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连续剧

2015-01-28 12:17雷根斯堡
孩子 2014年6期
关键词:老巫婆格林童话气质类型

雷根斯堡

儿子童一和他的妹妹甜妞睡觉前,一直是听我读故事书。上次去度假,由于没带够绘本,后面几天睡前时光就变成了我来编故事。度假回来后,绘本有了,可孩子们对我的“故事会”上了瘾,要求我继续。

从那以后,即使爸爸给他们刚读了书,我也得应两位小看官要求,加演一段故事。

我借用的是连续剧的手法,讲一个超长的故事,是一只蝴蝶和一匹小白马的冒险旅程,里面穿插的场景基本都是童一去过、看过、读过的,为了增加他的亲切感,故事里还有个小男孩叫Adrian。

孩子们对角色的理解,总是简单而明快。所以基本上只需要一个反面人物——老巫婆。老巫婆把公主的家人都变成了小动物,蝴蝶和小白马要帮助公主找到老巫婆,可惜每次都被狡猾的老巫婆跑掉了。这就是我发挥的主线。

为了让孩子们开心,情节里需要多出现一些“坏蛋倒霉”的时刻,例如老巫婆逃跑时,我会让她踩到狗屎、手被划破,或者撞到鼻子、摔个跟头、小鸟拉粑粑在她头上等,这样不但可以让剧情更加好玩有趣,还能激发童一的形象思维——他好像亲眼看到了那个老巫婆倒霉的样子。

每次讲完后,我照例丢个包袱,问接下来会怎样。童一就会猜:“我觉得老巫婆会逃跑!我觉得红尾巴是迷路了!我猜公主去看她的外婆了!我觉得三条路都应该找找看!”那么我接着编的情节有时会照顾童一的猜测,满足一下他的成就感;有时会和他猜测的正好相反,加强他的期待感。

3岁半的甜妞也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过程中也经常插话,除了会给故事里的角色起名字,还会奇奇怪怪地加入一段情节。因为她是妹妹,我和哥哥每次都会鼓励她把话说完。不过更多时候是故事才讲到一半,她就申请“闭着眼睛听故事”,然后一分钟没到,她就香甜地睡着了。

从4月18日到5月22日,故事讲了一个多月了,他俩听得津津有味。这几天下午很热,讲故事竟然还能让他们好好睡午觉。蝴蝶和小白马的故事终于收尾了,童一给故事编的结尾是:Adrian骑着摩托车帮大家一起找,后来他们终于抓到老巫婆,老巫婆把公主的家人又全变回人了,公主的家人和她的好朋友们都住在城堡里,开心地一起生活!

总算讲完了,以为可以松口气了。谁知这边才结束,那边童一马上说:“妈妈,明天你得想个新故事给我们讲了!”

嗯,好吧。我想,要不就给他们讲《西游记》吧,孙悟空大战妖怪,我相信可以讲很多很多很多集……根本停不下来。

不同孩子,不同故事

爸爸妈妈要针对自家孩子的气质类型、年龄层次来讲故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接受能力不相同,适合听的故事也不尽相同。

0~3岁 没有长期记忆,记不住整个故事,形象思维尚未建立,更没有抽象思维,所以要给他们讲非常简单易懂的故事。最好是用歌谣的形式,有韵律和节奏感,琅琅上口。

3岁左右 可以讲叠加故事,故事本身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只是重复性的情节,反复地讲,让孩子可以预知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从而带来愉悦的体验和安全感。比如乌克兰童话《一只手套》,就是一个典型的叠加故事。

3~6岁 可以听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自然故事、气质类型故事和回忆性故事,还可以根据故事给孩子演手偶戏。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尚处于前图像思维时期,手偶戏能帮助他们建立图像思维。如果要讲格林童话,可以挑一些甜蜜的、简单的故事,不要讲《小红帽》、《白雪公主》之类的原型故事。

6~8岁 基本上已经开始小学教育,至少是学前班,可以听一些更加复杂的故事,比如格林童话那样的民间传说以及寓言(7岁以上)、传奇和神话故事(8岁以上)。

猜你喜欢
老巫婆格林童话气质类型
智斗老巫婆
译介铸经典,瑰宝恒流传——《世界各地的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国际接受的动态流变》述评
气质类型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气质类型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青蛙王子
“过期”的《格林童话》
不同气质类型的散打运动员在噪音影响下反应时变化的实验研究
“过期”的《格林童话》
失眠的巫婆
北京市通州区3~6岁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及气质维度特点分析