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明
田径运动作为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有“运动之母”的美称,但是由于其动作结构相对固定、变化不大等特点,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所以,能否培养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直接影响着田径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是当前田径教学的主要难题。本文苏州工业园区小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对培养小学生田径运动兴趣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1.影响苏州工业园区小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因素
1.1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重视文化学习或其他技能培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广泛流传着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老师和学生认为,体育好和差不要紧,关键是文化成绩要好,体育课可有可无。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效果,更影响着小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培养过程及其效果。
1.2 学校教育者、家长和学生尚未充分认识到田径运动的价值
大多数小学生对田径运动价值的认识程度和对田径项目技术的理解程度浅显,自觉参与健身锻炼的意识薄弱,对田径运动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和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田径锻炼的兴趣。加上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班主任对学习尖子的偏爱等,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因此,学校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是教师工作的动力。
1.3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凡是单调的刺激过多,就会引起心理疲劳现象,往往造成学习者的动作质量下降,减退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积极性。多年来田径教学改革虽然一直在进行中,但是成效甚微,至今仍没有走出传统教学内容的框架。田径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教育者应多以简单的讲解、示范、练习为主,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内容的现象,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4小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较差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导致自身素质较差,难以完成田径基本动作,同时小学生身体发育情况不同,其身体素质、平衡能力等因素使得的小学生在田径运动学习中会出现动作学习快慢、掌握程度不同的差异。长此以往,会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这对培养田径锻炼兴趣增加了难度。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生理特点进行技术动作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粗略的基本动作与要求即可。避免过分地要求动作规范性,造成学生失去田径学习兴趣的情况发生。
1.5教师教学中安排的运动负荷不合理,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安排的运动负荷不合理也会对小学生田径兴趣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课中运动负荷过大,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会感觉全身疲惫,从而产生害怕、畏难的心理而影响对田径学习的兴趣。课中运动负荷过小,则又不能达到田径锻炼的需求,也不利于小学生田径锻炼兴趣的培养。
对田径教学评价如果所有学生采用一个评价标准,就会造成先天素质好的学生永远好,先天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怎样锻炼,分数总是低的结果,长此以往,就会挫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对体育课和田径学习失去兴趣。
2.培养苏州工业园区小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对策
2.1积极开展和鼓励小学生参加课外田径运动锻炼
丰富多彩的课外田径运动锻炼,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田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愿组合,结伴进行田径锻炼,利用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的作用,充分调动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的氛围,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的目的。课外田径运动锻炼具有广泛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2.2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田径运动竞赛活动
为了丰富小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激发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田径竞赛活动,并在每学期组织1~2次全校性的适合小学生的田径运动竞赛。通过竞赛,提高他们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同时使他们在展现自我的中,增强田径锻炼的信心和恒心,从而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3合理运用评价手段,注重激励作用
评价是一种手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制度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在田径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表扬和肯定,少一点批评和否定。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改正错误技术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和兴趣,同时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当,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因素。年龄不同,表扬的内容、方式、场合、语言也应有所区别。给予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鼓励,充分地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
2.4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喜欢的娱乐性田径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变,在采用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传承和改进。教师应该以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示范来启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要尊重学生意见,用亲切的教态与和蔼的语言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启发学生,不断增强和培养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田径学习的兴趣,为提高田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5根据小学生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身体差异,体育教师要选择好突破口。体育教师要考虑到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在做动作时,怕自己完成不了,而被同学们笑话或怕教师指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降低难度外,还要采取帮助、鼓励和课外辅导等措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生对田径学习产生兴趣。
2.6建构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田径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田径教学是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师生之间的情感是沟通思想的桥梁。正确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理解、尊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要关心学生的进步,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