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丽霞 (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小学 054000)
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许多学校已取得不少的成绩,但是也有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是跟风,走形式,热闹景象下隐含着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些学校根本不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有些甚至是应付差事等等。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文化的层面探究其深层的原因。
改革是一种文化的变革,是学校新文化与旧文化不断磨合和融合的过程。因此,要想使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要想使国家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必须改造现存的文化,改善师生关系,创设理解与协商的、开放的校本课程文化。
本文赞同裴娣娜教授的课程文化观点: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使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现代社会,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的确立,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国家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教育文化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而居于教育核心的课程则是这一文化过程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这一次课改的新亮点。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体现了学校自主权利的重塑。但是目前,我国的校本课程的推行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如教师的能力、意愿;学校外部的评价;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它的开发和实施并非像学校获得课程自主权那么简单。当前,课程改革力度加大与学校课程文化不发达之间的矛盾是制约课改深入进行的关键所在。只有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重塑校本课程文化,才能使课程改革在每一所学校得到创造性落实。
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在文化层面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了能更好地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首先需了解校本课程文化的现状。
学校根本就不重视课程文化的建设,组织缺乏凝聚力,内部死气沉沉。有些学校的教师缺乏课程观念,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教材,课程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物化的文本,更不理解课程文化的内涵;认为教学即是执行、复制课程文本的过程。有些学校的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不感兴趣、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不足,因此,学校无法提出适合本校的独特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例如,台湾S小学虽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领导小组,看上去似乎谁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但实际上谁都不负具体责任。校长本应是课程开发的领导人,但由于对课程开发没有多大兴趣,所以对课程开发也没有提供必要的支持。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与实践发展范式,绝不是单纯的课程内容更新或教材变换的问题。但是有许多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他们拒绝接受新的事物、新思想、新知识,吃老本,以“不变应万变”。虽然校本课程开发在最近几年来,在广大教师及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学校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新课程改革标志着整个教育范式的革命性转换。无论是对新课程理论的研究,还是对新课程的实施,都必须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精神实质,充分地理解新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
课程文化开发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受益,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评价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发展。
同时校本课程文化的目标要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氛围,或者说是一定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下,教师能够自觉而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师相互间能够分享他们关于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并努力在课程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技术。这种文化是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沟通的文化。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和其他相关人士的合作、沟通,使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责任感、课程开发能力、研究能力等都得到发展。
通过特色课程的创建与实施,对于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仅靠单个教师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有机的结合,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教师工作群体。另外,这种合作文化不仅倡导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合作,还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的作用。
校本课程评价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和社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强调在自我反思、自我体验的过程中,使人的自主性得以健全发展。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体验、自我理解,使自己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到课程的运行、评价过程中,与课程文化展开“我—你”对话,从而达到一种“视域融合”,并自主地生成、建构一种内在的文化世界。
为了培养热爱家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因地制宜,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学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把建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了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切入点,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推向了科学化、系统化的新高度,促进学校校本课程文化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