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国强通报了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201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省农业系统上下戮力同心,狠抓落实,强化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有些指标有望超额完成,有些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粮食生产实现抗灾夺丰收,总产量达到706.56亿斤,超出年初预期的650亿斤目标
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有效抵御了春季低温冷害、夏秋局地干旱等自然灾害,在连年增产的基础上高点爬坡、高位护盘,再获好收成实属不易。粮食总产达到706.56亿斤,占全国总量的5.82%,继续位居全国第4位。粮食单产达到941.96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的718斤/亩高出223.96斤/亩,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领先位置。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501.10万亩,比上年增加316.2万亩,同比增长4.4%,由上年的全国第10位晋升为第9位。
农林牧渔各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一产增加值增幅有望达到4.5%,高出上年0.5个百分点,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预计达到45%
前三季度一产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5%和45.1%,四季度农业产业进入变现和“翘尾”高峰期,支撑全年一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4.5%和45%的增速是很有把握的。初步预计,全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人参业产值实现4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有望达到45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0户。
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好势头,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常有希望突破10000元,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
从前三个季度看,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4.12元、5279元和6800元,同比分别增长16.1%、12.5%和11.5%,平均增幅达到13.3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3万人,同比增长0.5%。农民劳务总收入446.7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3115元,同比增长17.0%。进入四季度,是农民收入回笼的高峰期和大头,全年突破万元大关是很有希望的,也就是说,我省农民收入从此跨入了“万元俱乐部”。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各项重点任务按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有些改革正在破题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省委、省政府主管领导亲自研究、协调、调度,抓得很紧,推得很快,省委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涉农改革年度任务都能如期完成。一是扩大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全省试点和梅河口、公主岭两个整体推进县工作好于预期;二是探索“两权”分离试点。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两证”管理办法和抵押贷款办法,启动延边、梅河口、公主岭“一州两县”经营权贷款试点,目前省农行在延边发放贷款2000万元;三是加快推进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分别突破2万、5万和5万户,土地流转面积提高5个百分点;四是探索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整合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现代种业发展资金1.2亿元,拉动金融机构4.8亿元投入,形成每年6亿元资金规模,滚动投入5年总规模可达到30亿元。这项工作,近期就可启动,这对于改革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方式,破解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难题,将起到四两拨千斤般的撬动、滚动和带动作用;五是改革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方式。从年初开始,我们就积极探索和改革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方式,重点围绕产粮大县、新型主体、薄弱环节敞开补贴,2014年仅大型收割机就新增了9000多台,比上年翻了一番,国家支持补贴资金13亿元,增长20%,资金总量排在全国第3位;六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启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电子商务营销实现重要突破,测土施肥手机信息服务扩大到13个县;七是启动实施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启动综合保护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两个试点片,探索保护性耕作、水土流失、提升有机质、农田防护林、污染防治等8种保护治理模式,建设8个重点项目,投资30888万元。目前,省农委承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和土壤有机质提升2个项目建设明显快于预期,由其他部门承担的另外6个项目也在深入推进;八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及时将主攻方向转移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上来,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研究制定出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意见。启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等6大工程、村屯道路等32项建设,选定410个试点村重点推进,现已落实各类项目868个。省投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8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15亿元。
会上,针对记者提出的全省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改革及全省粮食生产情况等问题,李国强主任作了全面解答。
(省农委综合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