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继和
“蜀女自古多才”是前人的定评。明代小说家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有一回“女秀才移花接木”就专讲蜀中才女故事,并且多次总结说:“只因蜀中女子从来号称多才,如文君、昭君,多是蜀中所生,皆有文才。”“至于黄崇嘏女扮男装做了相府掾属,今世传有女状元,本也是蜀中故事,可见蜀女多才,自古为然。”冯梦龙在“三言”中也极力推崇黄崇嘏和武则天:“若使生时逢武后,君臣一对女中豪。”青藤才子徐渭作有《女状元传奇》,他叹息:“黄崇嘏这样的才女为什么我没遇到?对比愚陋拙妻真是天上地下哟。”由此观之,“蜀女多才”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们的故事能为今人别开眼界、增长智慧、尊重女才,丰富多元多彩的精神世界。
蜀中才女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经邦济国、有胆有识,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才女。王昭君,其家乡秭归,即归州,据宋人赵次公注杜诗,乃“中巴之东巴东山”的巴东郡,故昭君为巴人姑娘,尤具巴女勇毅性格。其“和亲”举动震动汉朝廷,至今呼和浩特留有青冢,为“青城”呼市留下最靓丽的一道历史魅影。武则天生于利州(今广元),梦金轮感孕而生。其治国才干体现在由皇后辅佐高宗而后自作皇帝时期,为初唐盛世作出了重要贡献,连一代文宗陈子昂等均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不用说狄仁杰等人了。她在文化上最大的贡献是主张“以德治天下”,倡导民族和睦,写出第一部《官箴》,在官德教化史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第二类是多文才,或多才多艺,或女扮男装,入庠读书,甚至中举做官,“世上夸称女丈夫,不闻巾帼竞为儒。”她们不仅能诗词书画、琴棋歌舞,此犹末技也,而最重要的是习儒业,具有通儒气质,巾帼与男儿竞为儒学。卓文君当垆卖酒,黄崇嘏女扮男装,中举为相府掌记,颇具国家治理能力,前蜀宰相周庠以至要招她为婿。二人皆是临邛才女。杨贵妃亦生于今四川崇州。薛涛更是唐代成都大诗人,大文人元稹称赞她:“锦江腻滑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其诗才文章之妙,连辞客男人们也不敢再玩自己的笔杆。至于前蜀花蕊夫人徐氏,也是闻名诗坛的大才女,著有《宫词》百首。杨升庵夫人黄娥,亦是大才女,夫妇合著有乐府。蜀女不仅有文才,武才也有佼佼者。前有唐成都浣花夫人,又称冀国夫人,文武全才,镇压叛乱,保卫了成都。后有明末清初石柱秦良玉掌“总兵官”大印,率“白杆兵”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和永宁土司奢崇明的叛乱,解成渝两城之危难。这些文才女、武才女的故事,正如凌濛初所说:“正是蜀多才女,故有如此奇奇怪怪的妙话。”
第三类才女则多经济致用之才,或多教育子女之才。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女企业家,秦朝时的巴寡妇清,是涪陵人,因丹砂矿而致富,“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司马迁语),秦始皇专为其筑“怀清台”以作褒扬。教育子女最成功的典型是苏轼、苏辙兄弟的母亲程氏,其为人重气节又有才识,“博通经史,课二子甚严”。她鼓励苏轼学范滂清正廉直,这是苏轼一生的信念,虽多坎坷,命运多艰,仍不改其赤心,程夫人是苏氏兄弟一生的精神支柱。至于其他蜀中女画家、女医师也不少,清末女医学家曾懿留有《医学篇》,对伤寒、温病有精深研究。
蜀女为何多才?凌濛初早有回答:“这也是山川的秀气”,“至今西川风俗,女人自小从师上学,与男人一般读书,还有考试进庠做青衿弟子,若在别处,岂非大段奇事。”看来巴蜀传统素有“生女必举”意识,不同于其他地方轻视妇女“生女多溺”。这样,巴蜀妇女自古人格易于独立,人权意识易于觉醒,受教育与发挥才智的机遇和条件多一些。人格与事业自信、自立、自强,是蜀中才女的特点,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传统和经验。可笑今天的“才女大赛”,多为炫形美、炫富美,道德信仰已经远离蜀中“巾帼竞为儒”的美好传统了。(责编:李妍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