,夏季温热、雨量集中,春秋两季冷空气活动十分活跃。全县耕地面积27.4万亩,人均2.72亩(按农业总人口计算)。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市第1位,是国家重要的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大豆生产基地。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广大大豆种植者参考。
1品种选择
品种是高产的关键基础,大豆品种极多,因此,要把好选种关。主要要根据生育期、种植方式、地力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品种。抚松地区由于适宜生长期短,因此要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要根据种植方式选择适宜的品种,垄上精量点播、等距穴播、三垄栽培等良法,宜选用中熟、中晚熟、植株高大,秆强茂密性好的品种。窄行密植等栽培方法宜选用早熟或中早熟、分枝少、秆强、株形收敛的品种。肥力较好的地块,宜选择喜肥品种。
2 整地
深耕。深耕一般在上一年秋收后进行,在封冻前结束深耕,耕层深度要保证在20厘米以上,同时要确保深浅一致,做到不漏耕、不重耕;起垄。垄距60~70厘米,可在原垄上直接起垄,也可三犁川起垄,一般在播种前1周起垄。
3 播种
播种期的确定取决于墒情、地温及无霜期。当土壤含水量在20%~22%,5厘米耕层温度稳定通过8℃~10℃,为适宜播种期。采用精量点播的方法进行播种,播种深度在3~5厘米,要确保播种深浅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苗齐、苗壮。播种密度要根据肥力情况、品种特性等方面考虑。植株直立、土壤肥力较好的可以密度大一些,反之密度则要小些。
4 田间管理
4.1 间苗
主要针对非精量播种地块,要及时间苗,在大豆两个对生单叶展开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间去弱苗、病苗、杂苗,留大苗、壮苗、纯苗,按计划密度一次定苗。
4.2 中耕与除草
共进行3次中耕,第一次在第一片复叶出来前进行,松表土,要小心进行,不能伤苗。第二次中耕要在苗高10厘米时进行,结合除草,要做到不漏草,不伤苗。第三次中耕在第二次中耕结束后10天左右进行,结合培土进行深松。
大豆田除草,可以结合中耕进行,也可以用化学药剂除草,在大豆播种后由于土壤湿度较适宜可以马上喷除草剂,最好先用药,再用磙子镇压,这样更利于药剂渗入土壤中,增强防治效果。
4.3 肥水管理
大豆田施肥的原则是在平衡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每公顷应施有机肥15~25吨,有机肥可以结合整地作底肥一次施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合理搭配。每公顷需纯养分氮40~69公斤、磷58~115公斤、钾50~105公斤,施用时应根据该数据折合成所用肥料实际用量,同时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大豆灌溉的时期和水量应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间的需水特性、士壤水分和天气状况决定。在大豆开花初期和结荚鼓粒期如遇干旱无雨,当植株叶片近中午有萎蔫表现时应及时灌水,灌水最好在傍晚进行。灌水方式一般采用沟灌,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喷灌或滴灌。
4.4 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大豆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蝼蛄等均会咬食大豆幼苗的根、茎,导致幼苗死亡造成缺株断垄,影响产量。特别是早熟鲜食的大豆,出苗本身较难,种子价格也比较高,如果疏于防治,会造成较大损失。防治方法: 播种前用高效内吸性农药拌种;播种前实行种子包衣,以防治大豆地下害虫;播种时用护地净穴施或撒施;出苗后用毒丝本灌根。
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钻入豆荚,蛀食豆粒,严重时会吃掉大半个豆粒,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防治大豆食心虫,关键是抓住适期,即在成虫发蛾盛期,田间有成团飞翔现象时防治。
大豆蚜虫:防治大豆蚜虫,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防治。一般可用40%的乐果乳油800倍液,20%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或用2.5%的敌杀死乳油、5%的来福灵乳油、富尔3%啶虫脒乳油,每亩用药15~2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
5 适时收割
一般在9月下旬开始。人工收割在豆叶基本落净,豆荚黄褐色,豆粒归圆时进行,收获要在上午,减少炸荚。联合收割机收获应在大豆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变硬,摇动植株豆荚有响声时进行收割。人工收割晾晒后,要及时脱粒,尽量减少损失。
6其他注意事项
重迎茬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连续种植大豆虫害加重,主要是大豆线虫、蛴螬、地老虎等虫害。病害主要由于大豆吸收的磷、钾、钼、硼等元素缺乏,导致作物抗病能力降低。大豆尽量与其他作物轮作,轮作期3~5年为好。实在无法轮作,应在灭虫增肥方面加大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桂梅,冯高,邢宝龙,张旭丽.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
[2]岳本奇,李琳英,王伟,赵宽,张伟,李海波.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科学,2005,(05).
[3]张立波.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03).
[4]刘玉平.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
作者简介:徐东志,大学专历,抚松县东岗镇政府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